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既不影响五军都督府的事务,也不会误了内阁这边的事情。
朱瞻基见众人依旧不说话,只得是沉声加重道:“不论在何地,都是为了陛下、为了大明尽忠。诸位都是被陛下看重的,莫要因为些许小事,闹出不愉快的事情来,到时候脸面丢了是小事,差事若是丢了,只怕大家都不好受!”
这是告诫在场的人,不要因为一点点的私心,闹得被罢官遣返回乡。
方才还好似睡着了的内阁首辅胡广大人,此时缓缓睁开双眼,看了一眼带头冲锋的次辅杨荣,然后露出笑容看向愤愤不平的朱勇。
“成国公,既然太孙都说了,何不我等就按太孙的意思定下来,一旬一轮如何?”
朱勇的脸色缓和了一些,看向他的小伙伴们,见没人反对,便默默的点点头:“太孙说的,自然是有道理的,我老朱听!”
胡广见这憨货总算是应下来,似乎不打算闹,也不由的心中长出一口气。
哪知。
朱勇脸色又是一变:“这件事算完了,可事情还没全完!”
这时候,就连一直当老好人的杨士奇也看不下去了,立即站出来:“成国公,你可是自己亲口答应的。怎么?如今又要出尔反尔了?你是在戏耍太孙吗?你可还将我大明的体统规矩放在眼里了!”
张辅随即站在了朱勇的身边:“杨大人,话可不是这样说的。成国公何曾说,不同意太孙一旬一轮的意思了?咱们现在要说的是,你们内阁为想要京察的时候,让都察院、刑部的人插手进来?”
一直没有开口的金幼孜皱眉说:“都察院、刑部,是陛下定下来的,负有监察之责,如何又不能插手了?”
张辅沉声:“杨大人真的忘了,陛下说的可是锦衣卫负责京察我等,都察院与刑部只负责监察锦衣卫而已。”
歇了好一会的杨荣,正准备再次开怼。
朱瞻基再次手指敲敲桌面:“锦衣卫北镇抚司京察大明军队,南镇抚司监督北镇抚司,这是皇爷爷定下来的,不容置疑。”
朱瞻基一句话,便是完完全全的站在了军队一方,言语之间满是偏袒。
怼天怼地的杨荣,更是开怼皇太孙。
朱瞻基却是抢先开口:“不过我想着,如今那纪纲才没了几日,锦衣卫里只怕是人心惶惶,办起事来难免会有瑕疵。
这事我也是第一次办,要不内阁和五军都督府各自抽调二三人,帮着我为大明办好了这件事情?
就比如……我看那中都凤阳卫指挥使齐子安不错,忠心为国,先前在中都也算是立下一功。何不将他调到京师?”
朱勇正准备说什么,却被身边的张辅拉住。
他有些不解的看着张辅笑着开口:“那齐子安我也听说过,是员智将,也算配得上在太孙身边办差。我看,神机营提督李彬也不错,何不便让这二人,兼上在太孙身边办差京察之事?”
朱瞻基笑吟吟的看向张辅,心满意足的点头:“英国公所言极是,神机营李提督,也算是智勇双全。”
这便是认同了。
皇太孙和军方达成了共识,如今就看内阁文官这边是个什么意思了。
杨荣脸色数变,几度吐息,最后重重的一跺脚,转身坐在了身后次辅的椅子上。
金幼孜深深的看了张辅一眼,然后也坐了回去。
老好人杨士奇叹叹气,甩甩手:“既如此,我等便从都察院与刑部,各自抽调一人到太孙身边办差。”
说完,杨士奇便坐在了最末的位置上。
朱瞻基轻轻的笑出声来,气氛瞬间轻松下来,他挥挥手:“这不就将事情给办完了?何必要吵吵闹闹,弄得不可开交,平白往外面的人看了笑话。”
朱勇哼哼着,转身坐在了身后的凳子上。
张辅看班房里椅凳不够,便朝着外面喊了一声,让搬些椅凳进来。
朱瞻基连忙补充,再进些茶水,然后对众人说:“吵归吵,闹归闹,可在座的都是咱们大明的肱骨脊梁。吵完了,闹完了,这意见想法统一了,还是要好好办事的。毕竟和和气气,才是生财之道嘛。”
首辅大人当即点头,表示赞同太孙的话。
然后嗓音还是有些沙哑的说:“既然这两件事都有太孙定下来了,我等便再议议那旁枝细节,也好尽早通传下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