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会议才刚刚开,皇太极感到了绝望。
因为几乎所有的将领和贵族们,都同意了撤退,他们没有死守盛京之心,因为他们知道不是对手,现在守城跟以前已经完全不同了,对方把红衣大炮拉上来,他们除了被轰成渣,就没有别的选择,放眼建州,哪里有这么多的人命供消耗?
更重要的是,没有了战斗的勇气,作为冷兵器部队,没有了勇气,这场仗你就输了五成,这场仗还怎么打?
如果是以前,他们见机不妙,迅速的撤往辽北,撤往建州的深山老林里面,就可以让对方长鞭莫及,但是现在不同了,现在的华夏军拥有很强的后勤保障能力,他们有能力往这建州投送兵力。
如果是明军,只能一步一个脚印,从辽镇打到建州,中间要穿越许多地方,会给他们造成很大的困难。
但是华夏军是不同了,他们完全可以走水路,从图门江登陆,然后直接攻击他们的老巢。
华夏军连续几次登陆作战,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也令这种战术广为推广,也都令其他的各大势力,开始对大型的码头进行重点的防备。
因为只有大型的码头,才可以供军舰装卸物资,才能够实现这一种攻击方式。
唯一令皇太极感到欣慰的就是,图门江沿岸,都没有一个大型的可供他们大规模装修物资的码头,但是令他们觉得坑死人的就是,华夏军同样可以派出轻型的船只,对这一带进行攻击。
也就意味着他们的老巢,随时处于华夏军的攻击之下,这令他们非常的头痛。
所以皇太极他算是明白一点,即使退回了建州,也不见得就是安全,他们就算是逃到了天边,华夏军也会追上,但是眼前全力以赴的死守着,也都不是办办法,真真正正的进退两难。
现在都令这些满洲贵族们十分的恐惧,十分的为难了,他们现在开始有点后悔,不应该当初对明人那么的狠,那么的绝,现在的华夏军,用同样的手段在对付他们,他们称之为: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华夏汉和大帝刘远桥更声称:无人可杀害汉人而不受惩罚。
而且华夏军,把他们列为叛党逆贼籍,列为不可接受投降的那一类人。
华夏愿意跟关外的各大势力、各大部落合作,跟他们做生意,接受他们的投降,甚至他们接受投降的话,还会获得华夏帝国的封赏,承认他们对某一个地区的特权和势力范围。
只有他们断然的拒绝了建奴的投降和议合的要求,即使他们派出了使者求和,直接就把他们给砍了脑袋,华夏方面是公开的宣布,建奴是他们不会接受投降的一个势力。
这令皇太极非常的愤怒,非常的生气,凭啥不跟咱们议和?凭啥不跟咱们合作?你刘家不也是背叛大明起家的吗?大家都是反贼,老大不笑老二,凭啥就不接受咱投降,凭啥就敢鄙视咱们?
是的,华夏军是背叛大明,谋朝篡位,而获得的皇位,但是他们对于忠义,也都非常的看重,虽然他们是出生于叛军,但是他们对于叛臣却极度卑视,特别是建奴,他们绝不接受对方的投降。
这还不是太子刘布在策动,而是刘远桥在策动,刘远桥认为,当年的建州女真人,己走投无路了,在大明的收留下,才有了活命的机会,才有了生存的空间,在获得了大明的保护以后,才有喘息之机,繁衍生息,最后居然敢造大明的反,这种例子开不得,要不得。
虽然中原皇朝对于关外广阔的部落和众多的游牧民族没有很好的治理办法,更不能将他们全部都杀死,但是有一点是十分的明确的,那就是既然敢反,就得杀,谁人敢冒头,谁就得杀头。
建州卫受皇朝之大恩,居然敢造反,造成了大明内外交困,所以绝对不能接受他们的投降,这种敢于冒头和冒犯中原皇朝的权威的,一律必须砍头。
华夏帝国是在推翻大明的基础之上建立的王朝,但是他们对于大明其实没有任何的深仇大恨,甚至在上层的统治者之中,对于大明许多的东西还是欣赏和赞美的。
刘远桥其对大明的公开评价就是:有明二百七十年,不割地,不和亲,天子守国门,君皇死社稷。”
在他们完全的夺取了天下以后,对于明朝的宗室都没有赶尽杀绝,而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