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者仿制对向还没交接完成,后者更是云里雾里,条件不具备。
不过这位同志一开口说起自己的来意,高振东就想起来了。
“高总工,这次来得有些冒昧,事情是这样的,前几次在进行装备论证的时候,您的对空军战术战法的很多发言,对我有极大启发。会议之后,我也拿了一些业余时间,对您提及的那些内容做了一些深入研究,也有了一点心得。虽然不太成熟,但是还是想请您给看看,指导指导。”
说完,他拿出来一叠纸张。看来他的工作也很忙,那个会议召开的时间,已经有半年往上,这才倒腾出点儿东西来。
不过这也说明了这位同志的认真,要是会后一个星期就拿东西来,高振东反而会觉得可能有罗布快了不洗泥的可能。
高振东接过来一看,关于空战的理论。
从内容上看,有一些能量机动的影子了。
虽然花旗佬的能量机动并不是什么金科玉律,但是在未来几十年的战斗机作战中,的确是一种很有指导意义、适用范围比较广的空战理论。
这位同志能够光听自己在会议上的只言片语,就把这东西捣鼓出个雏形来,的确不简单。
高振东粗看了一遍目录,翻着浏览了几页,决定这事儿可以好好掺合掺合。
这位同志的实战经验是丰富的,空战技术也是没问题的,不过科学技术方面的东西略微弱一些。
文章里收集列举分析了大量的空战战术,但是没有一条理论的线,把它们贯穿到一起,同时定性分析居多,定量分析基本上没有。
高振东合上材料,很认真的道:“同志,这份东西,你要我一下子提出什么意见或者建议,我是提不出来的,我需要好好的消化消化才行。这样,你看能不能把材料放在我这里,我好好看一看,总结归纳一下我的想法,然后我们再一起好好交流交流?”
空军这位同志闻言,没有一点觉得高振东在推脱的想法,反而觉得高总工这是做事认真,是在非常重视的对待自己的文章。
这种文章,高振东作为空军的外行,要说一下子就能提出意见来,可能反而要觉得是在敷衍了。
就要很慎重的需要时间消化之后,才能提出建议意见的,才是真的重视。
空军的同志也不急:“嗯,这次来得冒昧,已经非常打扰您的时间了,这个事情不急,我把材料放在您这里,您慢慢看。”
高振东有多忙,不用说别的,光他自己了解的,在自己领域里的一些工作,就已经工作量很大了。
两人随意的就他文章里的一些比较浅显或者清晰的内容做了一些交流,相谈甚欢。
等到高振东把这位同志送出去,转身拿起这份材料,仔细起来。
——
防工委,某会议室里,与前几天演习相关的人员,济济一堂。
各方面的人都来了,除了演习双方,还有陆军的领导,以及陆装局的同志。
这個事情,实际上主要在操持的,就是陆装局和防工委,他们两家,一家负责提要求,一家负责做装备。
炮位侦校雷达的研制单位也在场,满脸的喜色。虽然最后和蓝方指挥所一起被一锅端了,但那不是他们的问题,而整个过程,证明了每次的炮击,这个雷达都发挥了预想中的作用,而且还测得挺准。
还有一个单位,搞重炮的!这场演习,打人的和挨打的都是重炮,老惨了,他们是肯定得来的。
作为炮位侦校雷达的首倡者,高振东自然在列,可以说这个会没有他,就不太好往下开的样子。
凡是认识他的人,都和他热情的打招呼,他提出来的这个新装备,可算是把炮兵作战的方式和战术,掀了个底儿朝天。
会议开始,照例是先介绍过程,不过其他的过程就没有多说了,和主题无关,今天的主题,就是反炮兵雷达。
一张张幻灯片,把整个炮击、反炮击的过程以及时间关系讲得清清楚楚,作为亲自参演的一部分,研究雷达的同志也做了很多重要补充,有些技术细节要他们才清楚。
说实话,由于几次炮击和反击之间,衔接得非常紧凑,甚至是交叉发生的,如果不是有多方印证,这时间还真不太好对得上。
这一通介绍,让没参加演习的同志听得大呼过瘾,全程你来我往,时间争分夺秒,紧张刺激。
大家在介绍中,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一丝高技术作战与传统作战样式的不同。
最后,雷达所的同志总结道:“此次演习,充分证明了炮位侦校雷达的有效性,从发现敌炮弹开始到定位敌炮兵阵地,总体时间在30秒以内,定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