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小说网

零点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皇明圣孙 > 正文 第68章 朱棣献策,道衍密谋

正文 第68章 朱棣献策,道衍密谋(第2页/共2页)

经基本把能优化的地方都优化好了,大明直接拿来用就行;二是均田制最适合人少地多的情况,如今大明刚刚开国,非常符合推行均田制的条件。

譬如均田制的最后一个版本,也就是唐朝,规定就是成年男子受永业田20亩,口分田80亩,官僚有职分田作为俸禄补充,官府有工廨田作为办公费用,而田亩的所有权都归朝廷。

而且搞均田制的最大一个好处,就是能在这个时代,最大程度上杜绝人口膨胀对土地造成的压力,因为理论上每个人的土地就这么多,既饿不死,也搞不了土地兼并。

当然了,这只是理论上,实际上在封建社会土地兼并是不可能被制度所控制的,都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均田制到了最后也会崩坏。

但毫无疑问,这已经是一个比较靠谱的主意了,跟朱元璋的思路也有些类似。

“现在的大明,是以民田为主,官田为辅,官田由国家或宗室、勋贵、大臣拥有,不得买卖,只能出租,而民田则由平民自有或承租,可以买卖或典当这种田制,是吸收了唐宋两代经验后改良的,也不能说不好,但是显然是存在土地兼并隐患的,所以父皇,如果要通过改革田制的手段来缓解人地矛盾,不妨考虑一下均田制。”

“你说的也不无道理,咱再想想。”

朱元璋赞许地看了朱棣一眼,拍了拍他的肩膀,随后

()

dld第68章 朱棣献策,道衍密谋

第(3/3)页

说道:“天德如今病重,咱事情多,没法每天来看他,你就代咱照看着,若有什么急事,马上来宫里禀报以后也是,伱岳父的担子,你得肩负起来,知道吗?”

闻言,朱棣心中大喜,但面色依旧波澜不惊,只是拱手应诺。

眼见父皇走远了,朱棣的脸上才露出了喜色。

显然,他的才能得到了父皇的认可,而接过岳父徐达的担子,就意味着他将获得对于整个北平乃至宣府的军权这跟别的塞王,可就不一样了。

毕竟,其他塞王有的只是自己三护卫的指挥权。

此时朱标尚且好端端的活着,洪武朝将星云集,还处于成长期的朱棣也没有被逼到绝境,在指挥能力和军中人脉上,不具备造反的能力,也并没有什么造反的野心。

但无论如何,对于朱棣来说,拥有更大的权力,总归是一件好事,他这个人,生来就不甘于平庸。

随后,朱棣自魏国公府走出,看着“大功坊”牌坊,朱棣轻轻地摇了摇头,上了马车回到自己在京城的府邸。

夜色中,檐下的灯笼随风轻轻摇曳。

因为不常住在这里,算上仆人都没几个人,这处府邸静谧得很。

密室中,道衍和尚已经静候多时。

朱棣踏入密室,一阵风随着进来,两人的目光在摇曳着的烛光下交汇。

道衍停下了手中转动的念珠,问道:“今日献策,可还顺利?”

朱棣点了点头,沉声道:“父皇对我的提议颇为赞赏,甚至还暗示了未来北平军权之事。”

闻言,道衍的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他笑了笑,声音中透露出几分欣慰:“如此甚好。殿下需早做打算,以备不时之需。”

朱棣眉头微皱,对于“早做打算”四字颇感不解。

他凝视着道衍问道:“大师所言‘早做打算’,究竟是何意思?”

道衍并未马上回答,他的眼神变得深邃起来,过了片刻,才回答道。

“阴阳炁海之事,虽在世人眼中如梦幻泡影,但对于我等三教中人来说,却并非无迹可寻历史上,总有一些人和事,根本无法用常理来揣度,据贫僧所知,如王莽等人物,便曾触及这阴阳炁海,获得过超越时代的物品或知识。”

道衍顿了顿,声音愈发低沉:“而今,按照圣孙身上所展现出的异象,未来极有可能从那一界归来。殿下,这会带来的影响,您可曾想过?”

“他真的能回来?”

朱棣听得心神一震,他紧紧盯着道衍,想要从这位高僧的眼中看出更多的端倪。

然而道衍却只是微微一笑,双手合十,不再多言。

随着铁门关闭,密室中再次陷入了沉寂,只剩下檀香袅袅升起的轻烟。

历史类最高均订作品,你绝对不能错过的好书!

(本章完)

dld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