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伦聪明才智,宝钗数一数二,余下唯有贾探春算一个。
她一语就抓住了话中重点,贾琮笑着摇头,并未多说什么。
他虽和宝钗共同话题多,聊得来。
但还远达不到互相咬耳朵,说私密话的地步。
再者,她口中“贱民”二字,也确实让他有些不快。
尽管封建官家的女人都有阶级性的,就连林黛玉那么清高善良的女子。
骨子里也有嫡庶、贵贱之分。
首先看不起戏子,其次背后对刘姥姥这种农民更是百般嘲讽.......
贾琮朝宝钗随意敷衍了几句,便作辞了。
而他前脚刚走,贾宝玉、林黛玉等人后脚就冒了出来。
其实她们已经旁听有一阵了,薛宝钗也很不好意思。
贾宝玉撇着嘴,对宝姐姐、二姐姐和惜春妹妹与贾琮亲近很不满。
自己才是花丛中心,原想上前捻酸弄假几句。
哪里想到他一现身,贾琮就扬长而去。
.......
街边的叫卖声、喧哗声、讨话还价声,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不绝于耳。
一个凉棚搭起来的小摊位上,青布垫上摆放着三碗冰凉的酸梅汤。
金喜财头戴瓜皮帽,身着灰马褂,手拿旱烟袋,眉头紧皱:“贾小公子,你说。
叫我们搞民间驿传的去送书?还要南北往返?”
“不错,当今天子重文章,以如今的时局来看,两位掌柜认为什么人的钱最好赚?”
金喜财和黄俊郎你看我一眼,我看你一眼,两人一头雾水......
贾琮微微一笑,继续说:“自然是读书人的钱最好赚!笔墨纸砚,哪样是便宜的?
尤其是时文书籍,比消遣的还要好卖,你们一个搞驿传,一个开书铺行。
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实则不然,大可以合伙。
金掌柜运江南时文、名家诗书过来,在北方必定大卖。”
这些商机,可不是贾琮凭空揣测的,清朝就有商人这样干,而且大发横财。
遥想我大清前期,商人就已经完全发明了打广告、买一送一、促销等手段。
可想而知古代商人的智慧.......
金喜财、黄俊郎自然知晓其中的利弊,但这样还不够。
见他们二人低头沉思,显然是心动了。
贾琮趁热打铁道:“想必两位掌柜也听说过小可薄名。
我十一岁能作通八股,取为生员大有希望的。
若是我少年成名,一定为贵店批阅时文,届时二位又何愁没有赚头?”
如果名人士人批阅时文可以热销,贾琮必然扬名,当然也要取得功名之后才行。
而且批阅有讲究,必须快、精、准,儒林外史的匡超人就是赖此为生。
读书人争相购买,首要看准的就是名人效应。
这话虽然有点空头支票的意思,但贾琮目前所展现出的潜力,确实不假。
金喜财和黄俊郎常居西城,对于贾琮的来历、名声。
他们自然也有所耳闻,此番话说下去,二人已经大有意动。
“贾公子这几篇(儒林外史).......唔,比不上(新瓶梅)精彩,恐怕卖不出几本呐。”
黄俊郎大肚子拖下圆凳,嘴唇吸溜酸梅汤,再度确认道:“还是《新瓶梅》好看.......你且说说,怎么个参股法?”
没点远见卓识,就知道盯着那点颜色看。
你干脆直接去看《洞玄子》《玉蒲团》之类的得了。
贾琮暗自讽笑,道:“黄掌柜请放宽心,好东西不急卖不出去。
明年,明年‘兰陵笑笑生’的书定然热销。
首先,我的书、画拿进来,不收半分钱,一年之内只收卖出去的一半。
另一半,投进来作为经营书铺之用。
其次,这书铺还是由你们来经营,我绝不插手,只按投进来的比例分红。
你们若是有深谋远虑,我敢保证,不出三年,书社能开遍大江南北......”
两人闻言瞪大了眼睛,面面相觑,飘飘忽忽的都有点不相信。
但黄俊郎此时已经十分确信那些书都是贾琮亲笔所写了。
看看这不是天才,什么叫天才?
他如果少年成名,广交士林,书铺当然是能大大赚钱的.......
金喜财瞅着书上的署名“兰陵笑笑生”半响,道:“贾公子的人情世故、才学时文,可见一斑。
我们跟你干倒也不亏,可以试一试,先立下契约。
不成再一拍两散如何?还有书社搬了位置,合该再取个啥名字?”
真应了那句无奸不商,还要专门立个契约。
一旦贾琮反悔或吞并,他们就好打官司了。
贾琮摩挲着下巴,道:“那行,就叫兰陵书社吧。”
今天的这个决策,或许他们三人谁都没想到,在若干年后。
兰陵书社的名声在士林人之中无人不知,震动天下。
而这个书社。
竟然只是一个十一岁半大少年和两个商贩,在一个小摊位里边敲定的。
贾琮不惜舍弃一半的利润银子,拿去入股书社。
一方面自然是为了钱,而另一方面,则是未长久的将来做考虑。
未来指不定要靠书社传播他的名望。
他很重视合作双赢的局面,不会把钱看得太重,这两位也是比较熟悉的人。
写书、写作都不容易,像《儒林外史》这种优秀作品。
只是记得大体上的情节,他遣词造句可谓绞尽脑汁。
甚至快要达到了日夜颠倒,废寝忘食的地步。
不满意的草稿不知费掉了多少篇,钱,也不是那么好赚。
看看曹雪芹的红楼梦前前后后,创作、修改了十余年。
最后还因为文字狱不得不歌功颂德,而且太监了。
蒲松龄、施耐庵他们也都不好过.......
作为一个写手,无论古今,都是苦逼的命。
完全是拿脑子、耗光阴、禁自由,来赚辛苦钱。
特别是这个时代还没有正版和版权的概念.......
胡适和俞平伯的新红学之前,世人根本不知红楼作者是曹雪芹,老曹何其悲哀。
而贾琮一本书能赚几十两,不是古代书好卖。
是生产、印刷条件所致,穷人家,连笔墨纸砚买不起。
一天从早忙到晚,哪有闲心思看书?
而且还认不得字儿!
不管话本小说,还经史子集之类的书。
客户大多是富人家,所以昂贵一点,也不足为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