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小说网

零点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红楼之补苍天 > 正文 第413章:受了惊吓

正文 第413章:受了惊吓(第2页/共2页)

; 卫若兰等人先行出发以后,贾璘随即率领兵将穿越分水岭。眼下还是七八月份天气,山高路险的分水岭于突然之间下起了漫天大雪。

毕竟有贾璘的事先判断,将士们得以用毡垫等物避寒,快速通过了分水岭,进入了凉州平原。命卫若兰前出吐蕃,贾璘更要保障他能够成功获胜并截回贾探春。

要达到最好的效果,就是贾璘于凉州平原击败盘踞在这里的鞑靼残匪阿尔秃厮部。这既能让贾璘打开汉人与西域沟通断绝了数百年之久的河西走廊,更能让吐蕃失去来自北面的外援。

贾璘是这样想,但阿尔秃厮虽然败逃至此,却能够立刻招聚部众、勾连吐蕃,进而占据河西多时也可谓是勇猛。

听说是贾璘亲自到来,阿尔秃厮立刻做了两手准备:能够打赢最好,实在就不行就或者南下进入吐蕃之地,或者西逃西域,当然北面他是不敢去了——都已称颂贾璘为“天可汗”。

阿尔秃厮积极地进行准备,贾璘自然也要认真对待。先派韩泽平与李云宁率领数千骑兵出战,贾璘等大部在后面观战待机。

两边交战,前出汉骑耐不得阿尔秃厮的骑兵几次冲锋,就被驱赶得四散奔逃。不是逃向北面,就是南面,更还慌不择路地逃到了西面去。

眼见这些人不堪一击,阿尔秃厮认为贾璘连续作战,又远道而来才穿过艰险的分水岭,就鼓噪着驱动兵马来冲击贾璘的主力。

平原上随即就是鼓号齐鸣,贾璘喝令杜金平率领一支精骑突入敌方阵地。阿尔秃厮只见杜金平等骑兵冲来,却只是用震天雷与弓弩开路而并不敢近身对搏,也就大笑不已:“汉人毕竟胆小。”

又没多久,阿尔秃厮就发觉了不妙:随着杜金平等汉骑的几次冲击,鞑靼人像是被驱赶的羊群一样被分割开来。

正急着要纠合部伍冲突这样的被动局面,以重新整理战阵的时候,阿尔秃厮再次认真地品尝到了震天雷的威力。

这一次,他于烟火弥漫的战场中再也分辨不清敌人到底有多少、来自何方。先前败走的李云宁和韩泽平率领那些汉骑,此时也从四周返身杀回,只把震天雷用各种方式抛掷到被包围的鞑靼人中间。

鞑靼人想借助精良的骑术逃离战阵,却只见四处都是烟火与爆响。别说坐下马匹,就是他们自己也都或者昏了头或者被烟熏火燎得茫然无措。

不到两个时辰,战场就逐渐安定了下来,。杜金平随后找到了阿尔秃厮被炸得剩了半截的尸体,割下了天下最后一个,敢于正面与贾璘对抗的鞑靼王族的首级。

凉州随即被汉人克复,贾璘只命汉骑斥候十几人,擎着自己的旗帜西去招降,然后就驻扎下来进行部伍与当地民众的整顿。同时他再调动兵马与粮秣,或是支援南下的卫若兰或是直接单独出兵袭击吐蕃,再就是让杜金平与原榆林镇将领常克,率领着江伯宏、李汉臻、方进宝、王恩龙等人西出河西。

不过二十来天,河西其它三镇甘州、肃州、敦煌随即传来回报:各地蛮族退出,皆由当地汉人管理一方。

常克等人随即进入原蒙元后来由瓦剌人控制的毗邻西域,就此恢复了汉唐已属汉人的旧地,并重新开设了“安西五镇”——和阗、疏勒、龟兹、焉耆、碎叶。这些地方消除原有的蛮族控制权,再取消了各地的小王国,其头领皆称为“镇守使”,附属于常克等汉将。

或有不服?先有瓦剌旧部的归顺,再有常克等人略微施放震天雷等火器也就都拜礼称“从‘天可汗’之命”。

贾璘安排完毕,随即亲自带领一支精兵在韩泽平与李云宁、杜金平的陪伴下,自青海湖向南接应。

进入冬月,贾璘一行望到了一列旗帜绚丽的队伍,在众多豪华马车与衣甲鲜明的士兵及随行人员的陪伴下,快速地向北面赶回。这支队伍看着整齐,实则堪称汉人之耻:以皇室女和婚蛮族,还强行装出一副文明教化高高在上的可耻神态。

众多陪伴的侍女与少男,都是前去“融合蕃汉”族种的;车辆里的满载的箱囊,都是奉送蛮族又还带着炫耀意味的珍惜礼物;队伍中的文职官员,是去逻些鼓弄唇舌,狡辩汉人非败而是怜惜生灵的;队伍中衣甲刀枪鲜明的将领,是,是连他们自己也觉得更为羞耻的装样子货,还不如戏台上的戏子令人赞美取乐。

其他人自不必说,这些随行将领见到贾璘一行先就脸红落泪,再纷纷下马摘下头盔,伏地拜礼谢罪。

那列队伍中,高高地飘舞着“和婚”字样的旗帜,让看在眼里的贾璘既是伤感更是愤怒。

他只略微侧头示意,杜金平立刻打马上前。

和亲队伍中的贾宝玉先就看到贾璘那边的旗帜,不禁立刻发生大哭起来。

杜金平飞奔至队伍中间,径自夺过和婚旗帜。旁边的官员还欲拦阻,却见他立刻拿出取火物将其点燃。这样的举止按道理属于过度,但众兵将并无反应,李云宁只是冷漠地看着,韩泽平也毫不理会。

和亲的那些官员正在目瞪口呆地看着这团烟火的时候,和婚车驾里再有悲声放出,贾探春随即掀开车帘。急切之间,她又推开了侍女的帮扶,不小心就跌落在地上。

眼见族兄贾璘铠甲鲜明、面容威严地被一众将领簇拥着,贾探春心里嘴上一齐先喊“好威武的神将”,再快步跌跌撞撞地跑来。

贾璘立刻驱马近前,贾探春拜在地上,仰望他许久。确信所见不虚,她伏在地上大哭道:“不是为贾氏荣辱,小妹早已是不活了的。不是璘哥哥救护,小妹必是永生就在腥膻之地。”

看着这个原本心高气傲的女孩,此时如此悲戚,贾璘心中恻然不已,连忙下马亲自搀扶。

贾探春立刻抱着贾璘痛哭不止,心里对和婚吐蕃的恐惧与羞愤,更还使她仍是颤抖不止。

旁边的贾宝玉早已哭昏数次,再也近前抱着贾璘的腿哭道:“不是璘哥哥,贾氏早已荡然无存!”

也拉起他,贾璘径自问道:“你与秦氏事,如今可好?”

贾宝玉也不用避讳,再整衣拜礼道:“若非璘哥哥爱护多年,宝玉与秦氏也早就死去多时。想来我幼年时多有妄语,还望璘哥哥海涵饶恕。”

贾璘再扶他起来安慰几句,又转头对贾探春说道:“你与宝玉暂驻凉州,不日就会得到卫将军的捷报。”

“再不敢离开璘哥哥。”贾探春委屈地哭道。

贾璘感慨几声,再安慰着说道:“吾妹从此只管心安。也是为兄未能提前阻止,令你受此惊吓。”

贾探春再拜谢后,随即眼睛紧盯着贾璘,缓慢地移动着脚步,身子逐渐挪回去车厢里。看着她仍是恐惧不安的情形,贾宝玉再就掩袖哭泣不止。

“总哭做什么?!自此不必再多悲戚。”知道他性子柔弱,贾璘先做劝说罢,再冷着脸看向虚空说道,“该悲戚的,自然不是我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