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谁辛苦为谁甜”即说,蜜蜂采尽花蜜酿成蜂蜜后,到头来是为谁而忙碌,而又是为谁酝酿甘甜的蜂蜜,见识过蜂蜜酿蜜过程的人们,就会容易理解作者的寓意。蜜蜂,是现代小朋友学写作文中有益人们的飞行类动物,是歌颂的对象,只要有花朵盛开的地方,常有它的身影,从花丛中采蜜后回到蜂巢里酿蜜,人们可以获取甘甜的蜂蜜,不辞辛苦的蜜蜂常得到人类的称赞,因此蜂在诗人的笔下成为风韵的象征,在赞美蜜蜂辛勤劳动的同时,发出对不劳而获之人的痛恨之情和不满之意。
罗隐抓住了蜜蜂酿蜜的特点,未采用辞藻堆砌,未精雕细琢,平白直叙的描写蜜蜂的美德,也即赞美辛勤劳作的百姓,辛劳的蜜蜂采得百花,酿成蜜糖后,这些成果却被人类截取了,罗隐借此发出感慨,类比部分人的人生,辛苦是自己的,成果是人家的,不禁感慨社会的不公,同时借以蜜蜂采蜜的成果并非蜜蜂所得的自然现象来讽刺不劳而获之人。这首诗的寓意和宋代诗句“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相近,与此句相类似意境且更为经典的诗句是秦韬玉所写的“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秦韬玉与罗隐同属晚唐时代,或许是因为晚唐时期社会矛盾异常突出,容易激发诗人写出对底层老百姓深表同情的诗句,只不过罗隐以提出疑问的写作手法,而秦韬玉采用直描手法。描写蜜蜂采蜜的诗句中,宋代文人姚勉有一首名为《咏蜂》的诗,曾写到“但得蜜成甘众口,一身虽苦又何妨”,从正面歌颂了蜜蜂乐于奉献而不辞辛苦的高贵品质,好比明代著名爱国诗人于谦佳作《咏煤炭》写到“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但愿天下平民百姓们拥有饱暖的日子,自是不需说辛苦,都是从积极正面歌颂物的诗歌。有人将罗隐与中唐时期的刘禹锡对比,罗隐咏物时是丧气的,而刘禹锡总是乐观的,他们是唐代诗人中间悲观和乐观的两端,刘禹锡面对苦时,积极的写到“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同是《咏蜂》的诗,宋代文人积极面对蜜蜂辛苦,而罗隐看到的是悲情社会现实,倘若是刘禹锡咏蜂,多半会歌颂蜜蜂不辞辛苦的功劳。
《山坡羊·潼关怀古》
(元)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山坡羊·潼关怀古》是曾经在语文课本上学到的,年少的我并不理解其内涵,直到经历社会现实和人生不容易后,才对这首元曲,更确切的说是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有所感悟。这首《山坡羊》是张养浩的代表作,是其途径潼关所作,潼关在唐代时期是非常重要的军事关口,安史之乱时期,安禄山叛军攻破了潼关后,致使唐玄宗不得不选择往西逃去,也即是说,潼关是进入唐代京城长安的首要防线,能成为重要的关口,必是具备军事的地理优势。作者看到了潼关“峰峦如聚,波涛如怒”的景象后,深刻领会到潼关为何可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因此“山河表里潼关路”之感便油然而生,潼关气势雄伟可见一斑,由此触发了作者“望西都,意踌躇”的感慨。“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点出了作者感伤的原因,曾经的西都长安是秦汉以来的都城,作为素有历史积淀的古都长安,当年是何等的繁荣昌盛,如今只剩下断壁残垣式的衰败景象,曾经的万间富丽堂皇的宫殿都损毁了,最终沦为泥土了,不禁感慨万千。看到曾经数个王超辉煌宫殿都随王朝的倾覆而化为尘土,而这些金碧辉煌的宫殿都是凝聚无数百姓血汗而成的,想到历代王朝的更迭时的战乱时,百姓更是苦不堪言,不禁感慨且深沉的道出“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山坡羊》是盛行于元代的戏曲形式,它结合了音乐、歌唱和舞蹈的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在元曲里面具有突出地位和艺术价值,一般用来表达人生叹歌和世间沧桑,容易创作出使得人们同情的曲目,如张养浩这首潼关怀古外,还有一首骊山怀古,亦是此曲目的佳作。《山坡羊》的普遍特点是其尾句写好的,除张养浩“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外,还有陈草庵在《山坡羊·晨鸡初叫》中的“山,依旧好,人,憔悴了”,刘致《山坡羊·燕城述怀》中的“得,他命里,失,咱命里”,他们尾句所表达的意境皆不错。不过最为经典的依然属张养浩的这首,他得出此八个字成为了千古流传的名句,也是该曲之眼,它高度概括了历朝历代兴亡史上的社会本质,即老百姓要遭受的苦是永恒的,历史上无论哪个朝代,它们繁荣昌盛也好,衰退败亡也罢,老百姓永远处于弱势地位,总是遭殃受苦,一朝兴起时,大兴土木压榨百姓的血汗,一代覆亡时,战争中首当其冲的也是老百姓,放置今日的盛世社会,依然具有现实意义,现代的文明社会里,经济繁荣时,老百姓经历压榨之苦,经济衰退时,老百姓经历失业之苦,好在战争的可能性越来越低,可能给百姓造成的流离失所之苦在未来将不会再现。
人生苦短,故描写苦的诗句情感倾向多是偏向悲情的,离恨苦或者离别苦之类的,贫困之苦,同情百姓之苦,积极的便是为追求高远目标或成就一番事业的辛苦,总之人生面临各种苦。正因为人人都要面临“苦”,因此随着社会阅历的增长,越来越不认可小时候被灌输的观念,要吃的苦中苦、学会吃苦之类的,犹如罗隐消极的讲到“为谁辛苦为谁甜”或是张养浩的历史名言“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人生本来就是苦楚多,为何还要学会吃苦呢。学会吃苦,说是为了日后成为人上人也好,为了追求幸福的生活也好,社会的本质将证明它是安慰人的话术,人在成长过程吃的苦越多,那么他的幸福感知能力只会越弱,反倒是在甜蜜日子里面成长起来的人,面对人生之苦时越能表现出积极乐观,面对苦的时候保持幸福的感知能力反而更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