僧道两人的话音落地,贾璘当即拱手说道:“在这个污浊世界,只好如此。”
僧道各自一愣,随即摇头,仍是觉得不以为然。
癞头僧迈步向宁荣街的西边走远,跛足道人右手拄着木杖,一瘸一拐地跟在旁边。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没有再回应什么,僧道两人一人诵经、一人歌唱着远去。
小雨不知什么时候戛然而止,一抹绚烂的晚霞挂在天边。
收起雨伞,贾璘穿过宁荣街,到了东边的胡同转进去,再走出一射多地,回去街巷中的自家。
三间屋子的一个小院落里,有几处淫雨留下的泥洼。
几株榆树、槐树、柿子树,树枝上还不时有积雨滴落下来。
家仆杜正带着他十一岁的儿子杜金平,正在一起清扫院子;杜正的妻子周水莲,在厨房里做饭。
“璘少主回来了?”身材壮实的杜正收住扫把,微躬着身子问候。
“璘大爷。”头上梳着总角的杜金平躬了躬身子,再作了个揖。
在自己的身上蹭干了手上的水渍,他上前接过贾璘拿着的雨伞和书囊。先把雨伞支开晾上,他再把书囊抱去屋里。
“管家,饭后我们对一下账目,看看家里的花销还够不够。”贾璘说完,杜正答应着,让周水莲端来清水。
盥洗后,贾璘坐在里屋炕上的炕桌边。做事稳重的周水莲,快速地送来饭菜。
一盏油灯照着几样饭食:一盘是青菜烧豆腐,一盘是几片腊肉炒的萝卜条,另有一碗白米饭。
“莲婶子,你们也去吃吧。”贾璘拿起了筷子,吃着简单的饭菜。
周水莲答应着,和杜正、杜金平一起去别屋吃饭。
贾璘这边吃了饭,杜金平捧来清水杯和漱盂。
被人这样服侍很不习惯,但贾璘对这个世界的规矩只有遵从。
至于漱口水非是清茶而是清水,漱盂不过是个素瓷小盂。这看起来简陋的过场,贾璘只能怪祖辈折腾得太快,所以由自己来面对已然败家的事实。请下载小说app爱阅app阅读最新内容
倒驴不倒架,这赖不得他。况且杜正一家是跟着他父辈留下的,也照旧得到薪水而过活。
周水莲和杜金平去到旁边的屋子,杜正拿来账本和算盘、笔墨。
让他坐在对面,贾璘和他一起校对租赋。
八亩地都在城外的贾氏庄园范围内,种植的作物是小麦、水稻和粟、豆等物。
因为每年的水旱不一,收获未必一致。平均算下来的话,混起来的亩产大约是三石(三百斗)左右,粗算是两千四百斗。
当下一斗麦米约是三十余个铜钱,这就是七万多铜钱。
一千铜钱为一吊(串),可兑换一两银子(因为有浮动,实际约为一千二百文左右,兑一两银子)。这些铜钱换成银子的话,就是七十余两银子。
一石百斤,一两银子可买米麦三百余斤——丰年、荒年不等。
这些银子并不都归贾璘,只有大约百分之四五十会由他使用,其它的是租税及租种农户的收益。
拿在他手里的三十几两银子,还要给杜正一家按年支付二十两银子。
自己剩余十余两,在吃穿、柴米油盐,以及出行、医药等方面肯定是不够,之前的贾璘所以会去求借一些。
这些账目很简单,两人很快就扒拉着算盘珠子对好了。
除了这些,贾璘自己积攒下来的钱,还有四十几两。请下载小说app爱阅app阅读最新内容
这些钱的来源,是他之前受到贾府关照,被赏个什么小物件之后,他拿去当铺卖掉而来的。
“少主人,现在又快到了青黄不接的时候了。”杜正小心地说着。
沉默了一会儿,贾璘抬起头看向他:“说起来你是我的管家,却没什么可管的。你在我家多年,辛苦你了。”
杜正听了一愣,立刻站起身来施礼说道:“少主人,您这是要,要不用我了吗?”
主仆情意深重,又都过得不易:杜正一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