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历五年,如果没有赵昕“代父受罪”的表演,在整个历史长河中,应该是相对波澜不惊的一年。
但是,因为赵昕的横插一手。一国太子公然说百姓对天子不满,无论如何,都必须要有所改变。
要么就是赵昕胡言乱语,被废去太子之位,要么就是承认这一点,挽回民心。因此,在河北及山西两地,宋朝开始了大刀阔斧的裁军。
这两地的主要敌人是辽朝,常备军队都有四十万之多,是一个巨大的财政黑洞。
恰逢去年辽夏战争,辽朝十万对阵西夏一万五千人。耶律宗真(辽兴宗)御驾亲征,臣子建议一举荡平西夏,是以大军浩浩荡荡。
元昊自知不敌,坚壁清野,以逸待劳。又逢戈壁地区风沙漫天,辽朝轻敌自大的结果,便是自身惨败。
事后,元昊归还俘虏及所得,愿意讲和,耶律宗真有个台阶下,这件事暂时就过去了。
辽朝的战败,事实上形成了宋辽西夏三足鼎立的局面,西夏虽然最弱,但是无论是辽朝还是宋朝,都没有一力攻灭或者说短时间攻灭之的能力。
但是必须承认的是,这个平衡过于脆弱。西夏立国,满打满算到现在就七年,想要和宋辽两国三足鼎立,还需要再打几场国战才行。在原本的历史中便是如此。
辽朝战败,整个东亚局势是有利于宋朝裁军的,曹皇后配合着赵祯,推行自上而下的改革,凭借自身的出身及威望,当初在赵祯面前许诺的裁兵五万,最后则是一口气裁减了八万之多。
具体这个过程,赵昕并没有参与,也没有资格参与,个中细节并不知晓,但是半年下来,曹皇后眼角的鱼尾纹,倒是多了不少。
这裁减下来的八万人,究竟是真的八万人,还是躺在兵簿上的幽灵,无从考证,也注定成为悬案。
裁减下这八万人来,究竟给国家省下多少钱银,同样是一个问题,至少赵昕在报纸上没有看见对此有只字片语的提及。
如此,不能不让人猜测,哪怕裁减下军队,但是并没有省下多少军费。
裁兵并不是小事,退役士兵就业问题,军队驻防问题,以及其他一系列补助问题,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也不为过。哪一个没有处理好,之后发生问题便会提及而今。
此次裁兵,所有人还是将赵昕当做小孩,真正核心的内容,并不愿意告诉赵昕,他便是想要去了解也没有机会。
如此,也更加激发赵昕开创自己舆论帝国的野心。笼罩在权力的阴影下,感受真的太差了。
蛰伏了将近半年的时间,借着赵祯考察学习进度的档口。赵昕向赵祯提出了一个请求。
那就是报纸不应该仅仅在汴京城内贩卖,广大的农村地区,有着更为广阔的人口,他们同样有获得消息的权利。
农村百姓的精神世界,我们不去占领,其他人就会去占领。自古民变多起于四野,防微杜渐,要重视这个问题。
赵祯眉头微皱,赵昕这句话,自然是没有错的,他只是不放心赵昕又生出什么惊世骇俗的想法来。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