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小说网

零点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搏秦 > 正文 第一卷 流亡者涅槃重生 021章 续赵:派别又现

正文 第一卷 流亡者涅槃重生 021章 续赵:派别又现(第1页/共2页)

至于被发言次序进一步打乱后的公孙练,精通文礼的他登时明白对面李责默然的原因——正式来讲,对方依旧是国家缉捕未尽的‘李牧结秦逆党成员’,身份上处在不可全说状态,嗣诸位发言完对军国大事的讨论,方才轮得到他申诉‘家仇’。至于自己,现在要抓紧说些什么呢?倘若有意帮李氏一族正名,无疑要得罪全体宗室,毕竟当初李牧自尽前,受王迁命接替其大将职责调度邯郸诸军兵整体协防的,即宗室赵葱携副手颜聚所为——重点并非能不能助其洗脱,而在于宗室子弟的才能与地位不相匹配的事实,在军中会造成何等影响,要知道,武将系统中赵氏后裔不可胜数,名义有时比事实更重要!虽然赵葱没能协防好邯郸保卫战、坚守到使臣游说来诸国援军的那一刻,但李牧身为大将军,又曾任相邦出使外国,近二十年来在赵国地位如日中天,进谗他会利用危机中仿行‘田氏代齐’的流言一直不绝。其治军出击时惯用的专擅与后发制人之策,虽然赢得了战争,但对赵国上下造成的损失亦不容小觑,同样愈发失去贵族阶层的‘民心’支持。

至于当初郭开等人构陷李牧的理由,现在想来,也的确值得怀疑:见赵势穷力孤而献于秦。

要知道秦国三路大围邯郸的第二攻赵战场,是秦国少壮派勇将李信率军自太原郡出发北击赵之云中郡。这次直断赵边地联系的做法,冲击到赵廷的方面不仅仅是失地忧患——毕竟,各个边郡远晚于内地被并入赵国,且邯郸贵人到内地百姓的广大阶级都不甚喜欢这些异族‘外人’,准确地说,他们对更近前的中山国鲜虞遗民都抱有鄙视。此事的别样猜忌在于李信本非秦国名将,托父祖皆官至郡守的福荫,以善统车骑的缘故独当一面,可见李氏目前在秦的受宠程度。而其先人正是因逃避赵国沙丘宫变恶性影响而入秦的赵氏宗人,其中李崇后来归赵生孙李牧。两位将军血脉尚近,加之李牧也曾在旱灾后对人讲赵国之亡不过半年。此等悲观的话流传到赵王廷贵人耳中,当然对其叛赵投秦的嫌疑惊惧不已。

公卿将相辈能流芳千古者,无非对世间事持以‘明知难为而强为之’的态度。李牧组织邯郸守卫战,是抱着死守到恶劣的外交环境下依旧会出现他国援军且能并肩战胜秦国的渺茫希望进行的,倘若没有换将,牧本人也坚守气节战至力竭,当然会遗留后世又一个愚忠贤臣的悲壮故事;可对于付以他众任的赵王廷而言,选拔大将的依据当然不是为了眼睁睁看到对方耗尽生力军为必亡的国家苟出多些时间的!赵王等核心宗室不仅要拿到胜利,而且要长久维续赵国。双方目标难于达成一致,属实为难李牧。再加上当时秦军所故意显示‘疲弱’与布防破绽,当然从内部瓦解了赵王廷对前线情况应有的判断。因此,除了被迫卸职时不能同副手司马尚一样保全性命,被撤换未必是坏事——从所有名将私人角度考虑,因不信任而失去指挥最终决战的资格,至少能避免背负指挥失当的骂名,变相维护好自身军旅生涯的荣誉。

考虑清楚这一切,公孙练决定顺着公孙驼的思路,将话题从盲目的自信中拉回部分,利用统合边地武力的名义,秉持为公之心,予李责在内的李牧故交部旧纾难,毕竟这代郡中,还有众多牧旧部为其愤愤不平,终归是隐患。

“王上,吾等所顿代地,昔日为名将李牧经营良久,据此北驱匈奴而尽灭襜褴,固边地诸郡所属,亦是诸卿来此因由,纯图依代人而兴赵氏。前时邯郸御秦,李牧见疑,求见王迁未允,将不辱命,吞剑以辞,诚不似反臣状。后致其旧人士心涣散,多有匿民间而畏为国用者。今不如宽宥其辈,勿计前嫌。若使志士轻身往属秦,是复内地无望,武灵王聘天下士以兴赵,后辈犹疑莫定之罪作远人?秦军已入内地,国不堪贰,练乞大王能急收牧余众,内地所有不能知,然自代地往西,至于九原,必能保有!居边而望复有内地,事窘迫不得已,烦请诸卿慎思!”

在座的众人听到这番话,思绪自然被拉回来;尤其是李责、赵哙与庞谟,个中隐情,于其心中五味杂陈。练语义何其委婉?又有谁人不知李牧旧党在边地影响力深厚?眼下内地收复还没头绪,得罪边人是万万行不通的。宗室与牧之党属间的隔阂,应该也必须被消融,强加在李牧身上的猜忌与悲怨,此时可笼统归罪在郭开身上——此时他们虽未收到郭相邦私通秦国的确凿证据,但把一介贪婪弄权的外姓大臣,在辅助宗室收回兵权后推出背锅,这种利用还不至于惹恼其背后根基强大深厚的郭氏一族,眼下也只能如此。于堂中诸多从属于李牧的将校来说,能再度出头做事,双手博取未来,已能解决绝大部分前途上的困扰,自然满心欢喜。

就这样,接受卫缭馈赠的郭开,命运已经被秦、赵两国共同决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