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的姑娘,没经过什么事,加上自己观念里也有许多顾虑,很多事情,做的很不得心应手。
甚至说,哪怕后面对于工作熟练了,她还是连面纱都不愿意摘下,怕辱没了门庭。
新考点,各方面自然还不是很健全。有一天,非常偶然的,老舍和鬼舍有了部分融合。
当时这个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新旧思想打得很厉害。周宪就是在这里,遇见了留学归国在这任教的文学教授——沈示徒。
沈示徒看她一副旧时女子打扮,还遮着面,也没有做过多揣测,只是以为这是个被封建家族禁锢然后偷跑出来的大家小姐,没办法在学校正式入学,所以只能旁听课程。
圣贤说过,有教无类,只要一心向学,旁听也没什么不可以的,两人就这样熟识了起来。
后来,他让她叫自己沈二,她让他唤自己阿宪。算爱人吗?其实也不算,他们之间从来没说过爱。
关于周宪的背景,沈示徒猜得一半一半吧。确实,周宪长于大家,但是她是个没有勇气偷跑的人,一生都在按照家里父母安排的路子走,她从未主宰过自己的命运。
年少时,父母亲要求她三从四德,又请名噪一时的大家教授琴棋书画、诗文笔墨。后来出身好的她被定给了太子,听家里说,她以后会是国母。
荣耀尊贵什么的,她倒是没想那么多,只是打听到太子也是个精通诗文的,她想着,婚后日子应该也不会多难过。
只是,她还没等来大婚,先等来了亡国。
新君立,自然是要清理前朝势力的,尤其是文人集团。或绞杀,或拉拢。
虽然大家都说自己是红颜祸水,引来这种贼子才导致国家覆灭的。但是,周宪猜测那个人大概是为了扫江南世家的面子才一登基就说要立自己为后。
毕竟见都没见过,怎么可能为了自己挥兵南下。
高估了自己,也低估了新君的野心。
周家诗书世家,历朝历代都是清贵门庭,自觉受辱,要求周宪以前朝皇室未亡人的身份,殉国。
周宪不懂国家大事,她觉得一样的嫁人,都是素未谋面,都是未来的皇后,区别也不大,怎么就走到要她殉国这一步的?谁当皇帝对升斗小民来说,难道不是一样的?
世人迂腐,周宪也产生过逃跑的想法。
可是一方面她从未出过远门,甚至没出过自己这一尺见方的庭院,另一方面,父母自小宠她,她觉得肯定不会舍得真的让她去死的,不过是文人打打嘴炮而已。
她一直是这么坚信的,直到生生被勒死在族里的祠堂。
死前,她都不清楚,自己这苍白短暂的一生到底有什么意义。
后来,和沈示徒心意相通后,她把自己的经历隐去具体的姓名,讲给了他听。她原以为沈示徒会避之唯恐不及的,毕竟有过未婚夫,父母亲族也因此弃了她。
谁知道他反而反过来开解她。
沈二一遍又一遍的劝说周宪,这是新时代了,新社会是不一样的。这世上再没有对女子的迫害了,也没有对女子的苛责了,女子也能读书,也能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追求。没有包办婚姻,新社会提倡自由恋爱。订过婚也没什么的,只要有爱,二嫁也没什么不行的。
大家都先是人,才是男人女人,没有因为性别不同就硬生生上一道枷锁的道理。
说到兴头上,他还打趣周宪:“你说你一天天的遮着面,面纱下面是不是都是癞子呀?”
周宪只笑,不回答。她知道,沈示徒没有恶意,他只是想自己放下过去。
可是过去哪有那么好放下的?
沈示徒又问:“那你什么时候愿意摘下这个东西?哪怕是为了我?”
那时候沈示徒已经在进出考场了,两人计划好等攒够了积分就一起离开。
周宪担心他的安全,每每都回答:“只要你下次安全出来,我就摘开,光明正大的活在阳光下。”
一次推一次,再推下一次,她觉得自己是在慢慢改变,但是要完全摘开,心理负担还存在着。沈示徒倒也没有较真让她非得摘下面纱,只会揶揄她又在耍赖皮,是不是他们结婚以后她也要一直戴着面纱?
直到他死,他都不知道周宪到底长什么样子。
她依稀记得,沈追最后带回来他的死讯时说的话:“沈示徒让我告诉你,他会回来找你的,希望到时候,你可以活的自我率性,活出你想活的样子,摘掉脸上的面纱,也摘掉内心的镣铐,活的开心一点。”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