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小说网

零点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红楼之补苍天 > 正文 第413章:受了惊吓

正文 第413章:受了惊吓(第1页/共2页)

凉风掠过,贾璘心中为之感慨悲戚。

为父报仇心切的卫若兰更是焦急,不禁哭拜道:“求侯爷为末将分一支兵马,定拦侯爷小妹于中途,必捣狂妄吐蕃于逻些!”

汉人与吐蕃的争斗,历史中互有胜负。两边除了要面对彼此的凶悍之外,更要对特别的地理、气候警惕。

汉人进入高地会不适应,吐蕃于骤然间去到平原也会同样。这也就是汉人最终没能征服吐蕃的原因之一,也是时下贾璘需要认真考虑的。

卫若兰若急切进击,必也会有这样的隐忧。好在贾璘认定本方可以用震天雷这样的火器,来使得吐蕃迅速屈服。然后再稍缓进兵逻些,以实现真正地占据吐蕃之地,令其彻底降服。

做了交待与吩咐之后,贾璘也就慨然答允,命卫若兰待得穿越分水岭即可直接进入蕃地,抄近路截住贾探春一行。

命令才下,贾璘却见到朝廷使者匆匆赶到。众人前往迎接领旨,贾璘听罢之后只是默然。

皇帝轶正听闻贾璘杀林丹、死固始汗、屠灭和林、留兵青城等事之后,当即惊愕不已。

这样的功业如何安排封赏?偏现在追究宁荣贾氏的事情还未截止。

轶正犹豫不决,内阁朝臣再次分为不同派别而争论。王子腾早就打定主意,此时更也惊讶于贾璘的武功,索性就趁热打铁,前去拜见轶正。

虽然听得王子腾说得有理,但轶正对于贾璘贸然先出兵再回奏的行事方式心存不满:这不就等同于漠视我这个皇帝了嘛。

王子腾大致懂得他的心思,再就恳切地说道:“军机瞬息万变,靖安侯若不能做到迅速、机密地行事,敌人也会多了准备,我方增加了危险。即如此次他再西击吐蕃,先不说是否功成,只说迅速前去,原也是对的。”

知道他有意维护贾璘,轶正仍是沉默不语。又因为皇族之间、皇族与朝臣之间、后宫之间,再就是自己的身体也是欠安,他再就愁苦地掩嘴咳喘不止。

王子腾只得耐心地听他咳嗽已毕,再施礼恳求道:“当下最宜随功封赏贾璘等人,以令诸将安心。陛下也就欢心,更可集中精力,去与东边的金人作战。”

不提东边还好,但提到中原之战,轶正只有更为愁烦:或战或歇,总也不能安宁。还不如当初就让贾璘平定了中原以后,再找借口把他调回来。那时他虽功高,但总还是羽翼不丰,可以就罢免他或者转为文职,甚至找个借口杀了他,都是较为容易的事。现在倒好,中原仍是混乱,贾璘却几乎安定了万里漠北!却又如何还轻易对付?

再皱眉咳嗽——习惯成自然,轶正更可以借此作为思考的回旋方式。

“卿所言甚是。然朕所念,更觉他有随意调动军伍之过。”轶正勉强说道。

王子腾听他话茬不对,迟疑了一下还是勇敢地说道:“贾璘既然身为九省统制,本有在区域之内调动兵马的权利。更何况,以北部的草原大漠,乃至分水岭以西的区域,还都是待我大成开拓之地。因此,微臣以为,仍该就此封赏如原来程序,也好令作战兵将安心。”

他说得固然婉转,但已经很清楚:贾璘巡边巡出来万里多余之地,大成皇帝与朝廷,岂能对此漠视?

轶正却仍是犹豫不决。忽然他的眼睛瞳孔一缩,心中有了格外的计议:贾璘虽勇,但有言曰“再一再二不能再三”。他先是逐杀金人于中原,再就逞雄漠北。这里面既有他的谋略武功,的确也应该有天意相助。这样的持续大战,贾璘又竟然既没生病也没受伤,功业超过历史记载的任何名将。

可毕竟吐蕃所在之地高寒,汉人并不能适应。譬如唐初猛将薛仁贵,不就是大败亏输于那边吗?贾璘迅速推进到河西,想必难逃那样的厄运。既然如此,就应该依次收敛他的功勋,也便于为自己掌控。

这样想着,轶正再咳嗽几声,终于下了决议:贾璘等人功高又不计艰辛,朕甚为欣慰。本应立刻封赏,再念及军中为杀敌奔忙。据此暂且记功,待河西安定必大加褒奖。又念祁连山艰险,唯恐靖安侯辛劳。又吐蕃和议已定,且不必再予理会……。

这样的诏书可谓既是不给封赏,又暗中激怒贾璘前击。若贾璘就此止步或战败,前功必会为此受损;即便他出击获胜,却也因为圣命说了“不予理会吐蕃”的意思,而是否封赏全在皇帝再行考虑之念。

王子腾得知诏书内容也不禁愕然:贾璘目前实际控制和拥有的土地,就已经超过了大成全部的数倍之多。皇帝却还不仅吝惜封赏,又还大玩文字游戏,岂不既可能阻止大成灭蛮族于周边,又很容易惹恼边地兵将嘛。

因为曾经长期在边地带兵,王子腾自然知道边兵原本就是凶悍。眼下别说大功无赏,皇帝却更还戏弄贾璘等人,岂不,岂不很容易会出现骚动的不测嘛!

毕竟也是只有听奉圣命,王子腾只得无奈之余,再也给贾璘写了封信,只说等他回来之后,就立刻嫁王泌入侯府。如此,算是他对对贾璘的心理疏导与暗示吧——凡事忍忍就过去了,毕竟还是好日子多。

贾璘此时得到轶正的旨意,心里只有暗自冷笑:是你自己做的。

而众兵将听到这样的圣旨,先是暗自不满,随后也就知道受到了猜忌。首先他们就对贾璘仍是敬重的同时,再心生感慨与同情:以靖安侯武功,却落得要猜度着行事?

贾璘却也不必再多说什么,只冷冷地扫视一圈众兵将。众人跟随他征战多时,既被他当做兄弟看待,又都是战功各自负身,只等着继续奋勇,将来可享富贵。

眼见贾璘被朝廷猜忌,卫若兰先是难耐,只皱眉拱手说道:“当年齐王韩信感慨汗王的礼遇有言‘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因此奋力击败包括项王在内的诸侯,安定天下于当时。靖安侯自不必迟疑,尽管带领吾等拼杀!靖安侯若自谦不敢比齐王,卫某却敢觍颜一试!”请下载小说app爱阅app阅读最新内容

卫若兰为人忠义又有才学。他说的语义,除了有急于替父报仇的急切之外,就是提醒或者暗示贾璘与他人:众人都受了贾璘“解衣推食”的厚待,必会为之效死力。

至于卫若兰有意称呼韩信为齐王,而不是盖棺定论的“淮阴侯”,又是他在暗示贾璘:小心皇帝猜忌的同时,也同时表明了自己对贾璘的忠心。

卫若兰这样表了态,李云宁和韩泽平立刻附和。他们既是诚服贾璘,再就更知道他又已扬威大漠。有了这样的军功,谁又还能还敢有反对意见?其他将领自然更是纷纷称是,都急于平定吐蕃与河西。

大权在握与隆望在身的贾璘,原本已经不太在意来自朝廷,甚至部分兵将的疑虑。但为卫若兰等人的忠诚表白,他自然也感到欣慰。

并不用迟疑,贾璘只是冷着脸,随即命令卫若兰率领两万精兵突入吐蕃,所过之处只管以震天雷开道。只有造成快速的大量伤亡,那些原本就是色厉内荏的吐蕃人,才会懂得心悦诚服地歌唱来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