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七世纪的幽州声名不显,如果不是地处边陲,只怕李世民都很难想起自己的治下还有这样一个地方。
但来自后世的李恪却知道,在一千年以后,幽州将成为整个华夏的政治经济中心,并且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以后。
当然,这并不是他关注幽州的重点,真正的重点是幽州有储量丰富的西山煤矿,有了煤矿就能炼焦,有了焦炭就能炼铁、炼钢,有了钢铁就有了火炮。
有人或许会说这样考虑问题是不是太过简单?
事实上,事情还真就这么简单,那些饿的眼睛发蓝的高句丽难民才不会在乎给谁干活,更不会在乎干什么,王若雨带着人刚刚把招工的告示贴出来,报名处就被蜂拥而来的难民给挤暴了。
负责维持秩序的薛仁贵试图阻拦,结果连个泡都没冒出来,就被人潮挤的没了踪影,最后还是李亦函派出军队来维持秩序,这才让踊跃报名的难民冷静下来。
被挤到嘴歪眼斜的薛仁贵苦笑着再度走上前台,高举着简易的铁皮喇叭:“安静,大家都安静,这次招工需要的人数很多,大家都有机会,不要急,也不要挤,现在一个一个过来报名,娘子军军属优先,其他人自觉些,等娘子军军属报完名再来。”
娘子军指的自然是李亦函的队伍,优先照顾他们的家人一来可以凝聚军心,二来家人都去了幽州,也不怕他们在战场上倒戈。
你可以说李恪算计了他们,但不可否认的是,此举确实替他们解决了后顾之忧,毕竟边境这边太过混乱,去大唐开矿虽然累,却胜在安全。
也许是因为薛仁贵这一番话,也许是不想给在娘子军中当兵的子弟丢人,报名再次开始以后秩序比之前好了许多,老老少少排着长长的队伍依次经过报名点,报上名字,领取号牌。
短短两天时间,报名的人数就达到了八万这一恐怖的数字,而且报名点的外面依旧是人山人海,长长的队伍依旧看不到头。
王若雨有些担心,悄悄找到李恪:“殿下,要不咱们还是先停一停吧,已经招了八万人了,再招下去我怕会出乱子。”
李恪正在勾画焦炭工坊的草图,闻言抬头:“能出什么乱子,八万老弱妇孺又不是八万壮丁,别怕,接着招,什么时候招满二十万什么时候算完。”
正好薛万彻从外面进来,听到李恪的豪言壮语,脸都绿了。
“二十万?我的小祖宗,那是二十万张嘴,可不是二十万棵树,人是要吃东西的,招这么多人你打算拿什么来喂饱他们,幽州的存粮可禁不住这么多人吃。”
李恪放下手里的笔,招手示意薛万彻跟王若雨坐下:“办法总是有的,没粮食大不了从其它地方调,调不来就花钱买,这年头有钱还愁花不出去?”
薛万彻急道:“那也用不了这么多人啊,二十万人,幽州满打满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