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浙江,福建等地的倭寇肃清,并使得"浙兵"大放光彩。
但数十年的光阴过去了,曾经名动天下的"浙兵"也是消失于历史的长河之中。
纵然近些年天子大力整饬南直隶军户卫所,并以李起元担任应天巡抚坐镇苏州府,李养正担任漕运总督坐镇淮安府,令将南京守备一职授予定国公世子徐允祯,但只怕南直隶的情况仍是不容乐观。
话音刚落,一向不赞成厉兵秣马的内阁首辅方从哲也是赶忙点头称是:"微臣附议。"
作为内阁首辅,他则是从另一个角度看待此事。
当今天子虽然继位七年有余,但却只办了两届科举,导致朝廷新进的官员不多,远远无法弥补自神宗年间开始的官员缺额情况。
故此,诸如浙江绍兴府,宁波府这等距离京师数千里之遥,又数十年未曾战事的府县,极有可能出现一名官员于当地任期超过六年以上的情况。
天高皇帝远的情况下,这些官员很有可能与当地的富绅豪商沆瀣一气,以至于同流合污。
或许是不愿自己的罪行被朝廷发现,当地的官员们方才向朝廷隐瞒了"倭寇"的存在?
方从哲越想越觉得有理,但眼眸深处的戾气却是愈发浓郁。
稍作思考之后,朱由校便是轻轻摇了摇头,在兵部尚书略有些诧异的眼神中解释道:"红夷人虽然退出澎湖,但仍终日航行于东海之上,对我大明虎视眈眈,且郑芝龙那边也是野心勃勃,福建水师不可轻举妄动。"
依着"后世"的史书记载,纵横海上的郑芝龙虽然被朝廷招安,但仍始终没有熄灭其胸中野心,反倒是愈演愈烈。
崇祯年间,郑芝龙不止一次利用其福建总兵的身份,借大明水师之力,剿灭其余敢于与他叫嚣的海外势力,并与实力雄厚的"东印度公司"取得联系,共同称霸东南海域。
但与此同时,郑芝龙利用"海商"取得的巨大利润却是丝毫没有反哺给大明朝廷,而是悉数装进其腰兜,成为其日后"拥兵自重"的关键所在。
"陛下..?"王在晋闻言便是一滞,下意识的张大了嘴巴,却又不知从何说起,只是眼中的狐疑之色更甚。
在他看来,天子实在是有些瞻前顾后,多此一举,毕竟强行占据澎湖的红夷人早在几年之前便被福建水师击退,至今未敢再犯,不用将其放在心上。
至于那野心勃勃的郑芝龙则更好解决,只需要一道圣旨免了他的官职不就是了,难道他还能令其麾下船队与其一同叛出大明?
"传令登莱总兵周遇吉,即刻令其领兵乘船北上赶至绍兴府,随时等候朕的命令。"
"靖北伯卢象升,东平伯黄得功也各自率领麾下标营随行。"
没有解答眼前心腹臣工的疑惑,朱由校稍作沉吟过后,便是在一阵惊呼声中朗声下令。
从天启元年算起,登莱巡抚袁可立奉命整饬军备,筹建登莱水师已是过去了七年多的时间。
现如今建州女真已是泯灭于历史的长河中,成为过往云烟,便只能退而求其次,用东边的小日子来验收一下成果了。
毕竟,数以百万计的银两砸了进去,终究要闹出点动静才不算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