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类似的例子十年都未必能有一例。
主持此次武举的考官兴致缺缺。
军中的将领们都是从前线一步步厮杀上来的,所以即使是通过武举,也无法担任指挥的要职。
也就是说,武举选拔出来的人才,只能去当最基层的官员。
但对于寻常百姓来说,即使是当个巡逻的士兵,也是值得一家子吹嘘半辈子的事了。
御书房。
元祐帝翻到此次武举的奏折后,随意地回复,朕已阅。
叶霜看他一眼。
【连父皇这个皇帝都不把武举放在心上,更不必说底下的那些官员了。】
太子深以为然。
大夏武将人才稀缺,太子曾经想过是否能针对此事做出改革,只是他到底年幼,自认见识浅薄还有许多需要学习的地方,遂不敢妄自提议。
元祐帝闻言眉头都没有皱一下。
若是有志向有能力的人,都早早地去参军了。
哪里还会等到武举来给自己分配一个基层的职位,一辈子碌碌无为?
叶霜随意翻开一本请安奏折。
她思绪飘忽。
【不过今年的武举,倒是不大一样。】
元祐帝忍不住看过去。
哪里不一样?
怎么他这个当皇帝的都不知道?
太子也是好奇。
他的人也关注着此次武举,然而截止目前,他还没有收到任何消息说是今年的武举有何变动。
叶霜批完奏折后,去找四皇子玩儿了。
全然不知道,御书房里,大夏两位最尊贵的人,都因为她那句话而吩咐人去紧盯着此次武举了。
直到考官看到报考此次武举的名单时,整个人都愣住了。
随即就是满满的疑惑。
为什么他好像看见几个贵族子弟的名字了?
是错觉还是他眼花了?
考官擦了擦眼睛,又从头到尾看了一遍。
很好。
不是他眼花了。
考官冷静下来,看到自己好友的儿子也在报考名单上时,最终决定上门拜访一趟,询问对方究竟是怎么回事。
好友却没有回答他的问题,转而问道:“去年就听陛下说要出海,如今似乎是一切准备妥当,江指挥使可是也要出发了?”
考官满肚子困惑地点头。
好友说:“江指挥使此去,没个三年五载回不来,甚至说久一点,或许要费上个七八年甚至是数十年之久。”
“以陛下的性子,若非是笃定海外有宝物,定不会如此大费周章。”
“故而,此行若是平安归来,那就是大功一件!”
“陛下为确保江指挥使的安全,还派了禁军随行左右。”
“我们的手还不敢伸到禁军里头,所以若是想要自家孩子随行,也唯有走武举这条路。”
考官懂了。
这是想要那些贵族子弟跟在江指挥使的后头捡功劳呢!
考官嘴角抽了抽。
“若真是美事一桩,又怎么轮得到你们?”没看见皇室还有那么多成员呢!
好友反驳:“不试试怎么知道不行?”
“再说了,我们也知道此行艰苦,而非是过家家的玩闹,所以要派出去的都是不需要继承家业,又有真材实料的后代。”
考官一时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他憋了半天,才憋出来一句:“你们还真是……思虑周全啊。”
好友谦虚道:“哪里哪里。”
“……”
元祐帝的御案也呈上今年的报考名单了。
他对那些贵族后裔的名字还是有几分熟悉的,故而一眼就认出来,上面的许多人,本来不该出现在这份名单上。
大太监小心翼翼地唤道:“陛下……?”
元祐帝抬手打断他的话。
大太监霎时噤声。
元祐帝大致地浏览过后,心平气和地放下这份名单。
他对此倒是没有什么不满。
毕竟这些贵族还算是知晓轻重,没有试图塞些酒囊饭袋进队伍里拖后腿。
否则他的心情就不会像现在这么平静了。
而是直接举起屠刀,给那些贵族吃个教训。
元祐帝招来旁边的太子。
“北辰,过来,你对此可有什么看法?”
太子闻言毕恭毕敬地行过礼后站到他的身侧。
太子自然也认识名单上的这些贵族。
他没有着急忙慌地发表看法,而是凝神细细思索。
元祐帝也没有催促他。
约莫半刻钟后,太子缓缓道:“儿臣以为,父皇不若给他们一个机会。”
元祐帝眉头微挑,“如何说起?”
既然是考校,当然要抽丝剥茧地分析了。
太子拱手道:“儿臣虽然从未出过海,但也可以猜测,江指挥使此行必有重重危险。”
“尽管父皇有针对此事配备御医及禁军,但仍需要些有勇有谋的人才。”
“儿臣观名单中的贵族子弟,平日里虽然有些骄横,但还是有些真才实学的,可堪一用。”
太子微顿,又说:“再则,以父皇对出海所表现出来的重视,那些贵族们必然早有预料,此次出海是有利可图的。”
“若是父皇拒绝让他们随行,只怕京城要闹一阵子了。”
元祐帝当然知道,太子所说属实,也是结合实际情况来回答的。
尽管如此,他闻言还是冷下声音:“朕看谁敢跟朕这个皇帝闹?!”
太子再次拱手,“父皇大权在握,那些贵族自然不敢明着与父皇闹。”
元祐帝听懂他的未尽之语。
元祐帝的不满只是针对那些贵族,而非是太子。
故而他也没有继续冷着张脸。
元祐帝道:“你以为该如何做?”
太子道:“那些贵族子弟此次报考的目的是禁军,然而他们无意中又会挤压那些报考的底层百姓。”
“儿臣以为,父皇不若单独组建一次选举,挑选几名得用之人,随行在江指挥使的身边。”
元祐帝微微颔首,“既如此,就按你说的这么办。”
太子松了口气。
看来父皇对他的回答还算满意。
还未等他谢恩,就听见龙椅上的皇帝再次开口:“此事既然是由你提议,那么就交给你来办。”
太子愣住了。
交给他来办?
太子从前虽然接触过不少浅显的政事,但这还是他第一次亲自办事。
太子回过神来,不骄不躁地行了一礼,郑重道:“儿臣多谢父皇厚爱,定不负父皇所托。”
元祐帝神色满意。
“北辰,不要让朕失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