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曾是被国内学者奉为中国历史兴亡规律的圭臬,单纯从国史几千年的记载来看,这个结论的确可解释中国这片土地上多次分分合合的历史文明演进过程,然而拿至全球史来看,这样的观念则凸显狭隘,世界各国都经历过混乱融合的过程,还有民族之间相互同化的进程,先进文明覆盖落后文明的现象。中国历史上,混乱较长的时间段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个时期从东汉末年分三国开始,到曹魏政权更迭为司马氏晋朝,晋朝时期发生著名的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事件,五胡乱华之后遂慢慢演变成南北对峙的政治格局,南朝即晋朝南迁之后政治动荡被更迭为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北朝则是北方胡人为主而建立的几个交替政权,这段长达四个世纪的历史时期,被统称为魏晋南北朝。结束这段长期相对混乱局面的人物是隋文帝杨坚,而被结束的则是南朝后主陈叔宝,作为一朝末位皇帝,陈叔宝的知名度显然远不及蜀汉后主刘禅和南唐后主李煜。刘禅留给后人津津乐道的是成语乐不思蜀和谚语“扶不起的阿斗”,李煜留给后世的则是“千古词帝”之名,流转千年,陈叔宝的历史名气近乎烟消云散。
成王败寇的观念深入人心,歌颂成功者、批判失败者的评价传统影响着无数人,当然这也是世人迫切需求成功的心理所致,因此后世多有批判那些失败的君王,南朝后主陈叔宝便是典型之一,其次刘禅亦是如此,从因刘禅而流传至今的成语谚语可知,对刘禅多有贬义,当然也有对刘禅持有积极看法,说他顺应时代潮流避免无谓的斗争牺牲。从纵向历史来看,失败的君王尽管多被冠以昏庸的标签,但是实际上他们非但不昏庸而且多有治国才能,其次文学修养也颇深,就如词帝李煜来说,尽管亡国身死,但是给后人留下来多篇传诵千古的文学作品。在文学领域,人们可能对南朝后主陈叔宝不甚了解,通过他的杰作《玉树后亭花》可知,陈叔宝的文学水准还是值得点赞的。
《玉树后庭花》是陈叔宝创作的宫体诗,这首诗歌咏女子一颦一笑的美态艳姿,在形容女性美时,不可谓之为一首上乘之作,会有人认为这首诗验证了陈后主奢靡浅薄沉迷女色的特质,故一度被人认为是亡国之音。陈叔宝在政治上的失败,顶多说他是非英明雄主,与昏庸无能八竿子打不着,其次更不能影响人们赏析他的这首佳作《玉树后亭花》,历朝历代的中后期君主,有时候并非他们无能,而是他们也无能为力,而且多才多艺基本上是他们的底色,在政治上无所为却把天赋发挥在艺术领域上,亡国的陈叔宝更是如此,在诗歌艺术和音乐上颇有建树。不管陈叔宝曾经多有才华和政治建树,但是失败的事实,使得后世给他的标签多以“昏庸无能”呈现,在唐宋时期,他的杰作“后庭花”还被演变成亡国之音,常出现在怀古咏史的文学作品,其中最为出名的“讽刺”之作主要有唐代诗人杜牧的《泊秦淮》及北宋政治家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当然也有其他文人墨客创作“后庭花”作品。
《玉树后庭花》
(南朝陈)陈叔宝
丽宇芳林对高阁,新妆艳质本倾城。
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
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
就诗歌文学角度欣赏而言,陈叔宝这首宫体诗相当不错,尽管被当作被批评的靡靡之音,但是其词语运用方面,以及赞誉女性美的说辞,非常值得赞赏借鉴的,是男性读者学来夸张女性的佳作,更是那些比女性还了解女性的男同胞值得背诵的佳作。这首诗翻译成现代白话文如下,楼宇高阁有芳林花草对着,妃子们本是貌美如花,盛装打扮的加持,更凸显倾国倾城之态,她们的娇羞容貌光彩耀人,想要入门却又停下来,走出闺阁含情脉脉的笑迎君王,她们妖姬似的脸上像是晶莹雨露的鲜花,他们的美丽如玉树样秀丽,流光溢彩照耀后宫。这么美的描写,虽然是被演变成靡靡之音,可是描述的场景却是皇亲贵族家里很寻常的现象,在当代,也是精英阶层里常见的,尽管被批判,但是《后庭花》却长盛不衰,这首诗原来只是艳丽的情诗,只是遭遇了对陈叔宝不利的时代潮流,从而被硬生生的冠以“亡国之音”。
或许会有人认为,就是因为陈叔宝生活奢靡,沉迷于女色而荒于政事,从而导致被隋朝灭掉,这个逻辑是认识浅薄之人才有的,正所谓天道行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堂堂一个大王朝不会因个人才能不够而垮台,因此南朝的灭亡不能把罪过全部扣在他头上。作为王朝最高领袖和国家代表,必然要为亡国负责任,文人又喜欢拿女性分担责任,陈叔宝盛赞其后宫女色的这首《玉树后庭花》,因此在文人的酝酿下,成为亡国之音的典故运用到文学创作上。关于后庭花的作品,晚唐时期,看到摇摇欲坠的大唐,经过繁华的金陵秦淮河,看着沿河两岸灯红酒绿的奢靡场景,听到岸上传来了歌伎们的欢歌声,顿时想起当年的陈叔宝城破国亡之事,于是感慨的创作出他的怀古咏史名篇《泊秦淮》。
《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的大意是迷离的月色和轻烟笼罩着寒水与白沙,夜晚停靠有酒家的岸边,卖唱的歌女不知道亡国之恨,隔着江水仍在唱着“玉树后庭花”,从诗中大意中可得知,玉树后庭花应是一首比较流行的曲目,颇受歌伎青睐的歌曲,更是富裕阶层人群喜爱的。这首诗前半段写秦淮夜景,作为六朝古都的南京,更美的别称为金陵,无数国内外游客慕名而来,感受下秦淮河风靡千年的魅力,唐代的灯光无法与当代的霓虹灯相媲美,但是绝大多数地方漆黑一片的古代,秦淮河边的酒家可以做到灯红酒绿,达官贵人们在此享乐游宴,因此秦淮河也沦为奢靡生活的代名词,明代秦淮八艳的故事广为流传,足见秦淮河边的魅力之所在。诗的后半段抒发自己的感怀,熟悉杜牧诗篇的朋友想必清楚,年轻时的杜牧对于灯红酒绿的生活早已习以为常,然而听到歌女在卖力的演唱《玉树后庭花》时,触景生情,想起陈后主在此城亡国,想到大唐王朝内忧外患,忧心国家前景及自己的境遇,借此批判在国家前途暗淡的时候,统治者们还在追求享乐而罔顾国家社稷安危。作为政府中层级别的官员,早期的杜牧颇为关心政治和国家的前途,也进入了党争集团,自是明白党争对国家社稷的不利影响,还写下《阿房宫赋》警示统治者借鉴前朝亡国的教训,然而杜牧的个人力量非常有限,唯独著文章和写诗词来抒发自己对国家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