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小说网

零点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绍宋读书会 > 正文 第十一章 曲端

正文 第十一章 曲端(第1页/共2页)

读完韩世忠的传,赵玖叹了口气,眼见着就要轮到岳飞,一想到什么“天日昭昭”“十二道金牌”之类的事情,他便忽然觉得有些难以面对,亦或者难以想象众人又会是什么反应。

能说什么呢?自己在这个世界里就算再如何出于一个现代人心有不甘的情绪去弥补,去挽救,那这只不过是时间长河的一条虚幻分支罢了,在座的这些人在河的这头去眺望,真的能理解彼界的那个自己的所作所为吗?

而不说别的,就算出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考虑,在座的这些人,没做过的事情就是没做过,他又如何能因为另一个时空的事情去迁怒,去惩处他们呢?

但最后难道真的仅仅就是一句轻飘飘的“以史为鉴,引以为戒”罢了?

然后呢,就这么算了,大家各回各家各找各妈,继续扮演什么君臣相知将相和的戏码来,就当无事发生?那这空间把他们聚在一起读这些玩意儿究竟是什么用意呢?

赵玖只觉得有些头疼,他似乎隐约有些头绪,却总是觉得抓不住最重要的那个点。

这边见官家沉默了许久,张俊自然是一句话也不敢说了,而岳飞也向来沉稳,只觉得官家大约有些什么想法,虽然眼看着应该轮到自己读,但终于还是没有发话。只是就在这时,沉默了许久的曲端却忽然开口了:“官家,臣有一些想法想要当着官家的面问问张相公。”

赵玖微微愣了一下,点了点头,然后去看张浚,而后者的脸色也是顿时有些僵硬。

“先前我便有些疑虑,只不过这伪书里的确是我对不起李节度,便暂时压在心里没说。如今既然官家在场,那便正巧可以说开来问一问……我确实与官家约定‘违抗上令、私刑下属、见友军而不救’是取死之道,但这好像和这本伪书没有什么关系啊。”曲端终于冷笑,“我听了半天,韩郡王的传里,那么多人见友军而不救,以至于几次贻误战机,甚至置韩郡王于险境……怎么不见张相公去把他们都杀了?”

众人闻言却是彻底醒悟,毕竟如果没有他们现在这个英明神武的好官家,在这伪书里,什么见死不救难道不是西军老军头传统艺能?虽然他们现在意识到这种行为肯定是不对的……但张浚因为这个就将曲端处置了,似乎听起来还是有些不太对劲。

赵玖听了也是有些发愣,若不是曲端指出这个问题,他几乎也要被这个看起来没有什么错处的逻辑给糊弄过去了。而小林学士此时也适时补充道:“当时在张相公的传里也的确提及,说张相公杀赵哲和曲都统,也许有些冤屈……”

张浚闻言也是冷笑以对:“很好,那便当着官家的面,把你的传也读了,看看你除了见李节度而不救以外还做了什么,若是真的仅止于此,那本相便是向你陪个罪乃至于被大家骂两句残害忠良的奸臣,心里也是服气的。”

而那本才被胡寅放到桌上去的书卷听了众人的对话,还真就在扉页浮现出了新的文字。

【卷三百六十九·列传第一百二十八曲端】

曲端劈手将书卷夺过去之后却又是侧头看了一眼岳飞,笑道:“岳节度莫要生气,真要说起来,在这伪书里,我们俩都是一般下场,你被秦桧……等人构陷,”他说到这里的时候眼神扫了一下万俟卨和张俊,“张相公把我杀了看起来也没那么站得住脚。”

其他人心想至少岳节度不会和你一样友军有难不动如山,虽然很可能你罪不至死吧,但非要嘴硬还是着实令人生厌。曲端见张浚攥着茶杯的手指骨节都隐约有些发白,知晓这位心高气傲的枢相是真的要动怒了,却也只是冷冷一笑,不紧不慢地开始读了起来。

【曲端,镇戎人。父涣,任左班殿直,战死。端三岁,授三班借职。警敏知书,善属文,长于兵略,历秦凤路队将、泾原路通安砦兵马临押,权泾原路第三将。】

【夏人入寇泾原,帅司调统制李庠捍御,端在遣中。庠驻兵柏林堡,斥堠不谨,为夏人所薄,兵大溃,端力战败之,整军还。夏人再入寇,西安州、怀德军相继陷没。镇戎当敌要冲,无守将,经略使席贡疾柏林功,奏端知镇戎军兼经略司统制官。】

这两段是靖康建炎之前的事情,本来没什么可说的,但众人尤其是张浚听得相当仔细,生怕漏过任何一句对自己有利或者不利的说法。

【建炎元年十二月,娄宿攻陕西。二年正月,入长安、凤翔,关、陇大震。二月,义兵起,金人自巩东还。端时治兵泾原,招流民溃卒,所过人供粮秸,道不拾遗。金游骑入境,端遣副将吴玠据清溪岭与战,大破之。端乘其退,遂下兵秦州,而义兵已复长安、凤翔。统领官刘希亮自凤翔归,端斩之。六月,以集英殿修撰知延安府。】

【王庶为龙图阁待制,节制陕西六路军马。遂授端吉州团练使,充节制司都统制,端雅不欲属庶。九月,金人攻陕西,庶召端会雍、耀间,端辞以未受命。庶以鄜延兵先至龙坊,端又称已奏乞回避,席贡别遣统制官庞世才将步骑万人来会。庶无如之何,则檄贡勒端还旧任,遣陕西节制司将官贺师范趋耀,别将王宗尹趋白水,且令原、庆出师为援,二帅各遣偏将刘仕忠、寇鯶来与师范会。庶欲往耀督战,已行,会庞世才兵至邠,端中悔,以状白庶,言已赴军前,庶乃止。师范轻敌不戒,卒遇敌于八公原,战死,二将各引去,端遂得泾原兵柄。】

不说赵玖了,就是其他在座的几个西军将领听了也是目瞪口呆,你这是中途把人鸽了然后正好赶来给人收尸顺便吞并了整个泾原路?有这么办事的吗?而曲端对于其他人的眼光是一贯的厚脸皮,唯独带着一丝犹豫和心虚看向赵玖:“官家,这是伪书里的事情,臣定当谨守当日的誓言,绝对不会……”

“知道了。”赵玖听完却是一时心中有些气闷,心烦意乱间都忘记避讳在场的其他人,直接在自己之前喝红酒的玻璃杯里倒了一杯可乐喝了起来,而离得近的张浚虽然眼睛很尖发现官家喝的东西有些古怪,怎么还带气泡(?的,却也实在不太可能想象出来究竟是什么,只当是一种他没喝过的饮品算了。

【十一月,金谍知端、庶不协,并兵攻鄜延。时端尽统泾原精兵,驻淳化。庶日移文趣其进,又遣使臣、进士十数辈往说端,端不听。庶知事急,又遣属官鱼涛督师,端阳许而实无行意。权转运判官张彬为端随军应副,问以师期。端笑谓彬曰:“公视端所部,孰与李纲救太原兵乎?”彬曰:“不及也。”端曰:“纲召天下兵,不度而往,以取败。今端兵不满万,不幸而败,则金骑长驱,无陕西矣。端计全陕西与鄜延一路孰轻重,是以未敢即行,不如荡贼巢穴,攻其必救”乃遣吴玠攻华州,拔之。端自分蒲城而不攻,引兵趋耀之同官,复迂路由邠之三水与玠会襄乐。】

【金攻延安急,庶收散亡往援。温州观察使、知凤翔府王燮将所部发兴元,比庶至甘泉,而延安已陷。庶无所归,以军付王燮,自将百骑与官属驰赴襄乐劳军。庶犹以节制望端,欲倚以自副,端弥不平。端号令素严,入壁者,虽贵不敢驰。庶至,端令每门减其从骑之半,及帐下,仅数骑而已。端犹虚中军以居庶,庶坐帐中,端先以戎服趋于庭,即而与张彬及走马承受公事高中立同见帐中。良久,端声色俱厉,问庶延安失守状,曰:“节制固知爱身,不知爱天子城乎?”庶曰:“吾数令不从,谁其爱身者?”端怒曰:“在耀州屡陈军事,不一见听,何也?”因起归帐。庶留端军,终夕不自安。】

【端欲即军中杀庶,夺其兵。夜走宁州,见陕西抚谕使谢亮,说之曰:“延安五路襟喉,今已失之,《春秋》大夫出疆得以专之,请诛庶归报。”亮曰:“使事有指,今以人臣擅诛于外是跋扈也,公为则自为。”端意阻,复归军。明日,庶见端,为言已自劾待罪。端拘縻其官属,夺其节制使印,庶乃得去。】

截止到这里都与胡寅和万俟卨当日在关西的牢中见到曲端之前发生的事情,几乎是如出一辙。胡寅只是叹气,看向曲端:“曲都统当日在牢中当着我面说过得话,今日再说一遍给官家听,如何?”

曲端涨红了脸,看向赵玖,复又咬牙道:“那有怎样,说便是了,我曲某至少不会做什么出尔反尔的小人。”于是便把他当日那番什么王庶无能,自己只是将他逐出鄜州已经算很客气了,还有什么关西局面是他一力保存的,官家身边这些近臣都是不知兵的废物,幸进小人之类的话又说了一遍。

还颇有几分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意思。

而赵玖听完,只是手指在桌上轻轻敲了敲,忽然露出了一个有些嘲讽的微笑:“幸进小人,嗯?”

他脑海里忽然蹦出来后世某个节目片段,什么我就是饿死死外边……然后真香之类的话。

那你曲大现在可不是就真香了?

其实胡寅当时便也和曲端是这么说的,他既然鄙视挨着官家近的人人都能赏个太尉,那便自己去东京到官家身前试试看,做个所谓幸进小人是什么模样。而如今曲端看起来逐渐收了以往的跋扈做派,那也并非是他真的思想升华了,不过是意识到是真的人外有人罢了,正如胡寅说得,朝中总有人比他更知兵,也总有人更配在他身前说战功……

更重要的是,连这官家说起话来都也是要比他更好听几分的。

他曲大还能有什么不服?

于是顶着官家嘲讽的笑容和对面一干文臣的怒目而视,曲端继续面色波澜不惊地读了下去。

【王燮将两军在庆阳,端召之,王燮不应。会有告王燮过邠军士劫掠者,端怒,命统制官张中孚率兵召王燮,谓中孚曰:“王燮不听,则斩以来。”中孚至庆阳,王燮已去,遽遣兵要之,不及而止。】

【初,叛贼史斌围兴元不克,引兵还关中。义兵统领张宗谔诱斌如长安而散其众,欲徐图之。端遣吴玠袭斌擒之,端自袭宗谔杀之。】

众人一听都开始撇嘴摇头,张浚当时以巴蜀五路转运使的身份拉着刘錡帮忙宰了王燮都尚且被进京赶考的太学生们议论半天,甚至还有人担心他图谋不轨,以转运使身份接收军权之后万一来个烧毁栈道什么的,就搞出个大新闻了。

但你曲端这里又是什么身份啊,几个菜就上头成这样?要真让你把王燮宰了,那到底算什么?军头火并?

更不要提后面还又不分青红皂白杀了个义军统领,好家伙你这是看谁手上有兵马不归你节制都想吞了兼并是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