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配比,最后还要弄成颗粒状。
这些都怎么弄?骆天明茫然了半晌,果断的决定放弃。
既然争霸的路子走不了,那就单纯种田好了。
蒙古人虽然占据了大片地盘,可他们毕竟人口太少,只控制了大中型城市,连小城镇的控制力度都很有限,更别说山野之地了。
于是骆天明将跟随的百姓都带到了山里,让他们开荒种地,自力更生。
山里的土地虽然很贫瘠,但百姓的韧性和勤劳,足以抵消粮食产量的不足。
而且骆天明教了他们一些养殖牲畜的方法,比如养殖蚯蚓来喂猪喂鸡,青饲料发酵之类的,极大的增加了肉食的产量,生活反而更好了。
骆天明毕竟是农村出来的,让他搞工业产品不行,但种植养殖这方面,绝对是行家。
安排好了第一批百姓,骆天明就继续出去打击滥杀的蒙古人。之后就又有一批百姓愿意跟随他,他只好再次找个山区安顿百姓。
就这样,他一路走一路收拢百姓,短短三年时间,竟然将中原百姓减少了一半。
当然,减少的一半百姓,并非全都是他收拢的,而是他在山中建立了隐蔽的生存之地后,慢慢的有风声传出去,被蒙古人逼的活不下去的百姓,就自发的前去投靠。
如此一传十、十传百,拖家带口、整村整庄的迁移,就让平原地带的百姓大大减少了。
蒙古人当然也知道这件事,只是他们现在正忙着四处征战,连平原地区都管不过来,哪还管得着山区?
对于习惯游牧生活的蒙古人来说,将良田变成牧场就是最大的收获,山区什么的,根本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内。
汉人愿意主动让出平原,蒙古人求之不得,还省的挥刀砍杀浪费力气。
只是山区能容纳的人口也有限,可耕的田地更是少的可怜,这么多人涌进去,难免发生冲突。
老百姓没死在蒙古人手里,反倒死在了自己人手里,不能不说这是个悲剧。
为了避免这个悲剧扩大,骆天明只能给每个山区都选出一个首领。
有句话说得好,绝对的权力使人绝对的腐化。有了首领,就必然会有变化。
不管这些首领之前是官员、财主、大儒,还是农夫、工匠、小商贩,当他们坐上首领的位置后,都难免会生出不该有的野心。
骆天明对此早有预料,但却没办法预防,只能千叮咛万嘱咐,当上首领后,千万不要变成害民贼,否则他必取其性命。
至于其他的,这些人是带领手下打出一番天地,还是躲在山里悠然度日,就不是他能干涉的了。只希望他们在自己的武力威慑下,不要做的太过火。
还好,被骆天明所救的百姓,有很多人都亲眼见过骆天明单枪匹马杀穿敌营,取上将首级的场面。
这样的无敌猛将,谁能不忌惮?他的话还是很有威慑力的。
因此,暂时来看,被选出来的首领一时间还算合格,即使能力上有所不足,但用心还是好的,还是将庇护百姓放在第一位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