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小说网

零点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在茶场的日子里(修改稿) > 正文 第八章 上山摘桃子

正文 第八章 上山摘桃子(第2页/共2页)

;“我不能再陪你说话了,你就跟着他们一起回茶场吧!”

走在山路上,杨冬生对陈文海说:

“你是不是喜欢张慧芳啊?我看你们俩经常在一起说话!她长得真漂亮,你的艳福不浅呀!”

陈文海笑了笑没有吭声。

来到田小宝的家门前,杨冬生停下了脚步。

他对陈文海说:“到了。”

“要拜访的就是这家的主人吗?”

“没错!”杨冬生朝屋里喊道:“主人在家吗?”

听到喊声,田小宝连忙从屋里走了出来。

“你是稀客呀!”田小宝笑着对陈文海说。

田小宝把他们俩迎进了屋里,然后忙不迭地为他们俩各倒了一碗水。

“喝水喝水!”田小宝笑容可掬。

田小宝又对他们俩说:

“你们俩慢慢喝着,我到地里去摘点菜。

说罢,田小宝便到自留地里去采摘瓜果蔬菜了。”

吴翠莲抱着孩子从他们俩面前走过,陈文海见她蓬头垢面、邋里邋遢的,穿着破衣烂衫,怀里抱着一个还在吃奶的婴儿,陈文海皱了一下眉头。

他指了指吴翠莲远去的背影,然后对杨冬生说:

“这位妇女就是田小宝的媳妇吧?农村妇女就是这么不讲究,如果她出现在城里,别人还以为她是一个叫花子呢!”

“你小点声!”杨冬生皱着眉头说道:“你这么议论别人的老婆没有礼貌吧?”

“是你把我带过来的!”

“我把你带过来不是让你来议论别人老婆的!”

“算了算了,我不想跟你吵架!”

正说到这里,田小宝采摘瓜果蔬菜回来了。

见他们俩脸红脖子粗的,田小宝打趣道:

“你们俩是不是在探讨学术问题?”

“我哪有这个资格?”杨冬生酸溜溜地说道:“我就是一个大老粗,我哪有他那么有学问?我就是一个乡巴佬,哪有资格跟一个上海人探讨学术问题?”

“你怎么就成了大老粗?难道你没有上过学吗?你好像也是均县红旗中学毕业的吧?”

“我那是在学校里混了几年!”

“不要再争论了!”田小宝脸上堆着笑容,“你们俩到我这里来是做客的。”

“我就看不惯他在我面前摆臭知识分子的谱!”杨冬生余怒未消,“不就是多看了几吗?不就是来自大城市吗?”

“你怎么还没完没了的?”陈文海压着心里的火,强装笑颜地说道:“我们俩在一个锅里吃饭,伤了和气多不好!”

“就是就是,和为贵嘛!”田小宝笑着说道,“等会,我们几个多喝几杯,只不过是我们这里条件有限,拿不出什么好东西来款待你们!”

回到茶场后,陈文海对陈雅丽说:

“我和杨冬生去了一趟田小宝的家。本来我就不会喝酒,可是杨冬生偏要我多喝!他就是想把我灌醉,看我出洋相!”

“他就是不怀好意!你也真是的,干嘛要让他牵着鼻子走?”

“我哪会想到他会来跟我来这一手?他让我跟着他一起去拜访一个人,事先又不肯告诉我是去拜访田小宝!”

“他就是想让你稀里糊涂地跟着他走!”

“看来我以后在他面前真的应该多点戒备!”

“他对王志远是言听计从,你对他多点戒备是完全有必要的!”

“王志远总是不肯放过我!”

“他在上海待过一段时间,自以为对你的底细一清二楚!有了这个有利条件,他的那些针对你的言论就特别具有蛊惑性!”

“由此看来,我在这里的生活不可能会风平浪静了!”

“我们这里虽然远离闹市,偏僻荒凉,可是人际关系同样是错综复杂的!”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充满了矛盾和斗争!”

知青们跟着场长在地里挖白菜。

天又阴起来了,好象要下雨,陈文海对陈雅丽说:

“这天就像孙猴子的脸,说变就变!”

“这一下雨,我们又得戴斗笠、披蓑衣了。”陈雅丽问陈文海:“戴上斗笠、披上蓑衣后像不像当地农民?”

“有一点像。”

“完全像就糟了呀!”张慧芳皱着眉头说道:“我可不想让自己变成一个当地农民!”

“你长得这么漂亮,怎么能变成当地农民呢?”然后,陈雅丽又问陈文海:“我这话说得对不对?”

陈文海笑了笑没有回答。

“张慧芳,你的脸好红啊!”陈雅丽说道。

张慧芳含情脉脉地看了陈文海一眼。

“你们俩真是天生的一对!”

“你说什么呢!”张慧芳的脸羞得更红了。

见此情景,陈文海不禁脸红心跳起来。

今天下午又是阴天,知青们跟着场长来到后山上挖红薯。

由于大米和面粉等细粮不够吃,他们在后山上种了一些红薯。

陈文海边挖红薯边问韩素梅:

“你吃过红薯吗?”

“在黑龙江的时候没有吃过,到湖北来以后吃过。”

“你觉得好吃吗?”

“还可以吧!比窝窝头和高粱米要好吃一点。”

“你喜欢吃红薯吗?”陈文海问张慧芳。

“偶尔吃一两顿还可以,吃多了就不新鲜了。”

“你们东北的大米很有名!不过,我们湖北的大米也很有名!”

“你说话的口气好象你是一个湖北人。”陈雅丽对陈文海说。

“湖北是我的第二故乡!”

“听你说话的口气,你好象已经爱上我们湖北了。”陈雅丽从地里挖出了一个红薯,然后对陈文海说:“武汉有黄鹤楼、东湖、楚河汉街和武汉长江大桥,如果以后有机会,你应该去看一下!”

“你是在武汉长大的。你是不是为自己是一个武汉人而感到自豪?”

“这还用说?”

这次闲聊使陈文海感到很开心,因为他已经离开上海好几年了,已经好几年没有跟上海姑娘们在一起闲聊了!他自言自语道:“我就权且把这次闲聊当成是在跟上海姑娘们闲聊!她们虽然来自五湖四海,不是上海姑娘,可是同样很可爱!外地姑娘有外地姑娘的特点!”

有一次,陈文海这么对妹妹说:

“我在农村认识了那些外地姑娘,我跟她们在一起的时候同样很快活!现在,我已经适应了那里的环境!”

陈春梅对哥哥说:

“我早就对你说过:你会适应那里的环境的!现在证明我的这一预言是完全正确的!你就跟她们好好地相处吧!”

“现在美中不足的就是我不能再经常见到张牡丹!不知道她现在过得怎么样!我好想念她呀!要不是我妈从中作梗,我一定会去娶她!你说,张牡丹会明白我的这一心思吗?”

“她当然会明白了!她又不是傻子!”

张慧芳刚走到门口,就见来了四个女孩,连忙问道:

“你们是二队的知青吧?”

李雅芳、谢继红、徐荷花、周红梅边往里走边对她说:

“我们就是二队的知青,是专门来看你的!”

“我有什么好看的?”

“你可是我们这里名闻遐迩的大美女呀!”

“我什么时候成了大美女?言过其实呀!”

闲聊了一会儿,谢继红对陈雅丽说:

“下午我们还要下地干活,我们该走了。”

在送客的路上,陈雅丽对她们说:

“你们以后可要常来呀!”

“希望你们也能经常去我们那儿做客!”谢继红对大家说。

她们正往前走,迎面遇到了王大山、王春燕、王天亮、田春霞。

团委书记王大山对谢继红说:

“张建国很佩服你,说你有学问!”

“我只不过是多读了几而已。张建国和陈文海才是真正的有学问!”

王大山、王天亮、王春燕、田春霞都是回乡知识青年,在团组织里头都有他们的职务。等他们几个走远后,陈雅丽对谢继红说:

“他们和我们一样,都是到农村来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

“说这话像是陈文海的口气!”李雅芳说道。

2022年12月3日修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