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看谁有理了。
张老师一听,赶紧点头。
“这事你放心,绝对不会再有下次了。”
孟书兰:“那行,张老师,我信你一次。”
在学校拿了些书跟自己的东西,孟书兰拎着去了供销社不远处的一个裁缝摊子。
何金秋已经在那里等着了,正跟摊主说话。
摊主是一位四五十岁的妇女,穿得时髦工整,头发盘着,插了支不知什么材质的发簪,踩着缝纫机,满面春风的样子。
妇人叫何赛君,是孟书兰的小姨,也就是何金秋的亲妹妹。
姐妹俩只相差两岁,但因为何塞君嫁得好,又会踩缝纫机,没开放之前她就在公社里面当裁缝了,每月能用上班时间抵工分。
这两年上面政策放宽了,田地也下户了,何赛君就找关系,挂靠在供销社,自己摆了台缝纫机做生意。
在普通村人看来,何赛君命好,嫁得不错,人也有本事,不用下地干活就有饭吃,过得比别人好,谁个女人不羡慕。
就像何金秋,看着妹妹也是羡慕的,只是那目光相对别人要复杂一些。
“妈。”
孟书兰走了过去。
何金秋见到女儿,立马从她手里将东西接了过来放进小背篓里。
孟书兰跟何赛君也打了招呼。
何赛君还问她,“最近学习怎么样?上半年失败了,明年有没有把握啊?”
自从孟书兰复读之后,谁见了她都会问这么一嘴。
不是真的关心你,而是现在的大学生太精贵了,自己家没有,也不希望别人家出一个。
特别是那些暗中有较劲的亲戚姐妹,有时就是见不得对方好。
孟书兰笑了笑,“还行吧,问题不大。”
何赛君:“哟,挺有信心的啊。那小姨到时就等你好消息了,要是考上了,赶紧找人给我报信。”
孟书兰点头,“行。”
一时间三人都笑了起来。
刚好这时孟书兰的姐姐孟常丽带着两个女儿找过来了。
孟常丽今年二十六了,相貌跟孟书兰有些像,都是大眼睛双眼皮,皮肤虽然赶不是孟书兰,可比一般村里人要好不少,人比较高,有一米七的样子,头发盘着,露出光洁额头,眉宇之间有一股英气,光看外表便知是比较爽朗的人。
几人见面来不及寒暄,孟常丽就说:“妈,书兰,那边有卖毛线的,不要票,赶紧的,过去瞧瞧。”
八零年代,一些紧销物资还是要凭票购卖的。
孟常丽就嫁在隔壁村,离得不远,回娘家二十来分钟的脚程,她几乎每个星期都会回家一次,跟孟书兰也经常见,平时相处起来都非常随意。
孟书兰见到姐姐跟两个娃娃版的小外甥女,却是高兴得眼眶都红了。
她抱着小侄女,目光追随着姐姐,心都在抖。
孟常丽根本没注意到妹妹的情愫,一心记挂着买毛线,拉着大女儿在前面带路。
“妈,书兰,快点快点,好多人围着买呢,去晚了可就被人抢光了。”
眼看着天气越来越冷,要是能织件毛衣,穿在身上就暖和了。
只是几人去到一看,先前还有一大堆的毛线,已经被抢得差不多了,剩下的那些又被十几个妇女围着,哪还有他们的份啊!
孟常丽大呼可惜。
而在毛线摊子后面,正靠着骡车不知道想啥的顾寒松见几人赶来,心中一动,叫来一个卖货的小伙,让他留了一些毛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