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存在时间,只有零点几微秒,然后就和环境中的氢原子反应,湮灭掉了。
欧洲实验室唯一值得称道的就是,他们的制备,全程都在低能环境中进行,为以后大规模制备反氢原子提供了基础。
但是这种低能环境,也是相对于大型对撞机的惊人耗电而言,其实完全是用更多的电,来制备能量更少的反物质。
并且反物质的保存也异常困难,一般都是保存在真空环境的强磁场中,稍有不慎让它们暴露在外,就是一场惊天的爆炸。
一克反物质的爆炸威力,其实只相当于比较强烈的炸弹,大约五百克的反物质,才能与氢弹相媲美。
唯一不同的大概就是它们的反应比较干净,没有任何的残留,甚至辐射都不存在。
在1997年的时候,米国监测伽马射线的卫星,发现在银河系的上方,三千光年的位置,有一个巨大的反物质喷发源。
喷发出来的反物质,形成一个高达2940光年的反物质喷泉。
这就形成了一个悖论,反物质应该
是最佳的反应堆材料,只需要很少量的反物质,就能产生大量的能量。
但是制造反物质消耗的能量,是反物质产生能量的几十倍都不止。
当然这就跟可控核聚变一样,当初的实验堆,也是输入能量,远大于输出能量,不过经过这么多年的进步,即使不使用月宫基地的技术,蓝星只凭自己,也能建立起一个比较完善,能够商业化的反映对了。
或许未来有一天,能够比较廉价地制造反物质,那时候才是反物质反应炉大行其道的时候。
核聚变虽然勉强能够支撑起星际旅行的需要,但是相对庞大的反应堆,还有比较低下的反应堆效率,在超远距离航行中,并不占什么优势。
因为宇宙远比想象中空旷得多,尤其是像是太阳系所在的猎户座悬臂这样的银河系边缘地带。
距离最近的恒星距离都有42光年那么远,并且在途中,几乎没有任何能够补充核原料的地方。看書喇
要知道就算是在柯依伯带,看似小行星无穷无尽的地方,彗星一般都在这里发源。
也经常数十万公里内,见不到任何的天体。
更别说太阳系的范围就只有一光年,出了太阳系,还有几光年的距离。
这个距离除了一些宇宙尘埃,流浪行星以外,根本没有多少的物质可以补充。
甚至在这个范围内,见到流浪行星的机会都约等于零。
其实要不计时间的话,即使是搭载目前的核聚变反应堆,依然能够实现星际间的旅行。
因为宇宙间都是真空,对于飞船速度的阻碍,小到可以忽略不计。
但是人类的大敌,却真的是时间。
以人类不到百年的平均寿命,飞到比邻星的时间,即使十分之一光速,也需要超过一千年的时间。
二十五年左右就是一代人,那么这一千年,就长达四十代人。
要知道人类进入现代社会,才不到二百年,真正的航天,还不到九十年,一千年的时间,谁知道人类会发展到什么程度,也许飞船刚刚离开太阳系,就已经过时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