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是相当不错了。
毕竟,他正经读书也才十年,十年换一个秀才,是天下最划算的买卖。
要知道中得秀才,对于普通人来说,已经是衣食不缺,更有点功成名就的味道在。
不但大乾每年会发粮食,就是官府日常也有补贴,税赋减免,生活无忧。再不济,办个私塾,教个学生,也是收入颇丰。要是运气好,还能在小城当官。
城主就邀请过李清,让他去鹤鸣城府担任某个清职,李清并未去。
因为,他还要中得举人,直指进士!
考下秀才,高兴了两天后,李清又埋头苦读,要中得举人。
举人三年考一次,李清从58岁考到67岁,考了三回,却从未中得,只是把齐南道府城大月城又逛了三回。
虽然未中,但李清如今已经在鹤鸣城已有了名气,城内的读书人,对于李清多有敬佩,甚至外城也有耳闻。
因为这说来,还是跟一个科举潜规则有关。
读书人要是没有中得秀才,你就是考到死都没人会敬佩你,只觉得你天资愚钝,一辈子是个童生。
但秀才考举人就不一样了,一般读书人,在中得秀才后,只会考个两三次举人,要是不中,就熄了心思,毕竟还要生活不是,娶妻纳妾也得赶时候。
何况秀才功名已经能过的很好了,对于家人也是个交待,谁也不会说什么,已经够用了。
而李清则不然,他考了三次未中,接下来还要考第四次,又是这么大的年龄,足以给很多人当爷了,不由就让人格外敬重。
这不是愚笨,而是一种执着,就连当年的李清拜访过的几位私塾先生,后来竟都给李清登门赔罪,对李清多加敬佩。
对于这一切,李清心里知晓,但他目标从来不变,他就是要中进士。
第四次府城考试时,李清已经70岁了,头发花白,眼睛倒是还看的清。一到府城,周围的学子对李清都是拱手道好,之前不知道李清的也知道了,一时李清之名在齐南道的学子中,已经传遍了,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这年府试,题目出的颇难,但李清仍信手拈来,答的是滴水不漏。之前的三次府试,让他积累了足够多的经验,这次想必能够高中。
果不其然,放榜之后,李清中得举人,一时被人引为美谈,甚至还在乡间流传。
李清中得举人回到鹤鸣城,身份又提高不少,路上遇见秀才,都给他拱礼,李清一一回礼。
之前中得秀才时,城主亲自道贺过,而这次城主却没有来。
只因为,在四年前城主就已死去。当时,李清还参加了城主的葬礼,城主葬在了当年剿匪的那座山上,李清对此多有唏嘘,三周年时,还亲自上山祭拜了一番。
在中得举人后,不少人都劝李清可以了,举人功名在大乾也是极为少有,年纪这么大,也该享享清福,后来连小昭也这么说,但李清绝不放弃。反正又没规定考试的年纪,他现在身体自感还好,那就继续考下去,不信中不得进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