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小说网

零点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 > 正文 第三十二章:刘彻的功绩不止打匈奴

正文 第三十二章:刘彻的功绩不止打匈奴(第2页/共2页)



……寡人的大秦在汉朝皇帝手里复活了?

……

大汉·昭帝时期

“诸位可看到了?后世历代皆是如此!尔等还有什么好说的?”

盐铁会议上,桑弘羊指着天幕上的画面言辞正色。

而对面的一众贤良文学则是你瞅瞅我我看看伱。

本来他们想取消盐铁专营的论点就是“与民争利”以春秋时期的故事来大肆举例。

但天幕上的一句“历代延续”直接将这个说法打破!

这说明了什么?说明这个政策的的确确是对朝堂和国家有用!

不过一想到自己的利益,贤良文学的众人还是硬着头皮说道。

“历代皆是如此就对吗!先王三代…”

“那过去皆是如此就对吗?”

没等贤良文学中的一人说完,桑弘羊就直接打断他的话。

而这人也面红耳赤的退回原位。

而贤良文学里的另一人也站了出来。

“御史大夫,不提与民争利与否。”

“盐官制做的粗盐百姓难以下咽这是与不是?”

“铁官制作的农具低劣,供应也不及时,这又是与不是?”

“不仅如此,制作出的东西同时还不准百姓挑选、甚至官员逼迫强买强卖!这又是不是事实!”

面对对面的质问,桑弘羊一时哑口无言。

……

【除了盐铁官营以外,还有“均输法”。】

【汉朝初期,各地方的官员们除了要纳税以外还要上供一定数量的货物,但上供什么东西,上供多少都是由朝廷说的算的。】

【这就导致有些东西在那个地方是没有的,但朝廷已经冲你要了,说没有?没有用!】

【那就只能地方自己想办法。而地方的办法就是去有这种东西的地方去买。】

【因为有时间限制,所以地方只能是花高价去买,然后在花高价把货物紧急送到长安。】

【如此一来,在货物上面花的钱早就已经远远超出了货物本身的价值!】

【这导致地方官府发愁、地方百姓受苦,只有囤积货物的商人大发利市。】

【而面对这一局面,想钱想的睡不觉的汉武帝,再次推出一个延续千年的制度!】

【公元前115年,在汉武帝的支持下,大农丞桑弘羊开始实行“均输法”。】

【均输法,就是朝堂将指定的贡品数量与多少按市价折算出来,然后让地方按照这个折算出的价值上供同等价值的当地货物。】

【然后朝堂将各地方上供的货物统一调度处理,哪个地方缺少哪种货物,就让均输官把这个货物卖到那个地方去,朝堂就此从中赚取差价。】

【本来由商人来担任的中间商角色,就由国家来担任。】

【如此一来,地方政府和百姓们不用在担上多余的开支,不需要再花冤枉钱去购买没有且用不上的货物,而朝廷也借助商品的流通在不同的地区赚取大量利润。】

……

大汉·文帝时期

靠在软榻上的刘恒在听到这个法令时,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

不容易啊,看了半天终于看到一个能用的!

盐铁专营不做考虑,只有样品多样,百姓才能有选择,并且买到质量好且便宜的东西。

而盐铁专营,刘恒知道这些东西一旦被垄断。

那百姓绝对落不到好。

关于人性刘恒了解的很透彻!

倒是这个均输法!

对于地方上供这个事情,刘恒有时也很头疼。

有时地方上供上来的东西不是快腐烂,就是要长毛。

平白浪费钱财还没法说!

这个均输法倒是不错,不过…

刘恒思索片刻。

这个法令很看官员的德行啊,

如果是个奸诈小人,很容易在过程中中饱私囊。

例如向朝堂虚报货物的价格,从而压价。

在去地方提高价格收货,除了交给朝堂的货物后,自己还白得一份。

而朝堂再次售卖货物时,均输官还可以去别的地方再加价售卖。

刘恒思考着,还是需要一个体系来监察均输官这个体系。

……

大汉·景帝时期

刘启也在考虑跟他爹同样的想法,

并且还在考虑要不要盐铁专营!

至于这算不算薅儿子羊毛……

皇帝的事情怎么能叫薅羊毛呢!

况且这个均输法确实不错!

只要在让人看管一下就行了!

……

【武帝时期,一百二十文是一算,一千文是一缗。】

【而算缗就是向商人收税,商人的货物价值两缗就收一算。税率相当于百分之六,对于那个时期的商人来说,不算苛捐重税。】

【并且,因为商人的货物众多难以算清,朝堂允许他们自己上报货物价值。】

【不得不说,汉武帝这个法令算是很可以了。】

【但商人们一看能自己上报货物,那肯定是虚报啊,所以这货物越报越少。】

【但汉武帝也不是傻子,他的脾气也绝不允许有人这么愚弄他,哪怕是一个群体阶层也不行。】

【于是公元前114年,告缗令出现了!】

【这个法令鼓励百姓举报隐瞒财产的富人,被告者属实则财产全数充公,而告发者可以得到被告者一半的财产奖励。】

……

大明·嘉靖年间

正在努力开朝会的朱厚熜看着天幕上的文字若有所思。

这些东西好像在哪听到过?

怎么这么熟悉呢?

嗯……

朱厚熜闭上眼睛思考着,

突然!

一张满是诚恳的老人面孔出现在他的脑海里。

‘陛下,这是老臣进的《进任民考疏》’

‘十甲丁粮总于一里,各里丁粮总于一州一县,各州县丁粮总于一府,各府丁粮总于一布政司……”

“布政司通将一省丁粮均派一省徭役,内量除优免之数,每粮一石编银若干,每丁审银若干,斟酌繁简,通融科派……’

‘是为条编法。’

朱厚熜缓缓睁开眼睛,他想起来了。

是了,那是嘉靖九年的事了。

是桂萼进的上疏。

但是被眼前这帮大臣以“与民争利”“有违祖制”的说法给挡住了。

然后…第二年桂萼就去世了。

条编法…不错。

但让谁推动呢?

朱厚熜思考半天,突然想到一人!

一人他讨厌又欣赏的人。

一个不会半途而废的人。

……

【或许是天生站在高处的人生来就看不到脚下的人,所以好大喜功是他们的特色。】

【虽然刘彻建立了不少有利于国的制度,但是。】

【建庞大的建章宫、修无用的儒家明堂、两次封禅泰山、花费钱财求仙问道,再加上用兵数十年,战时的费用加上战后的赏赐,持续十多年的水利大工程。】

【哪怕是文景两朝所剩下的积累加上各种赚取财富的制度,这一切的财富也都被消耗一空。】

【加上穷兵黩武,官府虚报,天灾人祸等原因导致的海内虚耗,大汉的子民活不下去了。】

【而活不下去的子民们,自会寻找其他出路。所以…】

【起义爆发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