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不是普通的户口本,这是当地官府的户籍册。大唐繁荣发达,有不少外国人在大唐定居。这些外国人当然也要申办大唐签证、绿卡之类的,在当地政府都是登记备案的。而王式要找的,主要是吐蕃、回鹘籍老外。
唐朝把在对外战争中的降兵降将和没有互换的俘虏,分配到了各个地方,实行“中央分散,地方统一”的管理。其中江、淮一带被分配了很多吐蕃、回鹘籍降俘。
这些人往往身手矫健,弓马娴熟,都是难得的精锐将士。事实上,唐朝的精锐部队很多都是蕃兵蕃将。
而这些人在被分配到地方之后,饱受歧视和排挤,又远离自己的家乡,日子过得并不如意。
王式访查花名册,找到了一百多名吐蕃、回鹘士兵,对他们大加赏赐,又给他们的父母妻儿做了妥善的安排,照顾地无微不至。这些老兵(不是年龄老,而是作战经验丰富)非常感动,“皆泣拜欢呼”,士为知己者死,纷纷表示愿意为王大帅效死命,赴汤蹈火,报效王大帅之恩。
王式又违规征调了二百匹龙陂监的牧马,配给给这伙蕃兵,这样就拥有了一支唐朝最稀缺的骑兵部队。起用龙陂监牧马,行政手续上涉嫌违规,但王式从来不是循规蹈矩的书呆子,战争时期,特事特办,决不搞官僚主义、形式主义。
接下来,王式下达了一系列令人匪夷所思的命令:
一,开仓放粮。
命令诸县打开官仓,赈济百姓。
诸将官表示疑惑,说战争刚刚打响,军粮紧张,如果把粮食都分给百姓,那军队吃什么?
王式说:“这不是你该问的。”(非汝所知)
二,废除烽火台。
烽火台,是古代最高效的通信手段了,快速传递军情,便于统帅指挥应对。而王式则下令禁止使用。
诸将对此更是充满疑惑。
王式说:“这不是你该问的。”
三,懦卒良马当斥候。
挑选一帮贪生怕死之辈,配给最优秀的千里马,却不配发兵器铠甲,并且让他们充当侦察兵,打探敌人的情报。
众将不解。
王式说:“这不是你该问的。”
最后,王式将部队一分为二,分为东路军和南路军,给出了各自的作战任务,并再次严明军纪:不准骚扰百姓;不准杀良冒功;准许贼众缴械投降、解甲归田;缴获的战利品可以自行处置,不必上缴。
大军出发,平贼灭寇,建功立业!
两路平乱大军与贼军前后十九战,比分是19:0,官军19连胜。
王式贯彻了“巨石拍卵”的平贼方针,请朝廷又征调了忠武、义成、昭义等军,前来助阵。并且早就洞悉了贼军的心理,提前安排人切断了贼军陆路和海路的逃跑路线,把裘甫牢牢围困住。
诸将又不解了,说困兽犹斗啊!兵法有云,要围三面、撤一面,所谓网开一面啊。
王式说:“这不是你该问的。”
官军完成了战略合围,裘甫成了瓮中之鳖。
接下来是最为激烈的围歼战。激烈到什么程度呢?其中有三天之内双方交战83次的作战记录。不要跟我说什么奇谋将略,什么孙子兵法三十六计,甩开膀子就是干!
贼军被打得溃不成军,而官军也已经疲惫。于是裘甫再次表示要投降,要求和谈。
诸将正要欢庆胜利,王式却板起脸来,“他们诈降。少废话,别问。给我接着干!”
果然,贼军出城搞偷袭,被早有准备的官军打败。于是,又发生了三次较大规模的战斗。
这一次,裘甫匪帮实在支撑不住了,裘甫率领着几个核心骨干和一百余众,出城投降。
王式把裘甫押解进长安,听候发落,把二十多骨干成员腰斩。
有部分贼众(约五百人)突围逃走,官军紧追不舍,并最终于七月初九,将残余势力清剿完毕。
至此,浙东裘甫之乱宣告平定。
裘甫从起事到覆灭,大约六个月。
王式3月挂帅,4月出征,7月初就彻底平定,前后只用了3个月。
平定裘甫,成为王式人生三大功绩的第二个。
在庆功宴上,诸将官实在忍不住,就借着酒劲儿,向王式请教起来。“我们现在可以问了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