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小说网

零点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挽明从萨尔浒开始 > 正文 第717章 飞鸟尽,良弓藏

正文 第717章 飞鸟尽,良弓藏(第2页/共2页)

,江浙豪强派遣死士刺杀康敬修,康敬修于府邸坚壁不战。刺客在东边放火,康敬修命令侍卫防御西北,不久死士果然从西北门杀入。

时人将康经略与汉朝周亚夫相提并论。

广德帝掌权后,康敬修自然成为重点拉拢的对象。

京师传闻,不过四旬的康敬修,很有可能会成为大齐新任内阁首辅,如果是那样,这将是大齐历史上最年轻的首辅。

康敬修举起酒杯,一饮而尽,望着广德帝,毕恭毕敬道:

「吾皇圣明,御极不过才三月,便革除积弊,休兵罢战,与民休息,此乃社稷之幸,万民之幸!臣恭祝陛下千秋万载,恭祝大齐远迈汉唐,建立不朽功业!」

一众近臣同时举杯,共同祝贺:「千秋万载,远迈汉唐!」

年少气盛的广德帝微微点头,环视周围,扫视着大齐的新贵,他的心腹大臣

康应乾之侄康敬修,康应乾之子康光绪,毛文龙之子毛承斗,满桂外甥毛言,沈炼之侄沈默,王二虎之子王进,袁可立之子袁枢,戚金之子戚铭,孙传庭之子孙世瑞,当然还有司礼监秉笔太监李菊英。

群臣见广德帝有话要说,纷纷抬头朝皇帝看来,各人眼神中充满期待。

刘堪俊朗的脸庞微微发红,「远迈汉唐,父皇早已做到了,而今,朕与诸位爱卿要做的,便是守住这份基业。有时候守比攻还要难,朕向来直言直语,大齐前些年扩张过快,俗话说,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

「《齐朝田亩制度》为大齐攻城略地开疆拓土做出了很大贡献,不过现在,它可以寿终正寝了,大齐需要中庸之道,父皇经常教导朕,走得快不一定走得好,走得稳才是正道。」

群臣默然无声。

虽说在场各人大都是广德帝心腹,而且大家都是靠着广德帝掌权才得以上位。可是,《齐朝田亩制度》毕竟是大齐的经济基础,是帝国政治体制存在的根基。

明眼人都能看清楚,任何时候,田亩制度不能随便变,稍有不慎,就是国破身死,万劫不复。

须知当年在福建、江西等地变法,仅仅是清丈亩、商业国营,就付出了损失百万人口的惨重代价。

「朕知道,你们在担心什么?」刘堪目光坚毅,宛若太上皇附体,用不容置疑的语气道:

「诸位爱卿是担心各兵团不支持改革吗?」

户部尚书吴甡在一众新贵中资历最高,此时不得不起身劝谏:

「陛下圣明,废除严刑峻法,削弱连坐制度,允许土地私有买卖,固然能获取更多富户和缙绅后代支持,减少潜在的反抗大齐的敌人,就朝廷当下局势而言,不得不为之。可是,归根到底,这样做,在倒退,是对过去二十多年大齐规制的背叛,臣恐军民一时难以接受·······」

广德帝打断吴甡,不以为然道:「尚书大人是担心各兵团会叛变?朕早已重新选派训导官赶赴各营,控制兵权,现在不敢说是如臂指使,遇有反叛,从容应对,还是能轻易做到的。」

孙世瑞补充道:「陛下勿忧,只要牢牢控制各军粮草后勤,

便可高枕无忧。」

孙世瑞现任民政主官兼户部主事,他接替了谢广坤位置,掌管各兵团后勤补给,和户部尚书一起,控制着大齐的钱袋子。

广德六年正月,广德帝召集各兵团主官、训导官入京。

正月二十八日,十五支兵团的主官、训导官抵达南京。

广德帝向众将宣布,目下南北战事停歇,海河晏清,维持五十万规模的战兵,对朝廷来说负担太过沉重,所以决定对各兵团进行裁撤,精兵简政。

计划十五大兵团缩减为八大兵团,裁军二十万。

裁军这项决定是由刘堪经过深思熟虑后做出的。

想要改变极圈主义体制,想要恢复民力,想要将严重透支的国力补充回来,就须先从吞金兽军队入手,控制军队规模。

通过裁军打压武人,恢复正常的文官精英体制,这是改革的第一步。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showpop('/?id=5013&cid=14932387&ajax_request=1');" class="btn-addbs">『加入书签,方便阅读』</a>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