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伐郑,以及晋国伐虢,这两场战争看似毫无关联,实际上却有一个共同的目的,便是两国借着侵略战争,欲要打通前往周王室雒邑的道路,也就是“上洛”。
自齐国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帜,事实上已经称霸诸侯后,其余有野心的大国也相继看到了周天子的作用。周王室虽然已经衰微,但毕竟是周朝的开创者,余威尚存。华夏诸侯祖上乃至皆受其分封之恩,更沿用着周礼的等级制度治理着国内,所以众诸侯表面上还得尊崇着天子。
这便给其它诸侯国的野心家们看到了一条霸主之路,楚国、晋国仗着自己国势强盛,纷纷跟进。
(春秋四小强,三强已经上场,现在也就秦国国力还稍弱。)
楚国继去年伐郑之后,今天又再次伐郑,并且在大将斗章的带领下取得了大胜,接下来便等着诸侯霸主齐国的下一步反应了。
聃国作为郑的附属国参与了此战,结果连国君都被俘虏了,情况不可谓不惨。邘国同样也是郑的附属国,自也免不了被派了兵役,一番大战下来也是死伤惨重,如今邘邑之内十家倒有两三家带着丧的。
邘邑情况如此,不少人便想到了分出来在卫国的于正这一支小宗,听闻公子正在黑山治政,如今很是兴旺发达,手下分封了大量的士人,还连败狄人兵势,可谓兵强马壮。
于是,有的士大夫便据此建议了,希望国君能向公子正求援一二,无论是人力物力,如今的邘邑都是极度欠缺的。
有的士大夫则更激进,言道:郑国连遭楚国侵伐,此时正是郑国虚弱之时,不如召回公子正,让他率领军队重新恢复邘国的疆土,从郑独立出来,免得日日受郑人欺压。
还有的士大夫,则是考虑向西门家、计家学习,向公子正处派出一些年轻的后辈,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宗家和分家都要有后代出仕,如此至少能保住家名不灭。
于是,在楚人伐郑一个月后,黑山上迎来了邘邑本家的一支庞大使团队伍。议事厅内,于正带领手下家臣们,一起接见了宗家的使者。
“拜见公子!”邘国使臣团对于正仍以公子相称,显得亲近些。
“诸位士大夫远来辛苦,你我本是一家,何须如此客气,快快请起,看座。”
于正仿佛见到了亲人一样,热情地招呼着众人坐下。
见众人虽然都穿着会见用的朝服,但是不少人身上的衣服明显破旧,知道众人的日子并不好过,此次怕不是来打黑山秋风来的,于正心中暗暗猜测道。
双方初次会面,先是闲话了一些家常,于正问候了自家国君父亲的情况,使团也表达了国君的慰问和祝好之意。如此,双方才渐渐进入主题。
“今秋,郑国又遭楚人侵伐,我们邘邑被郑君征召,也在此战中损失不少。如今邑内民生凋敝,国君怜民之苦,闻听公子在卫国功业鼎盛,家邑兴旺,还希望公子念在同宗之情,能够援助一二。”
果然,就是来打秋风的。
于正倒是能想象一些邘邑此战的情景。对郑国国君来说,虽然同样征召手下的领主们参战,但是也是有亲疏之别的。
比如郑国的叔詹、堵叔、师叔被合称为郑国“三良”,乃是国君的近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