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
在御史陆元才提议让杨一清致仕,罢免王阳明的奏折上批道:
“首辅致仕乃朕之权力,汝是在僭越,僭越按照祖制应是枭首示众,朕会把汝之
头放在午门最高处,朕考虑再三,觉得汝之家人肯定不舍,朕亦会让他们陪汝一
起挂在午门,替汝传百世清名,安心去乎,钦此!”
剩下的奏折,朱厚熄命留中不发,先解决这两个御史。
随后,这两份被朱厚熄批阅后的奏折发回内阁,朱厚熄指定次辅徐阶去办。
办完这些事后,朱厚熄命东厂好好查-查这些御史言官,事无巨细全部要查。
朱厚熄等待着明日在朝会上,亲自问一问这些御史言官。
你们以为朕只会要你一个人的命?
朕会成全你(beci)的百世清名?
没有诛那两个御史十族,已经是相当仁慈了!
处理完御史的奏折后,朱厚熄打开礼部尚书王永的奏折。
王永看上去没有后台,也没有朋党,东厂的情报也没有王永的讯息,看起来他
是一步步升到这个级别的。
对于科举改革,王永没有自己的意见,他只听皇帝的。
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最保险的,皇帝怎么说他就怎么做,平平安安。
从乡试开始,朱厚熄就对科举考试取士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其中考试的内容大多数倾向于实用性,同时打破了很多考试的门槛。
贫苦家的秀才或举人可以在本地州府的官办钱庄借贷,没有利息,三年后归还。
又废除了朱元璋对皇族子弟的规定,开放了天下皇族子弟可以参加科举,改变
他们寄生虫的生活,
如此,便有更多的学子被纳入了科举的行列之中-
些只会八股文的学子纷纷被刷了下来,而一些不擅长八股文的学子改变了人
生的路。
还有一些擅长数学的学子,则看到了一片新天地。
在以前,数学和历法以及一些被称为“奇技淫巧”的发明人才,是完全考不上举
人的,更别说考上进士。
此次会试,朱厚熄非常重视,恨不得自己任命自己为主考官。
确定了王永为主考官后,朱厚熄又任命了五10个副主考官,各种领域的人才都
有,包括六部里面的郎官。
总体上,科举考试的难度比起以前提升了何止十倍!
以前也就考作文能力,具体说就是命题作文,题目基本上当前政论,然后用孔
孟之道去写。
还得达到字数,要有一-定的格律,其实都是废文,对于治国安邦完全没有好处。
而现在,不仅仅有作文,还有数学,天文历法,基本的经济管理,农业种植,
道路规划,军事基础知识,寰宇地理,刑法诉
这就是会试的考试。
中了会试,朱厚熄的改革是只考作文和数学,进士们可以自主选择。
看着礼部送来的密密麻麻用行书写成的学子花名册,朱厚熄看的眼花缭乱。
朱厚熄决定不看,还是在殿试时自己把关一下即可。
对朱厚熄来说,帝国每天有很多事要自己一个人处理。
眼下第二天的朝会就是很重要的大事,那些人已经抱团形成一股非常强大的反
改革势力。
支持他们的不仅有晋商徽商浙商楚商等财团,还有地方州府那些豪门大族,大
地主,大士
可以说这股反对改革的力量是空前的。
他们看准了法不责众,皇帝不可能杀光所有人。
朱厚熄心想,从商鞅变法开始,中土历史上任何一次变法都非常不容易。
变法或者改革,必然会触及以前既得利益者的反对。
王安石变法就是如此。
当时司马光那样正直之人都和王安石势同水火,互为仇寇。
苏东坡那样的大士族大文人也反对变法。
现在这样的难题,就摆在了朱厚熄面前.</p>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