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不上后世运用生物技术实现的育种,但是同样具有合理性。
没了种粮,粮食产量就得不到保证,可是天大的问题。绝大多数的农民即便是去卖儿鬻女换粮食,也不愿意将种粮卖掉或是吃掉。因为这是他们对未来的向往。
一旦农民吃掉了种粮,也就是意味着饥荒问题到达了最严重的地步,那么流民问题必然诞生。流民问题扩散开来,随之而来的,说不定是王朝的崩溃,历朝历代皆是如此。
曹皇后见赵昕播种的样子,不由得皱了皱眉头,停下手头的事情,手把手指导赵昕如何埋种子,埋得深了会被闷死,埋得浅了又容易被风雨带走,可是个细致的活。
赵昕认真地听着,而后学得有模有样地,曹皇后满意地点了点头,道:“官家前些年亲耕过一次,即便是现在,也是年年赴玉津园观稻,日后你若要为天子,这一关必须要过。”
“儿臣知道了!”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何以为祀,少不得重农,此为本业。你有心开民智,导民风,自然是好的,但是一国之本,却是不能够忘了。”曹皇后继续道。
这一点,赵昕自然是认同的,无论如何,也不能够轻视农业,“儿臣谨遵母后教导。”
一上午的功夫,将这一块田给播种完了,至少有两亩,而剩下还有四块类似的田,方方正正,都需要进行播种。
午间吃饭的时候,赵昕才从曹皇后口中听到了一点消息,他向百姓作出的承诺可以实现,但是对于国家而言,就需要下定力气进行裁军。
裁官与裁军,怎么看,都是后者更简单。进了体制的官可不好裁,最多就是压缩新入官员,等着老前辈们一步步老去。
关于裁兵,曹皇后指出来了一个问题:如今天灾年年,流离失所的百姓有不少,宋朝有国策,在灾年招纳流民作为厢军,没有了这一项国策,地方盗匪也不知道会多出多少来。
目前推进裁兵,反对理由有不少,这一条最重要。
赵昕一时意气,也不知道最后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愤青,可是,时代的发展,往往就是年轻人的一时意气。
按照原有格局继续下去,流民问题由国家兜底,短期内自然是没有问题,可是事实上却是将问题推给了后人,社会矛盾总有爆发出来的那一天。王安石变法,不就是在替赵祯范仲淹他们擦屁股吗?
短期内或许会引发军队躁动乃至于兵变,长远来看,却是有利的。说实话,赵昕确实没有考虑地没有这么深远,但若是不愤青一回,这种僵化格局也不知道持续多久。
曹皇后并没有批评赵昕的意思,只是简单陈述现状而已,某种程度上来说,她还要感谢赵昕给了她涉政的机会嘞。
最后,曹皇后道:“我已经和孙师傅说好了,这些日子你身体不舒服,先修养几日,东宫不必急着回去。”
“多谢母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