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转头洪武帝问朱允炆:“允炆,你觉得朕该怎么办?”
朱允炆思索再三后,答道:“皇祖父,孙儿命伴读学士黄子澄做了一个统数。自洪武四年第一次科考开始,大明的进士南人与北人总数是二八开。相差悬殊至极!孙儿认为,南方、北方皆为大明国土,开科取士,应该顾及平衡。”
洪武帝道:“平衡?怎么平衡?这一科会试那些北人的卷子你也看过了。文理不通不说,很多文章里还出现了‘朱’、‘璋’、‘光’这些字眼。为尊者讳是科举文章最起码的常识。他们的文章怎么跟南人相比?”
朱允炆道:“皇祖父,不如今后的科举,规定一个比例。每取十名进士,要有四人是北人,六人是南人。这样一来,既考虑到了南人文气高于北方的事实,又兼顾了北方士子之心。
洪武帝喃喃自语:“科举取士,南、北六四开?这是一个好办法。”
常歌拱手道:“圣上,举子们此刻已经去了礼部大堂告状。”
洪武帝道:“允炆,你立即跟常歌去礼部,一定要安抚好北方举子!另外将科举取士六四开的新制度告诉他们。”
与此同时,礼部大堂。
礼部尚书严沂正在被一众北方举子们围攻。
“严部堂,科举是国家的抡才大典,属礼部管辖!出了排挤打压北方人的事,你管不管?”
严沂苦笑一声:“诸位,你们倒说说,让我怎么管?”
“自然是严惩罪魁——主考刘三吾和副主考白信蹈!”
严沂哭笑不得:“诸位,刘三吾是翰林院掌院学士、白信蹈也是翰林院的人。我这个礼部尚书无权给他们定罪!”
“呵,严部堂是浙江人,自然向着刘三吾和白信蹈!”
严沂是个官场老油子,深谙踢皮球之道。他说:“诸位,你们状告的是当朝翰林掌院!只有都察院才有权接你们的状子!”
“对,去都察院!”
“都察院的左都御史杨靖是陕西人!他会替咱们这些北方人伸冤的!”
杨靖刚刚从刑部尚书任上调到都察院做左都御史,就遇上了这么一件棘手的案子。
一众举子浩浩荡荡去了都察院。皇太孙朱允炆跟常歌姗姗来迟。
朱允炆问严沂:“严尚书,举子们呢?”Μ.5八160.cǒm
严沂回答:“举子们去了都察院,说是要状告主考刘三吾,副主考白信蹈!”
朱允炆道:“糟了,他们怎么把矛头对准了刘三吾?常歌,走,去都察院。”
常歌道:“皇太孙,北方举子们心里有怒气,总要找一个出气筒。刘学士这一遭也真够冤枉的。”
都察院大堂。
左都御史杨靖和三十几名御史言官升了堂,听着一众北方举子们诉苦。
“杨都院,五十一名贡生变成了五十一名进士。里面一个北方人都没有!您是刑案老手,难道看不出这里面有蹊跷么?”
杨靖道:“是啊。的确有蹊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