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小说网

正文 83 马拉松(第2页/共2页)

少人参加,大家还觉得苏长河不参加是顾全大局,牺牲小我。

苏长河:我不是,我没有,别瞎说。

不用跑步,他美着呢,苏长河站在路边,给几个舍友加油鼓劲。

“张博远,加油!”

“郑东方,加油!”

“吴宏伟,加油!”

“江春,加油!任涛,他们都跑过去了,你小子怎么还在后面?加油加油,跑起来!步子迈起来!”

不是自己跑,苏长河喊得一身劲,受到他感染,旁边的围观人群也纷纷给认识的人加油,没有认识的人,就博爱地给每个经过的参赛运动员加油。

一时之间,赛道两边的人都挥舞着手臂,大声喊道:“加油!加油!加油!”

声势浩大,引得《人民日报》的记者将相机对准激动的群众,拍下了又一张照片。

《人民日报》的两个记者灵感迸发,都想好了今天的新闻标题。

两人跟着参赛运动员走了一段路也累了,停下歇息,其中一个注意到路边还有穿着白大褂的同志,不由好奇地上前。

“这位女同志,请问你贵姓?”

“我姓马。”

“马同志你好,你们也是马拉松的人吗?”

“是,我们是首都医科大学联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第一人民医院、首都同仁医院、首都友谊医院……组建的医疗队,为了在意外情况发生时,及时对参赛运动员进行救治,将全程陪同本次马拉松大赛。”

记者惊了一下,“这么多参赛运动员,你们来得及救治吗?”

“医疗队不止我们这一支,赛道上每隔五公里都有医疗队。”

这下两个记者都惊了,竟然还提前安排了医疗队,这也太周到了。

问话的那个记者意识到这里面能报道的东西,忙让同事去借个自行车,走之前,他看着穿着白大褂,相貌端庄大气的女同志,问道:“能不能让我拍张照片?我是《人民日报》的记者。”

马蕙兰略有迟疑,上次上一次沪市的报纸,都让老爷子老太太挂墙上宣传,这次要是上《人民日报》,老太太不会挂在店里宣传吧?

马蕙兰想到那场面,就觉得头皮发麻,然而《人民日报》可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报纸,不待她拒绝,医疗队的其他人已经簇拥着她站成一排,“行行行,记者同志,你给我们拍好看点呀。”

“没问题!”记者拍完白衣天使,和同事骑着车沿着赛道观察,这一观察才发现,赛道两侧不止有医疗队,每隔一段竟然还有几张桌子,桌子后面竖立一张大大的纸板,上书“补充点”。

两人停在一处补充点,就见桌子上摆放着一个个纸杯,纸杯中装着不同的东西,根据桌子上贴的纸条,分别是凉白开、原味奶茶以及能量饮料。

一个个参赛运动员跑到这里,端走一杯,边跑边喝,守在补充点的志愿者们及时补充上新的纸杯。

两人凭着记者身份,也得以补充补充水分,两人看了看,一个拿了一杯奶茶,另一个比较好奇能量饮料。

两人拿着纸杯,退到路边,拿了能量饮料的记者先喝了一口,险些喷出来。

“怎么了?不好喝?”

“何止不好喝,又甜又咸,味道真奇怪!”

拿了奶茶的记者“噗嗤”笑道,“那叫能量饮料还真没错,我以前采访过国家运动员,他们锻炼之后有时候就会喝盐糖水补充能量。”

拿了能量饮料的记者有点后悔,他又没参加马拉松,真用不着补充能量,他皱着脸看着同事的杯子,“你这个味道怎么样?”

拿了奶茶的记者没喝,先看了看,纸杯不大,容量大概只有一两百毫升,杯子上宽下窄,杯身正好一手掌握。

杯子是白色的,一面印着一只小黄鸡,另一面是花体的“相约奶茶”四个字,下面印着一行小字“前门大街56号”。

这个记者在观察纸杯,他同事也看向手里的纸杯,看到“前门大街56号”几个字,他“哦”一声,恍然大悟道:“我想起来了,这个奶茶就是前门大街一家炸鸡店卖的饮料,还是港城传过来的!”

当初炸鸡店开业,他还带着女儿去买过,本来打算买一点尝尝,后来看大家都在喝奶茶,也凑单凑到三块多,店里面送了他们一杯原味奶茶。

他记得店里面的奶茶挺贵的,最便宜的好像都要九毛九,这里竟然让参赛运动员免费喝,同事厚着脸皮又去拿了一杯奶茶。

两人慢慢嘬饮,浓郁的奶香与厚重的茶香混合,香甜,丝滑,又醇厚,别说,真跟店里的一个味道。

“大手笔呀。”这种纸杯虽然装得少,但积少成多,好几千参赛运动员,一人喝一杯,也是不少的数量。

况且这样的补充点全程至少十几个,一个人不可能全程只喝一次吧。

事实上,确实不可能,托《青年报》打广告的福,在大学生群体中,相约奶茶大家都有所耳闻,对它的印象,一个是好喝,还有一个就是贵。

平时舍不得买,但在补充点看到奶茶,大家条件反射性地就是尝尝,尝过之后,果然好喝,又香又甜。

在七十年代,糖可是珍贵食品,更何况香甜可口的奶茶,它可比糖水好喝多了。

一个纸杯容量并不多,几口就喝完了,不少人还想喝,但免费赠送的东西,不好意思多拿,干脆跑到下一个补充点,再拿一杯奶茶。

所以,两个记者没说错,今天奶茶的消耗量可不少。

两个记者也是喝了一杯,又过去,让志愿者倒了一杯,两人边喝边聊天。

他们说起今天这个马拉松活动,一个说:“这帮学生主意可真多,瞧这一样一样的,又是补充点又是医疗队,还有比赛开场前齐唱国歌,啧啧,我敢说,拿到报社,主编肯定得登这个新闻。”

另一个说:“确实,一项一项准备得很全面,就两个字,专业!难得的是这样大型的活动竟然全是学生组织的。”

“是啊,这活动让我来办,都不一定能办出来,难道大学生就是不一样?”

“不,还是看人,我家亲戚家孩子也考上了大学,跟一般孩子没什么区别,是举办这场活动的人有能力!”

这人说着,问同事道:“你记得早上比赛开始前,和第一服装厂厂长说话的那个年轻人吗?”

“就是站在队伍前,宣布马拉松比赛开始的那个?”

“没错,就是他!听说就是他带领学生们举办这场比赛的,比赛花的钱也是他拉的赞助,你没看到吗?那些学生都很信服他,个个都叫他班长,那些学生可不是一个学校的。”

“不得了呀!”

考上大学的人哪个不是天之骄子,各个都有自己的脾气,竟然能让这些天之骄子都信服,那个年轻人真不简单。

“看,看,就是那人,你看,时不时就有学生找他说事……”

同事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过去,果然看到一个穿着红马甲的志愿者找到那个相貌俊秀的年轻人,喊道:“班长?班长?”

而后低声说着什么,面露难色,年轻人回了句什么,那个志愿者脸色好转,两人一起离去。

那个年轻人看着年纪也不大,估计也就二十多岁,两个记者发出一致的感慨,“真是后浪推前浪啊!”

苏长河并不知道不远处两个记者正在聊他,他脚步匆匆地跟着同学走,脑子里转得飞快。

刚刚同学给他带来一个消息——有两个外国友人被活动吸引,正在赛道边拍照。

两个外国人是标准的外国长相,他们被比赛吸引,殊不知他们也成了围观群众眼里的风景,说的准确点,其实是热闹。

这个年代,在华国出现的外国人还是稀少的,人民群众看见,也难免围观指点。

志愿者们担心出事,才急忙报到苏长河这里来。

苏长河还没看到人,脑子里就有了个想法,这可是宣传的好机会,有外国友人出现,不是更说明了他们的比赛与国际接轨?

苏长河心里打起算盘,面上却一点儿没露出来。

两个外国人,一个大约四十多岁,眼角留有岁月的痕迹,气势却很强,穿着极具设计感的长款风衣,在一众黑灰蓝、着装朴素的华国人民群众中,显得格外与众不同。

另一个年纪较轻,穿着秋款休闲外套,站在前者的旁边,却比前者略后半步。

苏长河不着痕迹地扫了一眼,便知道两人主次,他的脸上挂上了热情的笑容,“嗨,两位远道而来的朋友,欢迎你们来到华国,来到马拉松比赛现场。”

年纪越大的外国人将手里的相机交给旁边的年轻人,也笑道:“哦,谢谢,华国的朋友,你好。”

苏长河伸出手,“我是苏长河,不知道先生尊姓大名?”

对方也伸出手,“尤里卡·理查德,我的名字。”

尤里卡·理查德?这个名字似曾相识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