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儿子赵构重整旗帜,在临安恢复了中央政府的运行,即南宋朝廷,赵宋的政治中心开始移置临安(杭州)。杭州成为南宋京城后,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来到杭州的旅游者,除了香客外,还增加了各国的交通使臣、贸易商贾,赴京赶考的学子,导致杭州城人口激增,经济繁荣一时,为此今日的杭州建有仿古的旅游景区宋城。一般的历史告诉人们,南宋朝廷当政者不思进取偏安一隅,还以莫须有的罪名处决了致力于收复故土的民族英雄岳飞,对北方的游牧民族屈膝投降,真实的历史远不止这么简单,不过有首名为《题临安邸》的诗,是此背景下的佳作,颇有名气,也是当时部分世人认为南宋朝廷不思进取的象征。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青山外楼阁连绵不绝,望不到尽头,西湖边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歇,可见南宋时期的杭州西湖,定是繁荣烟花地,与南京的秦淮河畔一样,每到夜晚是依旧灯火通明,阁楼上婀娜多姿的歌姬在演奏,达官贵人们通宵达旦的饮酒作乐,纵情声色,寻欢作乐,夜夜笙歌的景象不绝于耳。“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这里的游人并非我们所说的欣赏风光之人,而是指哪些忘了靖康之耻、苟且偷安后依旧寻欢作乐的南宋朝廷,暖风比喻西湖边纵情声色的生活,灯红酒绿的生活将当权者和士大夫们熏得醉晕晕的,他们已经直接把杭州当作汴州了,杭州是南宋都城,汴州是北宋都城,寓指南宋朝廷的当政者,丧失了收复故土的斗志,批判他们甘于偏安一隅。作者先渲染西湖的美丽和繁华,后呈现游人在西湖美景下的熏醉状态,用反衬的手法表达对南宋朝廷不思进取收复故土的愤怒和忧虑之情,鞭策醉生梦死的士大夫们,批判统治阶级沉迷于歌舞生活,全然不思国土丧失近半的靖康耻辱。
今日太平盛世背景下的西湖,除了自然景色独特外,人文风光也是独树一帜,在白堤和苏堤上,湖心亭里,雷峰塔下,人们可以感受西湖的人文之美。西湖无疑是杭州的名片和繁华之地,自是少不了高档场所,便于上流人士在此交际和莺歌燕舞,自然也是有很多灯红酒绿的会所,方便普罗大众观赏杭州夜景,这些都是充分反应杭州经济繁荣的象征,更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美誉的写照。人间天堂的谚语由来已久,据说它出自宋代诗人范成大主编的《吴郡志》,也即杭州的地方记载,这句话意在赞叹江南美景,可与天堂相媲美,天堂只是人们臆想出来的地方,或许在唐宋时期,逐渐繁荣发展的江南成为文人心驰神往之所,故将江南比喻**们想象中的天堂。后来这个称赞江南之美的谚语,被元代文人奥敦周卿应用到他的作品《蟾宫曲·咏西湖》,世人未必听闻过这位女真族文人,但是他咏西湖颇为值得一读。
《蟾宫曲·咏西湖》
(元)奥敦周卿
西湖烟水茫茫,百顷风潭,十里荷香。
宜雨宜晴,宜西施淡抹浓妆。
尾尾相衔画舫,尽欢声无日不笙簧。
春暖花香,岁稔时康。
真乃“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蟾宫曲·咏西湖》是元代作家奥敦周卿的代表作,单看作者之名,或许会认为他国人士,不过置于当时的历史环境中,作者女真族身份也的确算是外国人士,不过当时以胡人和汉人作区分。元朝虽是蒙古人建立的王朝,但是它推动各民族融合方面还是有贡献的,乃至融合成今日的中华民族,尽管中华大地出现很多非汉人政权,在汉文化更具有生命力的背景下,诸多统治汉人的胡人政权不得不积极推动民族大融合运动,因此可以见识到胡人使用汉字创作诗词,如创作名句“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的元好问。一些非汉族的文人,虽有留下名篇名句,但是对他们的熟悉度极低,这首《咏西湖》的作者奥敦周卿,极少人会知晓,在偶然的情形下,方知晓他的这首作品有传诵已久的经典名言“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初初以为这经典谚语出自他之手,查阅资料方知,早在赵宋时期便有这样的美誉。
这首元曲的大意是,烟水浩渺的西湖波光荡漾,在百顷微风飘拂的水潭上,十里水面飘溢荷香,雨也适宜晴也适宜,更像西施那样无论淡抹浓妆都艳丽无双,一只只画船尾尾相接,欢声笑语,笙歌弹唱,没有那一天不沸沸扬扬,春暖时节百花芬芳,庄稼丰收四季安康,真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此曲前三句“西湖烟水茫茫,百顷风潭,十里荷香”极致的描写杭州西湖美景,其中十里荷香可能取经于的柳永《望海潮》中“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接下来写西湖“宜雨宜晴,宜西施淡抹浓妆”,这里则是取经于苏轼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也即说西湖美景怎么样都是适宜的,宜字是很美好的词,作者此处连用三个宜字诠释出西湖的极致之美。从“尾尾相衔画舫,尽欢声无日不笙簧”可以看出,在元代时,杭州西湖已经成为旅游胜地了,犹如今日的西湖上,诸多画舫船供游人们欣赏西湖美景,自然是听到游客们的欢声笑语,自然也有景区增加旅游效益的笙歌弹唱项目,作者笔下的西湖繁荣景象跃然纸上。春暖花开时节,百花芬香飘溢远方,犹如暖风熏的游人微微醉,庄稼丰收时分四季安康,此时此刻的江南方真是人间天堂,可见和平治世下的杭州,犹如人间向往的天堂。
作为城市里观赏性的淡水湖泊,西湖,从字面理解即位于城市西侧的湖,很多城市都有西湖,如苏轼在古代颍州的西湖留有诗句“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位于广东的惠州也有西湖,而且大文豪苏轼也曾来到此地西湖打卡,同为江南名城的扬州,也有西湖,不过是谓之瘦西湖景区。放置全国,各地东南西北湖的数不胜数,杭州西湖建设开发的最为成功,不仅成为国家旅游风景区,更是入选世界遗产名录,自是吸引到海内外观光客慕名而来。杭州西湖,作为著名风景观光地,千百年来吸引无数文人墨客驻足欣赏旖旎风光,白居易在忆江南中都写到最忆是杭州,北宋文人柳永描写杭州西湖美景时说“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南宋杨万里更是赞美西湖印日荷花别样红。
杭州地处长江下游,四季分明,因此西湖各时节景色迥异,春日里的杨柳堆烟,也即十景之一的“柳浪闻莺”,夏日夕阳下的雷峰塔,冬日里的断桥残雪,被纳入一元人民币上的三潭映月背景,号称有十景之多。南宋诗人杨万里在京师杭州时也曾留下妙句“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也即是说夏日六月时的西湖风光,与其他时节还是有很大不同的,或许在诗人看来,西湖美景尽在夏日里。明代文学家张岱曾在下雪天里西湖游玩,著作《湖心亭看雪》一篇,写下“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也即雪天的西湖,所见皆为白,可谓是别有一番风味。西湖留下了的不仅仅是诗词文学,更有众多的人文,如被《新白娘子传奇》带火的雷峰塔,西湖周边还有一些历史名人的足迹,如武松与苏小小墓,供奉岳飞的武岳庙,纪念吴越国钱王的祠堂等。流传已久的谚语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实际上人们更多的只是青睐于杭州,而非苏州,想必重要原因便是杭州有了这么一个享有盛名的西湖,其次是它的人文底蕴更加深厚,吸引到诸多文人在此留下名篇佳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