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小说网

正文 第321章 凌墨萧要回来了(第1页/共2页)

麻城的时事情况如何,沈冬素根本无从得知。即便飞鸽传书,她得到的也是十日之前的消息。

离得太远,她除了尽可能地调动人力和资源协助莫修谨,剩下的就是相信莫修谨,然后等待消息。

就像凌墨萧远征一样,她除了做好准备的物资准备,凌墨萧带大军一走,她就什么忙也帮不上。

甚至他走这一年多,统共就收到两回信,一回是莫修谨带回来的,一回是姜宏带回来的。

她叮嘱李念鱼做好本职工作,自己也一样,除了幽州城扩建这件大事,再有就是,盯紧两个才学爬的小家伙。

特别是大宝,太好动了,一个不留神,不是撞到墙,哇的一声哭的震天响。

就是连爬带翻时磕到头,哭的跟割草机一样,还哄不好,非得他自己哭累不可。

小宝乖很多,但小丫头太懒了,就爱吃辅食,和躺在婴儿车里被人推着睡觉。

还必须是推着才肯睡,看到睡着了,婴儿车停下,立即就睁眼吭吭叽叽地表示不满。

冬素为了让她白天少睡,总把她和哥哥放一起爬着玩,但每次都是哥哥像一只快乐的修勾,边爬边笑。

妹妹像一只呆萌的布偶,眯着眼睛看哥哥疯,自己就是坐着不动。

沈冬素便拿玩具逗她爬着玩,奶娘很不解,王妃为什么非让孩子动起来?

姑娘爱睡觉有什么不好吗?白天就让她睡,睡醒了吃,小孩子不都是这样。

沈冬素耐心解释,因为她准备再出一本孩子早教的书籍,关于孩子几个月该会什么,都要详细写上。

“孩子半岁后添加辅食,不再全母乳喂养,免疫能力较弱,很容易生病。而运动能提高孩子的免疫力,让孩子身体更健康,减少生病的可能。”

“还有,多爬行会促进孩子骨骼发育,更有利于学走路。”

……

现在冬素最担心的就是孩子生病,龙凤胎到现在还没生过病,但婴幼儿期间高发的呼吸道感染,她时刻谨防着。

不带孩子去人多的地方,奶娘和婢女进出都要消毒,孩子用的东西全部都高温消毒。连她自己也极少外出,多是到花厅听官员汇报事宜。

在这个医药不发达的年代,养孩子真的要特别精心。医学院的医师多是军医,幸运的是白师父精通妇幼。

沈冬素给了白师父几个后世常见的,婴幼儿常用药方,让白师父研究成品药剂。

白师傅对医学院的成品药剂试验室,非常感兴趣。她所知的成品药种类非常少,没想到幽州竟然有这么多种!

她全身心地投入到研究儿童药上,再则就是,监督工部正在建的妇幼医院,这是给云谷医师们准备的。

今年幽州城除了扩城区,还要建几项较大的项目,其一就是妇幼医院,其二是沈冬素提出,庞先生参谋,李念鱼改进的一个项目。

沈冬素提议是在外城区建一个地标性的建筑,要在中心区,要高,像海湾处的灯塔。

要让百姓一到幽州,离得老远都能看到。

庞先生第一反应就是,建瞭望塔!幽州怎么说都是边城,城池得像军塞一样建,瞭望塔是必须要有的。

沈冬素觉得在城区建瞭望塔有点突兀,但庞先生说的也对,有什么办法能中和一下?

李念鱼一拍大腿,想到一物:“王妃之前让我造的钟表,已经有了实质性的进展,不如在城中心建一座巨大的钟楼。”

“即美观,又有瞭望塔的功能,还能计时。”

沈冬素大为兴奋,诚然这个地标有点抄袭的味道,但这个时代又没有欧州人来嘲笑她。

当即拍板,就建钟楼,按建佛塔一样的高度来,最少三十丈。

搞笑的是,她和庞先生到工匠学院看时钟的进展,然后发现所谓的进展就是,靠人力来转动齿轮,还得根据沙漏调整刻度。

庞先生忍笑夸奖,不错,最起码够大,放在塔顶,全城百姓都能看得清楚。

沈冬素无力捂额,这算哪门子的钟表?看来想造出真正的钟表,最少还要个百八十年。

她无力地问:“声音呢?到整点应该有声音的。”

李念鱼反应极快:“旁边挂个铜钟,到整点就敲钟。”

“那是不是还得请个和尚负责敲钟?”

“这到不用,咱们的人自己敲。”

沈冬素:……

你是被陈星耀传染了吗?反讽都听不出来!

总之,沈冬素要地标性建筑的目地是达到了,这座名为‘钟楼’,实则连钟都是人力转的,报时是铜钟撞的。

但够高、够气派,还兼具备庞先生要的瞭望塔的功效。

钟楼一带则建为市民广场,以广场为中心,是官方各机构,再分重工业区、轻工业区、居民区、商业区、军事区、流民区。

这个时候城中必须有军区,因为随时谨防着外敌来攻,或是内敌叛乱。

要是像后世一样,把军区建在远离市政的地方,敌人杀到家门口,士兵都赶不过来。

外城区的建设进度极快,先把几条主路修好,下水道挖好,一坊一口公用水井挖好。

沈冬素所想的自来水管道,还没法实现,不过李念鱼看过大受震慑。

决定成立一个小组专门研究这个自来水,希望下一次扩城时能成功实现。

对于扩城沈冬素除了偶尔和庞先生一起巡视一遍,能做的事情就是给银子,别的就不用她操心了。

她本来计划直接将幽州和基地中间一带,全扩城新城区,但算了一下,还是不行。

按这个距离,幽州城最少再扩五次,才能的基地彻底连接。

这个六月,她还要做的一件大事就是,主持夏收祭祀。

去年她有孕,请庞先生代为主持的。今年若她再不主持农祭,怕是要传出王妃重商轻农,重工轻农的传闻了。

她特地将祭祀的田地选择在军囤地,并且选择最繁琐的游农神祭祀。

就是抬着农神后稷的雕像,再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牌匾,从孤儿院挑一批年纪大点的孩子,打扮的花枝招展,捧着各种农作物,跟在农神像后面。

她则和农司官员,还有农科院的工作人员,大张旗鼓,像状元游街一样,一大早从城中游到城外,再到城郊。

沿途百姓皆是欢呼雀跃,一路游到军囤地,再跳摊舞祈祷,焚香祷告,祭祀神灵。

然后由凌王妃割下第一丛麦子,送到农神庙供着,正式宣布,夏收开始。

跳摊舞的还会有其他镇子或村子,请到镇上再跳一次,不过得花钱,跳一场最少也要几千枚大钱。

当百姓都愿意花这个钱,一家出几枚钱,就能请农神到本村来赐福,多好。

别说这是封建迷信,沈冬素太清楚了,在这个科技不发达的时代,信仰之力有多重要。

连皇家对祭祀都看的极重,尊佛信道的,凭什么要求老百姓不信神灵?

她要做的就是引导百姓的信仰,像信农神、城隍、菩萨这些,只要办个祭祀,全民热热闹闹地像过一次节的信仰,她是很支持的。

但像一些地方,有活人祭,像闽州每年海祭,又是用童男童女,又是献龙王新娘的。

还有一些祭山神,祭河神,也用活祭的。她是绝对制止!一经发现,就是死罪。

总之就是,不需要百姓花太多钱,不需要百姓贡俸,不会发展成邪教蛊惑民心的信仰,她默许存在。

朝廷规定的祭祀大礼,她尊重并执行。

但外来教派,但凡对百姓不利的,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