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久之后,保成才知道那一日为何天家兄弟全都聚集在慈宁宫——
原是为了商量立储之事。
康熙十四年六月初三,刚满一周岁不久的保成拥有了一个新名字——“胤礽”。
从这日起,他不再是无忧无虑的保成阿哥,而是大清朝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皇太子。
历史的轨迹并没有改变,胤礽心里曾经那点不切实际的奢望,终究成空。
册立太子的那一日,慈宁宫上下一片欢欣。
虽然只是明旨册封,尚未举办正式的大典,但大家已经改口喊太子,对待胤礽,愈发的恭敬了。
太皇太后抱着盛装打扮的小太子坐在上首,受了以苏麻喇姑为首的慈宁宫的奴才们的大礼,然后替小太子赏了所有人。
待人都散去后,太皇太后方才低头看向怀里闷闷不乐的胤礽,问道:“怎么啦,我的小太子,怎么一点都不高兴呢?”
胤礽抓着太皇太后的衣襟,将小脸贴在她的胸口。
太皇太后的心跳比往常要快,可见她是真的兴奋的。
“乌库妈妈,很高兴?”胤礽反问道。
太皇太后摸着胤礽的小脑袋:“是啊,乌库妈妈很高兴。从今日起,大清朝有了太子,便有了未来,不止乌库妈妈高兴,天下的臣民,也为太子高兴。”
可他,不高兴。
胤礽低下头,不让人看到他眼中的担忧和畏惧。
从未登上过太子之位的人,都会对这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无比憧憬,他们都觉得,只要当上太子,就等于未来君临天下。
可如果他们也像他一样知道历史的结局,还会想争吗?
但凡他如今是任何一个其他的阿哥,他都有信心改变自己的结局,毕竟只要他躺平不争,抱对大腿就可以了。
可他偏偏是胤礽。
成为太子已经是既定的事实,而历史上胤礽的悲剧,从不是因为胤礽本身有多不好,而是因为他在不应该的时间处在了不应该的位置上。
胤礽不是朱标太子,而康熙也不是明太祖,康熙给不了胤礽无私的父爱,总有一天胤礽的存在会成为康熙的眼中钉,唯有拔之才能后快。
到那时,一个废太子又能有什么好下场呢?
最好的也不过是一生圈禁罢了。
而他能做的,除了想办法给自己争一块环境好些的圈禁之地以外,还有别的出路吗?
胤礽想了太多太多,多到尚未发育完全的脑容量彻底过载,昏死在太皇太后的怀中。
初立太子的当日,小太子就突然昏迷不醒,可吓坏了宫里的所有人。
康熙第一个反应就是有人不满立储,对胤礽下手了,但慈宁宫上下全都审了一遍,也没发现什么异常。
而太医也说,太子只是太累了,才会昏睡不醒。
可一个刚满周岁的小团子怎么可能会累到这种地步呢?
康熙不信,换了一波又一波的太医,所得的结论却没有任何分别。
胤礽这一睡,睡了整整两日。
康熙心急如焚,本就不满康熙立储的宗室更是不断施压,认为康熙此举有违祖制,才会令太子蒙难。
在各方的压力下,康熙不得已将皇堂子里的萨满请进宫来,萨满法师在慈宁宫内查看了一圈后,禀道:
“皇上,慈宁宫乃孀居之所,阴气盛而阳气稀薄,于太皇太后有益,但于太子而言,则阴阳失衡,故而阴气入体,才会疲累异常。不若将太子迁往宫中阳气最旺之地,即可解此劫难。”
萨满不像佛道那般讲究灵根悟性,其实萨满本就是“知者”的意思,萨满巫师亦不是比别人多了什么大神通,而是更有经验、知识和智慧。
萨满亦是医者,他自然能看得出胤礽并无大碍,但康熙请他进宫,绝不是为了听他说跟太医一样的结论,而是要他给出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
宗室对立储的不满,萨满法师早有耳闻,所以他顺从康熙的心意,直接给出了康熙最想要的解法。
果然,康熙大悦,一边命人即刻将胤礽迁到乾清宫去,一边对萨满法师道:“法师果然有大智慧!若太子痊愈,朕必会亲至堂子月祭,告慰先灵。”
萨满法师功成身退,领着丰厚的赏赐出宫去了。
随侍的小童恭维他神力通天,他却是不屑一笑:“什么神力,我亦是凡人,哪来的神力!佛道骄矜自傲,总觉得他们的满天神佛能渡世人,可却不知真正能救万民的是皇上,是太子!天下已定,帝星光芒万丈,无人可挡,我等凡人,趋大势即可。”
懂得趋大势的,远不止萨满法师一人。
得知康熙将胤礽迁回了乾清宫亲自抚养后,索额图立即联合支持革新的朝中大臣,上书赞颂康熙舐犊情深,言太子感念亲恩,必将得龙气庇佑,定无大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