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武举一事尘埃落定,紫金山巅再一次恢复了宁静。
但群臣周遭的气氛,并没能有所和缓,反而还随着沉闷的静谧,而愈发肃杀起来。
李饮冰,汪广洋,神情紧张的盯着季秋,如临大敌。
武举一事,只是插曲。
所有人都清楚,季秋接下来,必定会对着海贸亮剑!
这才是真正你死我活的斗争!
已经见识过“刘伯温手腕”的汪广洋,不敢再小瞧平日懒散的季秋。
他已经决定,不再韬光养晦。
接下来,只要季秋试图插手海贸,那么就由他这个未来的忠勤伯,中书省右丞相,来亲自对上季秋!
东南官员战战兢兢,严阵以待。
反观季秋,虽是孤身立于人前,却好似携带着千军万马,压迫的汪广洋等人几乎喘不过气!
漫长的对峙过后,朱元璋平静开口,终于打破了沉默。
“咱的安南伯。”
“可还有事要说?”
来了!要来了!
汪广洋顿时心悬到了嗓子眼,略显不安的盯着季秋,脑中更是飞速运转,思考着季秋会如何出招。
“臣的确还有事上奏。”
点了点头,季秋上前一步,忽的指向陈友定,朗声道。
“臣以为,左都御史所提,由朝廷总掌海贸一事,确有不妥。”
季秋的语气平淡,仿佛理所应当。
可在场的所有人听了这话,却是如遭雷击,顿时傻眼!
朱元璋懵了,刘伯温懵了,陈友定更懵了!
汪广洋,李饮冰之流,脑门上更是写满了大大的问号,不敢置信的掏了掏耳朵。
剧本不对啊?
难不成...季秋这小子,原来是友军?
陈友定更是一脸懵逼,心说在船上的时候你小子也没跟我说过,还有这么一茬啊?
不等众人反应过来,一直正儿八经的季秋,脸上再一次出现了贼兮兮的笑容。
“臣以为,新朝创业艰难,百战方才功成。”
“又有北元虎视眈眈,对于海事,新朝亦是毫无积累,着实不应当大包大揽,以求速成。”
汪广洋捋了捋胡须,点点头,脸上满是对于季秋这番话的认可!
安南伯所言...
实在是太特么有道理了!
片刻后,汪广洋又看向刘伯温。
后者已经从懵逼中回过神来,平静的看着季秋表演。
这副做派,落到汪广洋眼中,就成了刘伯温“一切尽在掌握中”的表现。
果然啊,青田公!
原来这都是你的算计吗?
提出海贸一事,只是为了让我等不要反对武举,触怒吴王?
大家同属东南,沾亲带故,都在一个锅里捞饭吃。
您老虽不愿意插手朝中之事,可只要开口,我等还能不给你面子不成?
何必呢!
汪广洋连连摇头,心中已然有了计较。
而他那一直紧绷的心情,也随之松懈了不少。
季秋注意到了汪广洋忽然放松的表情,眼中忽然掠过一抹怜悯的目光,继续开口道。
“但万里碧波,亦是我大明疆土,确实应当拿个章程出来。”
嗯?
汪广洋眉毛一挑,忽然感觉情况有些不对!
也正是此时,季秋的称呼一下子就变了!
“干爹啊!俺听说,浙东沿海,倭患特别猖獗!”
“甚至在海贸终点,西域附近,也有众多当地的海匪劫掠!”
“海贸本就不测,颇多天险,如今又多了人祸!”
“海商也是咱新朝子民,咱不能眼睁睁的看着他们被倭寇劫掠啊?”
季秋变脸之快,搞得朱元璋一时间都是有些无措,只得轻咳道。
“咱确实也听说过这些事...”
“你的意思是?”
父子俩一唱一和,渐渐对东南官员,露出了狰狞的獠牙!
“孩儿有一个粗浅的法子,干爹可以听听。”
“东南大员们也可以听听,毕竟你们的家都在那边嘛!”
说到最后,季秋还看向汪广洋等人,不知是讽刺,还是认真的强调了几句。
“闽中的海船厂,也是闽中众多百姓赖以为生的关键,不能荒废。”
“可令闽中,一切如故,多造海船。”
“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