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职,原本乃是蒙元朝廷的重臣,位高权重,元初之时,只授了两个人的太尉之衔,一个是伯颜,乃是元初灭亡前宋的主将,另一个是脱脱不花,曾助大汗忽必烈平定了西北边的蒙古贵族叛乱,俱是立下大功之人。
只是到了三四十年前,天下义军群雄纷起,蒙元朝廷疲于应付,拿着太尉的名头四处乱封,当成收买人心的手段,连私盐贩子张士诚都被蒙古朝廷封了个太尉的头衔,“太尉”二字便也早就不值钱了。
如今蒙古朝廷之中,还有数十个“太尉”,纳哈出是太尉,额日勒钦也一样有太尉的名头。额日勒钦的势力范围便在西蒙,正在鄂尔多斯北边的草原上,实力虽比不上纳哈出,但手下也有十万兵马,算是蒙元朝廷中的第二大实力派,与纳哈出的关系虽说不上好,但也说不上坏。
纳哈出带了三千兵马千里迢迢从辽东赶过来,额日勒钦是有戒心的,但纳哈出说是只想借兵攻打神木堡,且保证以他带过来的兵马为主力攻堡,只需要额日勒钦派出兵马押阵即可,更何况若能真的打下神木堡,无论地盘、缴获、俘虏之类,尽皆归额日勒钦所有,纳哈出自己的目的只是为了打乱南明朝廷的北伐大计而已。
纳哈出所率的怯薛军,乃是真正的蒙古精锐,在纳哈出的二十万大军之中,也是战力顶尖的存在。(见本章史实贴片【怯薛军】)
纳哈出无奈,只得率借来的这一万五千士卒,外加自己的三千怯薛军,一共一万八千兵马,缓缓向神木堡进发,原本额日勒钦还派了个万夫长巴哈指挥这一万五千的借兵,听从纳哈出的调遣,但纳哈出担心巴哈不听话,直接将这一万五千兵马的指挥权交给了更听话的千夫长孟恩。
冬日的草原上,残雪犹自覆盖着枯黄的草根,一万五千西蒙轻骑,再加三千纳哈出的怯薛军,缓缓南行,慢慢向神木堡接近。
“孟恩,在距离神木堡五里处下寨,然后从速集结,准备攻城!”纳哈出下令。
“末将遵令!太尉!”孟恩的父亲便曾在纳哈出手下为将,对纳哈出的命令,孟恩绝不会打折扣。
+++++++++++++++
“报!北边二十里发现纳哈出大军,约两万,皆为战兵,未见辅兵。”神木堡外,有原神木堡边军的斥侯,有零散的丐帮弟子,也有少量锦衣卫,专门用来探查北边草原蒙古兵的动静。一名斥侯将消息传回来,堡城上的士卒赶紧将消息回传简陋的“守备府”。
“没猜错,纳哈出果然来了。”守备府中,朱文琅闻言道。
虽说朱文琅徐东彬等人都在认真准备,但之前对于纳哈出到底会不会来攻神木堡,都还只是一种判断,此时听闻纳哈出果真领兵前来,厅中众人看向徐东彬的眼神都有些变了,又惊讶,也有佩服。
“再探!”坐在正中的徐东彬却是不动声色,轻喝一声,端起茶碗嘬了一口:“少主公,听到这消息,您有什么判断?”
“什么什么判断?”朱文琅有些愕然,纳哈出来了就来了,说明之前的判断是对的,除此之外,还能有什么别的判断?
“至少可以得到几个结论。”徐东彬慢慢道:“其一,之前咱们的判断全无错漏,纳哈出果然想偷袭神木堡,破坏北伐大计。其二,纳哈出除了自己带的兵之外,只借到了轻骑一万余人,不到两万,说明额日勒钦并不想多事,神木堡应是唯一被攻之处,蒙古鞑子应该不至于同时攻其他卫所;其三,两万战兵,未见辅兵,说明纳哈说是想快速攻下神木堡,没有久攻的打算,这也就说明,其必定会在一开始便全力攻城,争取尽快拿下,只要咱们撑过一两日,纳哈出达不到目的,便会即刻退兵,绝不作纠缠。”
“哦。”朱文琅点点头,没想到斥侯这简简单单的一道消息,徐东彬便能得出这么多结论来。
其实徐东彬自始至终,对于朱文琅这个“少主公”都是另眼相看的。
在京师的皇宫之中,徐东彬看着朱文琅长大,对于朱文琅机灵、宽仁的性子都是十分喜欢,早已将他看成自己的子侄辈一般,后来虽说朱文琅一直与天一盟为难,在徐东彬看来,那也是因为朱文琅并不知晓自己的身世,情有可原,而于他来说,则绝不肯伤害朱文琅丝毫,否则,朱文琅刚出江湖之时,以天一盟的实力,真要布局对付,朱文琅哪还有命在?
后来徐东彬对朱文琅当面将身世说破,朱文琅仍旧不愿回来当天一盟的“少主公”,徐东彬也不气馁,在他眼中,朱文琅因爱惜百姓,不愿百姓重罹战乱,乃是“仁厚”的表现,相对于老主公陈友谅身死之前的几年中“暴虐”的性子,朱文琅的这种宽仁则更令他喜爱和钦服,故而宁愿放弃坚持了二十多年的复仇大计,解散天一盟,只要朱文琅愿意当这个“少主公”。
而此时,徐东彬这些年为复仇大业殚精竭虑,身子骨早不如前,时常咳嗽不已,近两年尤其如此,甚至已有些咳血,只不过这一点连赵福贵也不知道。
徐东彬自知已是时日无多,他更希望能够在余下的这段时间里,能多教朱文琅一些东西,能够帮助他更快的成长,因为在他心中暗自知道,哪怕朱元璋再宽容,也有一天会出手来对付朱文琅,他希望在此之前,朱文琅能够快快地成长,有足够的自保能力,有足够的实力,去应付朱元璋的手段。
他了解朱元璋,无论是当年在老主公的军中,还是在皇宫内藏身十余年,他都在观察朱元璋,观察大明朝廷中的重臣,对于他们各自的品性、弱点,可以说世上再没有人比他更了解,否则的话,他也不可能仅凭“调换蒸鹅”这一招,便可令大明一代军神含冤自尽。
为此,他愿意倾尽全力,直至自己最后的一口气。
故而,徐东彬不厌其烦地解释着自己的分析判断,而在未来的几天中,他也还会一直不停地教朱文琅如何在军阵之中准确判断情势,如何恰到好处地排兵布阵,利用上所有可以利用的力量,打败来势汹汹的一万八千蒙古铁骑,以一千五百余人的战力,守住神木堡。
在这个过程中,徐东彬会好好地说,好好地教,这也是他一定要向朱文琅争此仗的指挥权的原因。
毕竟,身为军师,老主公陈友谅身边的第一智囊,大汉军中的“镇军之心”,这是他最擅长,也是他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尽量教给他心目中的“少主公”的东西,那是他对大汉朝的一片丹心。
用他最为崇敬的诸葛武侯的说法,他徐东彬愿意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史实贴片【怯薛军】*************
【怯薛军】====怯薛(蒙文:xnшnгtэh,英文:kheshig)又称怯薛军,怯薛制,是一个蒙古语词汇,指代蒙古帝国和元朝的禁卫军,是由成吉思汗亲自组建的一支军队。是突厥-蒙古语“番直宿卫”之意,见《元史·兵志二》。历史上,各代都有极为出名的精兵,战斗力极强,曾有学者梳理总结,包括:西周虎贲军,战国魏武卒,秦军铁鹰锐士,汉军羽林骑兵,东汉幽州突骑,曹魏虎豹骑,东晋北府军,唐朝玄甲军,宋朝岳家军(也称背嵬军),蒙古怯薛军,明朝戚家军。其中,怯薛军即为元朝最为精锐的军队。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