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小说网

零点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带着爹妈穿七零 > 正文 43 品牌(修

正文 43 品牌(修(第2页/共2页)

边又忍不住担心,这要是卖不出去,收这么多菜不就亏大了?

苏长河面对老太太们的担忧,很有信心道:“咱这可不是一般的干菜!”

老太太们看着他,“那是什么干菜?”

苏长河放下手里的簸盖,顺手拖了一张小板凳坐下,又开始给他的梅干菜加逼格。

“咱这个梅干菜的做法来源于江南,清朝大家都知道吧,那时候还有皇帝,有个乾隆皇帝特别喜欢下江南,每回到江南,都要尝尝用梅干菜做出来的菜。”

“等他回了京城,这不是吃不上了嘛,江南当地的官员就让下面人做好梅干菜,送到京城,专供皇帝吃。放在以前,这叫什么?这叫贡菜,专门给皇帝吃的菜!”

“哦!”

老太太们“哦”得一波三折,“皇帝就吃这个菜啊?”

在她们心里,皇帝那不得吃大鱼大肉,什么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海里游的,什么稀奇吃什么,怎么还能跟她们一样,也吃普通的干菜?

“那人家皇帝吃的干菜肯定跟咱有点不一样,比如一颗雪里蕻,人家只要上面一点点的嫩叶,就像这样……”

苏长河揪了几片叶子给她们看,又继续说道:“人家御膳房做梅干菜当然也不像咱们这么简单。人家呢,肉得选用上好五花肉,油先用山珍炸出来,把煮好的肉放进油里炸,炸到金黄色,再放到肉汤中煮……”

“你们知道这肉汤是怎么做的吗?”

老太太们摇头,肉汤不就是肉汤吗?还能有什么说头?

“当然有,要不人家怎么显出皇帝的地位呢?这肉汤啊,里面放了十八种料,譬如鸡架、牛骨、蘑菇、新笋、鸡枞菌等等等等,我们都没见过的东西,人家只用来熬汤,肉在汤里煮完,汤就不要了。”

“这时候再把这个肉放进梅干菜里蒸,蒸出来的梅干菜乌黑透亮,皇帝也不吃里面的肉,就吃这一口菜,想想,人家这一口梅干菜得多少种味道?”

老太太们听得张大了嘴巴,好一会儿,才有个大娘长叹,“我的妈呀,不愧是皇帝,这也太会吃了!”

“这皇帝也忒败家子,吃口菜还糟蹋那么多东西,怪不得叫人推翻!”马老太太不愧是家里有个当兵儿子的人,思想觉悟就是不一样。

苏长河笑道:“人皇帝可不认为自己败家,人家觉得天下啥啥都是他的,他吃的那么好都是从劳动人民剥削。”

“现在不一样了,咱劳动人民当家做主,也能尝尝皇帝吃过的菜是啥味道。就说放在你们身上,你们想不想尝尝皇帝吃过的菜?”

那……还是有点想的,怎么说呢?好奇嘛。

“对喽!所以说,咱这菜和一般的干菜不一样!再说,咱们平常吃的干菜做起来有这么麻烦吗?”

肯定没有,像马老太太每年也会晒干菜,那就是烫过晒干,可不像梅干菜这样,要上锅蒸,还要三蒸三晒,步骤忒多。

女婿的要求也多,什么梅干菜车间一般人不给进,只有她们这些干活的老太太能进来,每个进来的人都要戴着护袖、穿着围裙,连头发都要用帽子盖得严严实实,一点儿不许露出来。

做梅干菜的时候,还要抽查,不能有烂叶,不能有虫,不能有其他东西掉进去。

一个人做好放一个簸盖上,谁做的出问题,就没工钱,所以大家伙不敢不认真,那真是比在自家晒干菜认真多了。

苏长河对她们觉得要求多也有解释,他把定做好的纸袋拿过来,拿出一个给大家展示,“看到这上面的字了吗?这是‘马家庄’三个字!”

“咱们所有的梅干菜以及蘑菇、木耳等山货,都会用这种包装袋装好,上面的‘马家庄’就代表咱们大队,咱东西越卖越远,咱们大队的名声就越响亮,以后人家吃梅干菜吃山货,就认准了我们‘马家庄’这个品牌,咱们的生意就越做越大!”

“可要是咱糊弄人,东西不好,人家买一次,下次还会买吗?人家在外面遇上,一说马家庄,人家就骂,说吃咱的东西吃出虫啊头发丝呀,你们说说,咱还有脸吗?”

老太太们不抱怨了,这要是出问题,害得是整个马家庄,她们谁也不能不要脸啊?

马老爷子知道这事后,特地找苏长河要了一个包装袋,捋得整整齐齐,将印有‘马家庄’三个字的一面朝上,放进了大队部的小柜子里。

老爷子对干菜生意也更加在意,时不时打听,收了多少菜?做好多少干菜?人手够不够用?什么时候开始卖?

什么时候开始卖?最迟中秋前一周就要铺货,所以二车间最近加班加点,而苏长河这边,也开始培训新招的员工。

老太太们属于临时工,有活就干,没活照旧上工,除她们以外,这次又招了四个人,两个饲养员,两个业务员。

饲养员苏长河暂时没功夫带,交给了马小伟,马小伟战战兢兢,“长河叔,我不行……”

“你不是干挺好?我出去销售那几天,养殖场不都是你一个顾着?暂时也不用做什么,继续培育种鸡,对育雏舍和鸡舍消消毒,也就这些,哎,我说你行你就行!”

业务员这边,卫阳已经能独当一面,不过他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但要他和别人说,他说不上来,两个小伙子跟他出去一趟,整个人都蔫巴了。

只得苏长河亲自教。

两个新业务员就是上次跟着去县城搬货卸货的小伙子,一个有虎牙,叫马红兵,还有一个长得特别憨,叫马超英,没错,他还有个哥,叫赶美。

这两人能被招进来,可不是凭着上回卸货出力,他俩确实有潜力。

马红兵性子活泛,马超英呢,照苏长河的话,叫“长了一张好骗人的脸”,不是真骗人的意思,就是这小子相貌憨厚,人生得也五大三粗,让人一看,就觉得这小伙子没心眼不聪明。

同样的一包山货拿出去卖,就算是流水线上下来的,要是马超英说是自家人上山采的,信的人得有八成八。

谁叫他的长相就不像说假话的人,但实际上,他并不是个能被以貌取人的人,他心有成算,真说起来,比马红兵学得还快。

苏长河看着刚把马家庄山货套装推销出去的马超英,夸道,“你小子就是吃这碗饭的人!”

马超英挠挠头,憨厚一笑。

苏长河拍拍他的肩膀,“就这样,保持住!”

马红兵鼓鼓嘴,暗暗鼓劲,自己也要更加努力,可不能就他一个拖后腿。

苏长河教他们一些销售技巧,“首先,找准目标客户。比如咱们的山货干菜,要是论斤称,应该卖给谁?现在做成套装礼篮,又应该卖给谁?”

苏长河不是纸上谈兵,而是让他们跟后面好好看,然后他就带着三人直奔省城。

且不说马红兵马超英,连卫阳都是第一次旁观他推销的全过程。

三人眼看着苏长河到了省城百货商店,开口便说是人家经理约他有事,然后顺利和人家经理搭上话,再到两人真的去办公室聊,最后真确定了第一批供货,整整五十篮。

三人:“??!”还能这样?

“有什么不能?咱们想和人家做生意,首先得想办法见到能做主的人,然后在一分钟内让人家对你的产品感兴趣,接下来就有机会说服人家了。”

“可是……”马红兵不解,“长河叔,咱们的礼篮什么时候卖到沪市了?”

他们这不是才开始推销吗?长河叔怎么说这是沪市流行的中秋礼篮?

苏长河微微一笑,“嗯……怎么不算卖到呢?”

他特地给苏长丽寄了好些份,让她给苏老爷子、苏老太太一份,大哥大嫂、二哥二嫂各一份,还有她自家,再有之前请过来帮忙纺织厂的王叔、严教授、沪市养殖场厂长以及沪市纺织厂的一些关系。

这么多人都收到的中秋礼篮,怎么不是流行呢?不过在那边就不叫“沪市同款”,叫“安省特产”、“正宗山货”、“老字号梅干菜”。

要不是这批货不多,苏长河真打算往沪市跑一趟,只要那边卖上,再往其他地方卖,就能打出沪市热卖的招牌。

咳咳扯远了,总之,“咱们销售人员,要灵活嘛!”

卫阳若有所思:学到了。

马超英复盘了一下刚才苏长河的一系列操作,提问:“长河叔,你是不是提前打听了百货商店经理的名字?”

“是,没错。”

苏长河一进去就说认识人家经理,百货商店的柜员也不是傻子,听他信口胡诌,他当然是说得七分真三分假,人家才会当真。

“平时就可以多留心,譬如有往省城做生意的打算,提前就可以打听打听可能的客户,比如今天那位经理,姓甚名谁,长什么样,今天在不在百货商店……”

马超英马红兵小鸡啄米,连连点头,把长河叔说的话都记在心里。

马超英甚至暗暗想:回去之后,要买个本儿,把长河叔说的这些方法都记下来。

苏长河这边扯着沪市的大旗,而沪市那边,苏长丽正按照他信里说的,把包裹里一袋一袋的东西分装,为此她特地跑去买了些竹篮。

“用得着这么麻烦吗?”她丈夫李建民问。

苏长丽一篮一篮清点,嘴上说道:“长河事多,信上说了几遍,让一定要这样,就听他的呗。”

李建民心里还有疑惑,他这个小舅子不是还在乡下吗?也没听说当初去的是什么富裕地方,哪来这么多东西寄回来?

他看了看袋子上印着的字样“马家庄”,这包装、这大小均等的干蘑菇、这干干净净的干菜、这颗颗饱满的松子还有其他几样东西,看着可不像乡下来自己弄来的,比百货商店的也不差什么。

苏长丽没管她男人想什么,她把东西都装好,一篮六袋东西,梅干菜、干豇豆、干蘑菇、松子、红枣、还有一样核桃。

每样都是纸袋包装,上面印着“马家庄”三个字,“庄”字最后一笔往上,勾勒出一个树影。

别说,往篮子一放,拎起来,还真上档次。

苏长丽按她小弟交代的,一份一份送出去,多出来几份,苏长河说可以给她同事,苏长丽想了想,给她婆婆拿了一份,“您回娘家给舅舅他们带上,长河说是安省那边的特产,省城卖得火,特地让我别少了这边舅舅家的。”

她婆婆高兴得眉开眼笑,要么说她看重这个儿媳妇,就是因为她会做人,甭管这话是不是真的,她有什么从来没忘了她,连她娘家都记得。

苏长丽最后才拎着几份回了老苏家。

小儿子在乡下还惦记着他们,苏老太太心里满是熨帖,“他日子过好就行,哪要他送什么东西回来?”

“这不是惦记您二老吗?过节了,给您二老寄点东西,该吃吃该喝喝,别什么都留给孙子吃,您孙子有爸妈!”

又浑说,苏老太太气得拍她,苏长丽眼神扫了一圈,目光在小房间的门上停了一瞬,悄悄把钱塞给苏老太太,小声道:“行了别推,再让人看见!您就记着,您小儿子在乡下省吃俭用,给你们寄点东西寄点钱,是孝顺你们,你要是不怕他心寒,就给别的儿子花去……”

小房间里,牛小丽听不见外面的说话声,疑心小姑子和婆婆再说他们二房,不由将门微微拉开。

她动作很小心,却没想到一动,门就发出吱呀吱呀的声音。

苏长丽止住话头,看向房门,扬声道:“二嫂,要开门就开门,要关门就关门,别一天到晚躲在门后头,不知道干什么!”

门后一静,而后传出呜咽低泣的声音。

苏老太太拉苏长丽,“别说她了,一哭能哭一晚上……”

苏长丽嗤笑,“她还好意思哭,一天天在家闲着,除了糊几个火柴盒,还干什么了?连自个儿孩子都照顾不好,家梅家桃大姑娘了,衣服都破成什么样了,也不知道给做件新的!自个儿倒有衣裳穿!”

“别说他们日子难过,知道难过她怎么不找个活干?说什么找不到,我好不容易给找个活,还嫌弃是废品站!”

苏长丽对她二嫂真是一肚子意见,你要是真干不了外面的活,好歹顾上家里啊,里里外外都顾不上,天天哭,受了多大委屈似的,咋的,就你们日子苦,大江南北那么多知青,人家还在乡下回不来,人家日子不苦?

“算了算了……”苏老太太也拿这个儿媳妇没辙了,爱哭就哭吧,反正现在哭多了,街坊邻居都知道她是什么人,也不像他们刚回来,看见她哭,还以为她这个当婆婆的磋磨儿媳妇了。

苏长丽也懒得再说,她拎起剩下的一篮子,“反正是你儿媳妇,不是我儿媳妇,我走了。”

“这个是给谁的啊?”

“王叔家。”

苏老太太不悦,“王婆子……给她家干什么?”

“王叔特地跑了一趟淮宁,帮了长河那么大忙,不得谢谢人家?”

苏长丽不跟她说了,老太太往小房间瞅了一眼,悄悄翻出包,拿出几张票塞给苏长丽。

苏长丽:“什么?”

老太太小声道:“月饼票!你爸弄来的,不是让你给长河寄东西?一起寄过去!”

苏长河他们收到月饼票的时候,已经中秋了,乡下没有月饼票,过节也吃不上月饼。

这怎么行呢?过日子得有仪式感,苏长河就又打算自个儿动起手,他们家院子里那个实验用的面包窑还在呢,买不到就自己做呗。

苏长河去公社买面粉,刚好沪市的包裹寄来,回家一拆,唉嘿,月饼票。

还有啥?

苏月好奇地扒拉,麦乳精、大白兔奶糖……等等,“这是啥?”

一张报纸?

马学文马学武已经认识不少字了,凑过来一看,折叠好的报纸,露出来的版面上,一张不甚清晰、但一眼就能认出来主人公的照片,“姑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