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小说网

零点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我是康熙他姑父 > 正文 第 115 章 八大皇商之一

正文 第 115 章 八大皇商之一(第1页/共2页)

起源于山西的宝庆银号能够在经济发达、银号林立的北京城里立足,是因为他背后的人姓范,名永斗,是八大晋商之一。

范家的发迹是八大家当中最不光彩的一个,范家的先祖范永斗就是清初最知名的八大皇商之一,当年他就是借助着向清朝走私大量的军需物资和情报而起家的。而清朝入关后,早年帮助过清朝的范家就被赐予了丰厚的回报,它先是被加入到“御用皇商”的行列中,然后又赐予“赐产张家口为世业”,同时范家的掌舵者也被赐予掌贸易事务的官职。

可以说范家就借助这些清朝皇帝给予的特权开始了飞黄腾达的发迹史。范家的后人不但被赐予专办军粮的皇差,还被赐予了可世代与西北游牧民族单独贸易的特权,之后更是获得了赴日本采购铜的肥差。也就是如此范家依靠着清朝皇家赐予的各种特权获得了千万两以上级别的巨额财富。

这宝庆银号是范家其中最重要的产业,宝庆银号能够如此突出,除了范永斗追随皇太极,后来更是在顺治一朝数次帮皇室解决问题,后台强硬意外,还有三样法宝,第一个法宝当然是信用,历任老板虽说无不是铿吝成性之辈,却谁都把信用二字奉若神明,拿着宝庆银号的银票,不仅可以在银号遍布八省的三十六家分号中随意提取银两,还可以拿到其他银号中提取现银,仅凭这点,就没有第二家银号比得上。

宝庆银号的第二个法宝则是安全,位于靠近内城的宝庆银号银库,有着千余名库丁保护,把守之严密,丝毫不亚大清朝任何一个州县的官库,自明朝在京城开业以来,还从发生过一起失窃案,更别说银库被抢了。所以不光是商家富贾喜欢把银子存入宝庆银号,就连达官贵胄之间的经济往来都喜欢用宝庆银号的银票,至于下级给上级行贿送礼,送这宝庆银号的银票更是又隐蔽又安全,没人敢查这宝庆银号,因为他有皇太极御赐的金牌,所以这宝庆银号就成了请客送礼的上佳之选。

而这宝庆银号的第三样法宝、也就是最关键一手法宝就是银票的仿伪技术了,即便是吴三桂在北京那无孔不入的情报网,也只能查到宝庆银号是使用密印防伪,密印的第一句暗语有十二个字,代表一年的十二个月;第二句暗语是三十个字,代表一个月的三十天;然后第三句暗语则代表存款的数目和地点,凑在一起就是何时在何地存入多少银两。密印暗码每隔一段时间一换,由宝庆银号的历代大掌柜亲自保管,旁人无从知晓,自然也无从伪造,百年间从没有发生过一起款项被人冒领之事,独特的防伪技术功不可没。

靠着这几样法宝,宝庆银号在京城银号中立于不败之地,理所当然的控制了京城民间和官场的经济流通,成为达官显贵和富商巨贾的存银首选。可谁也没想到的是,康熙六年六月的那天,一只巨大而肮脏的黑手笼罩到了这个有着百年历史的宝庆银号头上,而且黑手首先落下的地点,竟然是宝庆银号位于东华门外的银库……

事情发生在吃过早饭之后那段时间,众库丁个个吃饱喝足去站岗值勤了,厨房里的大师傅和小杂役们却要为他们准备午饭而忙碌,一个个挑柴担水、洗碗刷锅,忙碌得不亦乐乎。其间,厨房的管事老樊像往常一样,首先要调查的自然是厨房里的存菜是否足够,不看还好,一看之下樊大管事顿时火冒三丈大骂起来,原来在早上忙碌时,不知谁将半桶泔水误倒进了酱缸里,把厨房剩下的大半缸甜酱生生全糟蹋了,中午做菜的调料也就泡了汤。

塔读

“你们瞎眼了?怎么把泔水倒进酱缸里?”樊大管事那个气啊,拍桌子摔板凳的喝道:“中午的京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