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小说网

正文 七(第1页/共2页)

大会本来九点开始。不过闲事冗多,来宾还有陆陆续续入场的,实际上拖到了九点二十。

这种大会多半无趣吧?阿侯这样思索着,兴味平平,顺手拿起了报幕表。看到里面的易学讲座,演讲者正是以前孔先生提到过的平先生,阿侯不免期待起来。

接下来就是各位当选的先生们的发言场。不过说来说去就是自己以前的成就呀,工作呀,成果呀,什么的,味如嚼蜡。

头场是给教育局的老领导的。毕竟老领导支持,批了很多课题和经费。圈子自然有圈子的态度。讲久一点也没关系。

到淳于老前辈发言。当听到老前辈说自己害了病所以不能多说话时,阿侯便释然了。但他仍然介绍了自己的很多书。虽然有些已经好几十年了。老前辈还是和以前一样,结束时会唱歌。不过年纪大了,又带着病,不几声就气喘吁吁。

老前辈退场时,阿侯可劲儿地鼓掌。

下面又来了几位,都是研究会里的骨干。

当恩师孔先生发言时,阿侯聚精会神。说起来,孔先生不是坏人,但是阿侯看着,好像先生笑着说起话来,怎么有哭的样子?阿侯不敢多想。

临了,先生邀请孔家的长辈们讲话。长辈们推了一位。同时,宣读了中央研究院孔德音老先生的贺词。有趣的是,老先生已是耄耋之年,但按辈分来说,却和阿侯这一桌的三德同辈。

小姑娘叫老爷爷哥哥?阿侯心里想,又想到,岂不是又要叫恩师叔叔?

险些忍俊不禁。

真是罪过,岂可发笑。阿侯在心里这么批评自己。

孔先生又邀请一位先生讲话。这位先生,阿侯刚刚见过,就是在楼下和淳于老先生寒暄的矮胖矮胖的先生。

这先生姓宣,以前是外语系的主任。不过宣先生一直絮絮叨叨自己以前的事儿,又没个章法,阿侯觉得很不爽,姿势换来换去。没完没了了?阿侯心说。

好容易送走了胖先生,结果迎来了投票环节。大家打勾勾就行了,然后汇总票数。都是些无聊的小事,不过走个过场罢了。

终于到了平先生讲易经源流。阿侯一直都很期待。当然也不是完全认同。平先生用的《周易》,最早的版本是马王堆帛书。这一点阿侯其实有意见——最早的《周易》应该是上博楚简里的《周易》;但是阿侯也理解,因为上博简是当年马承源先生从香港抢购回来的,抢了好几次,不是确凿的出土文献——毕竟没有地层学证据证明其为出土文献,有伪造的嫌疑。不过相关研究还是很多的。阿侯认为,从字体用词和行文风格来看,跟郭店楚简其实应该相去不远。

但上博楚简《周易》也有难说的地方,比如卦序,谁在前面,谁在后面,不好说,毕竟简牍都是分批送回,全打乱了。

另外,测年的数据,也被某些好事者批评过。他们觉得,上海博物馆那边为了证明这批简牍是战国时期楚国的,而刻意造了假,甚至还有言论说检测的竹简都没有字,谁知道是不是之类的话。阴阳怪气的。

阿侯想起本科毕业那段日子,《清华简(十)》都出来了,可还是有人用相同的理由去揣测。一直到现在的《清华简(十一)》,都未消逝。

不就是这些简牍里面有些惊世的言论嘛?不过说起来,有些文字的确有颠覆传统的古典儒家思想的可能。此事非我所能涉足,还是不要去想的好。

阿侯内心此起彼伏,不大好说是个什么滋味。

师母知道阿侯在念大二的时候就独立申报过省级课题项目,还立了项,研究的就是《周易》的相关内容,便悄悄问阿侯:这些你都懂吧?

略懂,略懂。阿侯也轻声回答,画了一个导图。

对《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