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小说网

零点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绍宋读书会 > 正文 第七章 胡寅

正文 第七章 胡寅(第2页/共2页)

br /> 但只能说,这番言论真的很胡寅,他先前那么自信自己不论在现实还是书里(其实对于赵玖而言,他目前所经历的一切和宋史在某种意义上都算是现实)都能做到表里如一,还真……挺有自知之明的?

可就算在宋史里,也是张浚举荐了胡寅?那之后会不会再快进到胡寅在背后背刺一下张浚这种剧情?赵玖顿时有些恶趣味地想到了那日胡寅说自己德行不够还不配做宰执,却又暗中摆了张浚一道的事情,你们俩这还真是八字不合啊?

这边他脑内各种吐槽,张浚心中也是五味杂陈,平心而论,他其实没那么讨厌胡寅,也愿意承认对方是个一心为了社稷而且不缺能力的好人,但……谁让是他先看自己不顺眼的呢?换而言之,他们之间的冲突,既有意气之争,也有目的虽然一致但路线不同手段不同的分歧,到了最后,便只能闹成现在这副模样了。

不过得亏张浚是不知道自己没能当成首相,也许是因为胡寅在官家面前摆了自己一道,不然以其人的记仇程度,怕是更要和胡明仲不死不休了。

但不得不说,这个神秘的读书会似乎对提升众人涵养还是很有积极意义的。至少张浚已经从自己的事迹里稍微学乖了一点,没有在胡寅读书的时候也故意弄点吃喝什么的试图让他不爽,比起搞这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他现在倒更关心胡寅在这本伪书里都做了些什么,所以就算是先前那么一大长串没什么信息量的上书他也勉强打起精神在仔细听着。

就算是小人心态想寻对方一点把柄来讽刺两句,那也总得把姿态做足了嘛。

而胡寅只是对他这点小心思装作视而不见。

【二年五月,诏内外官各言省费、裕国、强兵、息民之策,寅以十事应诏,曰修政事、备边陲、治军旅、用人才、除盗贼、信赏罚、理财用、核名实、屏谀佞、去奸慝。疏上不报,寻命知永州。

【绍兴四年十二月,复召为起居郎,迁中书舍人,赐三品服。时议遣使入云中,寅上疏言:

【女真惊动陵寝,残毁宗庙,劫质二圣,乃吾国之大仇也。顷者,误国之臣遣使求和,以苟岁月,九年于兹,其效如何?幸陛下灼见邪言,渐图恢复,忠臣义士闻风兴起,各思自效。今无故蹈庸臣之辙,忘复仇之义,陈自辱之辞,臣切为陛下不取也。】

【若谓不少贬屈,如二圣何?则自丁未以至甲寅,所为卑辞厚礼以问安迎请为名而遣使者,不知几人矣,知二圣之所在者谁欤?闻二圣之声音者谁欤?得女真之要领而息兵者谁欤?臣但见丙午而后,通和之使归未息肩,而黄河、长淮、大江相继失险矣。夫女真知中国所重在二圣,所惧在劫质,所畏在用兵,而中国坐受此饵,既久而不悟也。天下谓自是必改图矣,何为复出此谬计邪?】

【当今之事,莫大于金人之怨。欲报此怨,必殄此仇。用复仇之议,而不用讲和之政,使天下皆知女真为不共戴天之仇,人人有致死之心,然后二圣之怨可平,陛下人子之职举矣。苟为不然,彼或愿与陛下歃盟泗水之上,不知何以待之?望圣意直以世仇无可通之义,寝罢使命。】

【高宗嘉纳,云:“胡寅论使事,词旨剀切,深得献纳论思之体。”召至都堂谕旨,仍降诏奖谕。既而右仆射张浚自江上还,奏遣使为兵家机权,竟反前旨。寅复奏疏言:“今日大计,只合明复仇之义,用贤修德,息兵训民,以图北向。傥或未可,则坚守待时。若夫二三其德,无一定之论,必不能有所立。”寅既与浚异,遂乞便郡就养。】

众人已经是听得一个头大两个头晕了,只能说这本伪书的作者确实有些本事,写胡漕司的传记真就和其人一般,耿直严肃却又有些乏味,便是张浚也实在熬不住这么长的上书进言,他觉得此刻简直和当年自己与刘子羽在南阳喝了一下午一样,头痛欲裂,却在听到最后一段还是勉强打起了精神:“这是何意……是我在书中反对官家给你的任职,另有所差遣吗?”

胡寅沉默了片刻,方才应道:“大约是吧?但看这意思,是张枢相你要议和停战,我却不同意议和……可你不惯是个坚定的主战派?这里又是什么意思?”语气里隐约有了些责备之意。

张浚扶额以对:“你之前听了那么久,还没发现这个官家是个没心气又容易想糊涂心思的吗?这哪里是我想议和,明显是官家的意思……而书中你显然也是知道的,不然你慷慨陈词这么一大段给官家听干什么,直接弹劾我不就好了?”

胡寅托着下巴想了片刻,觉得其人说得也不无几分道理,但一时又有些气愤:“那便还是你曲意逢迎官家,惯会做小人行径。”

“那便是吧,反正你胡明仲也不是第一天认识我了。”张浚只是冷笑,“这时候说这些还有什么意思?你想学元镇兄那般做端直君子模样,那我就偏要做小人,君子也好,小人也罢,只要是能有功于社稷,做出点事情来,又有何妨?”

【始,寅上言:“近年书命多出词臣好恶之私,使人主命德讨罪之词,未免玩人丧德之失,乞命词臣以饰情相悦、含怒相訾为戒。”故寅所撰词多诰诫,于是忌嫉者众。朝廷辨宣仁圣烈之诬,行遣章惇、蔡卞,皆宰臣面授上旨,令寅撰进。除徽猷阁待制、知邵州,辞。改集英殿修撰,复以待制改知严州,又改知永州。

【徽宗皇帝、宁德皇后讣至,朝廷用故事以日易月,寅上疏言:“礼:仇不复则服不除。愿降诏旨,用丧三年,衣墨临戎,以化天下。”寻除礼部侍郎、兼侍讲兼直学士院。丁父忧,免丧,时秦桧当国,除徽猷阁直学士、提举江州太平观。俄乞致仕,遂归衡州。】

【桧既忌寅,虽告老,犹愤之,坐与李光书讥讪朝政落职(“又一个被秦桧惦记记恨上的。”小林学士勉强打起精神来在自己的笔记上又添了一笔,引得边上刘子羽都忍不住想去看他到底都记了些什么)。右正言章复劾寅不持本生母服不孝(众人听到这里顿时齐齐来了精神,不得不说秦桧其人的无耻程度实在是太提神了,就连胡寅自己原本平淡的声线也高了几分),谏通邻好不忠,责授果州团练副使、新州安置。桧死,诏自便,寻复其官。绍兴二十一年卒,年五十九。】

“真是卑鄙无耻,这种构陷的借口也是人能想得出来的吗?!”韩世忠直接气得想摔碗了,“明明所有人都知道小胡贤弟你的生母……”

“但不孝大概是真的吧。”胡寅只是面无表情地合上了手中的书,“只是又能如何呢?即便不找这样的借口,还会有别的借口,秦桧其人构陷政敌的手段你们在前文也不是没听说过。”

小林学士却是提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都感到匪夷所思的问题:“胡漕司是哪年生人?”

“林经略(林景默在第四卷开头被外放做成都府路经略)何出此言?”胡寅也是愣了一愣,最后答道,“绍圣五年。”

“那便有答案了。”小林学士最后在纸上添了几笔,“因为之前所有人所读的传记里,只有胡漕司你是明确提及何年而卒,享年几旬……林某不才,却是将这伪书里的年号推理了一番,这书里是在建炎四年后改元绍兴的。”

赵玖闻言也是一惊,这做法也真的很小林学士,众人都在就书中行状各种互相攻讦的时候,只有他一个人竟然默默在理时间线?不过仔细一想,宋史里其他人的传竟然只言片语都没有提到他?

看来又是一个被自己改变了命运的人物啊。

“林经略真是……有心了。”其余众人也是一时哑然失笑。只是这样听来胡寅的传虽然平淡无奇,但还真如其人所言,没有任何可以指摘的地方,甚至也是一个被秦桧记恨迫害的忠臣,一时间倒轮到张浚被其他人看了笑话,毕竟他先前的小人行径实在太过显眼。

等等,被秦桧记恨迫害……

张浚觉得自己似乎抓住了什么问题:“这里先前提到元镇兄被秦桧记恨是因为对他不恭,我被秦桧记恨是因为对官家进言秦桧其人不可用,而且之后还又上书指摘他为国贼……李中丞便更不用说,直接面谏官家指摘秦桧,可你胡明仲做了什么,引得秦桧这么记恨?便是上了几篇反对议和的折子,却并没有提到秦桧啊。想来当时有主战之意的可不止你一人,他至于这般记恨你?”

胡寅闻言直接瞪了他一眼:“张德远,你到底什么意思?”

但不得不说张浚的疑问确实有那么几分道理,秦桧其人小肚鸡肠记恨别人的本事之前众人便有所领教,值得他这么追着攀咬不放的,似乎应该另有别的原因?

但这本伪书显然是没有更多答案了,张浚盯着那卷,心里忽然升起了一个奇异的念头。

上回自己哭诉冤杀曲端一事应该另有原因,这便真的寻了李彦仙的传记来解释曲大究竟做了什么,这回这是不是也能满足一下自己这点小小的心愿……?

想知道胡明仲究竟怎么得罪了秦桧,这不算小人心态吧?他对天发誓只是单纯的好奇而已!

而这古怪书卷却仿佛真的听见了他的心声一样,隐去了先前的字迹,扉页却是换上了一本新书。

【斐然集·寄张相】

胡寅一时惊恐,竟是吓得连这都直接丢到了桌上,生怕烫到手还是如何。因为他是真的将平日所写的一些杂记、诗词、道学文章甚至与其他人的往来信件汇编成了叫做《斐然集》的集子。

但他至少现在可还没有给张德远写过什么私信!

可不论他如何不情愿,看这卷的意思,似乎这封信件能够解开众人包括他自己的疑惑,他究竟还做了什么那本伪书中没有记载的事情,引得秦桧那般记恨?

只是打开后,他的脸色顿时变了:“先前的伪书已经足够荒谬了,如何又来拿这种根本不存在的书信造谣生事,污人清白!”

张浚却是微微一笑:“既然是寄予我的书信嘛,若是明仲读累了,我来代劳也无甚不可。”

“张枢相不要欺人太甚了……”胡寅咬牙以对,却是认命般闭了闭眼睛,“也罢,不论是伪书还是这不知道哪里来的书信集,里面的事情都做不得真的……我便读来又何妨!”

【窃以今日人材最难得,未用者则不易知,不若于已用者舍短取长,犹少失业。左相及相公宏才盖世(“这说的难道是赵相公和张相公?”众人议论纷纷),运量固有馀矣。然周公、孔明之心,尚欲兼用天下之士,终不自以为足,而轻盖人材也。李丞相心在王室(“这又是在说李伯纪吗?”),威望已著,使当一面,则有折冲之势矣。秦丞相死生不动,社稷臣也,还侍经幄,时有献纳,其功不在汲黯之下矣。】

众人皆是陷入了一片死寂,过了半晌,便是张浚也是难以置信地开口:“所以……在那本伪书中我会举荐秦桧,还有你的一份‘功劳’?”

而胡寅已是气息不稳,连话都说不出来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