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乎?”最后写了《过零丁洋》一诗,交给张弘范,算是答复,张弘范看罢,笑了笑便不再逼他。
在崖山,文天祥亲眼目睹陆秀夫负主投海,张世杰被台风恶浪吞没,悲痛欲绝之际,也想跳水自尽,但是元军看得紧未能如愿,此时,张弘范再次劝降说:“国亡矣,忠孝之事尽矣,正使杀身为忠孝,谁复书之?丞相其改心易虑,以事大宋者事大元,大元贤相,非丞相而谁?”
文天祥答:“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贰其心乎?殷之亡也,夷、齐不食周粟,亦自尽其义耳,未闻以存亡易心也。”
第二次劝降再次失败,不过张弘范出于对文天祥的敬重,上书忽必烈,为他求情,忽必烈感叹说:“谁家都不缺少忠臣啊。”下令让张弘范善待文天祥,并命令将文天祥押往大都,自此,文天祥开始了长达九个月的颠沛之路,下一个目标,元大都。
四月,文天祥离开广州,六月过吉州、隆兴到达建康,在建康停留了两个多月,八月从建康东阳登船,经淮安、徐州、济宁、郓州、保州、涿州,十月到达大都。这期间文天祥激过将、绝过食、跳过海,一心求死而不可得。
再劝
在大都,文天祥迎来了最豪华的劝降团队,先是礼部尚书留梦炎(宋降臣),后是宋恭帝赵显,再是平章政事阿合马,又是宰相孛罗,结果都是无功而返。
这时候元朝的朝臣不少都觉得劝降无望,主张杀掉文天祥,这时候因病回到大都的张弘范再次上书为文天祥说情,希望皇帝不要轻易杀害文天祥,这正合忽必烈的心意,忽必烈也不想杀文天祥,文天祥很符合他所提倡的节臣标准。
就这样,文天祥又在监狱里度过了三年。这个时代的监狱绝对不比后世,脏、乱、差、黑绝对是准确描述,换做一般人早就熬不住了,但是咱们的英雄文天祥注定不是一般人。
身陷囹圄期间,文天祥编成了《指南录》、《指南后录》、《集杜诗》等,来反映南宋灭亡的经过、自己和战友的抗元斗争,揭露投降主义者卖国求荣的丑行,表现自己忠贞不屈的爱国情怀,被称之为史诗。正气歌也是在这期间写出来的。
见文天祥在监狱里始终忠贞不屈,最后忽必烈决定亲自出马劝降,同时也要为此事做个了断,因为朝堂之上杀文天祥的呼声太高,而文天祥也没有投降的意思。又因为南方一直不稳定,有传言南宋遗民想要救文天祥出狱。
文天祥被带进皇宫,面对忽必烈,依然不卑不亢,不肯下跪,只以长揖作答礼,对此忽必烈不以为悖。
劝降的流程也很简单,忽必烈说:“汝以事宋者事我,即以汝为中书宰相”,意思就是说,你文天祥如果能像效命南宋一样效命于我,我就让你做宰相(元朝宰相不止一个)。
文天祥不为所动,回答说:“我为宋状元宰相,宋亡,惟可死,不可生。”
忽必烈仍不甘心,再次劝说道:“汝不为宰相,则为枢密。”
文天祥回答得斩钉截铁:“一死之外,无可为者!”忽必烈再也无话可说,至此谈话结束,劝降大业以失败告终。1283年1月9日,文天祥被杀于元大都。
从忽必烈对文天祥长达四年的劝降可以看出,作为大元开国皇帝,对人才的渴望和重视,同时也反映出他的开明和大度(这种性格对元朝的政治制度影响深刻)。
在这里我们用另一位民族英雄于谦的评价,向文天祥致敬:呜呼文山,遭宋之季。殉国亡身,舍生取义。气吞寰宇,诚感天地。陵谷变迁,世殊事异。坐卧小阁,困于羁系。正色直词,久而愈厉。难欺者心,可畏者天。宁正而毙,弗苟而全。南向再拜,含笑九泉。孤忠大节,万古攸传。载瞻遗像,清风凛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