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小说网

零点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三国之仲氏太子 > 正文 第61章 千古第一骈文横空出世

正文 第61章 千古第一骈文横空出世(第2页/共2页)



为了确保万一,众人拿着喻氏长者默写的,和聂主簿记下来的先对照了一遍。

“这些字都确保对着吧?”

“对不对的,改天登门找袁将军直接请教不就完了吗?”

众人也不吃饭喝酒了,直接把案几上的好酒好菜都推到地上,让下人拿来竹简和笔,开始抄写起来。

一场豫章强族大姓们为试探袁耀而准备的宴席,就这么变成了小学生抄课文的现场。

当然这些土著里面,也有文化水平比较低的人,听不明白这篇骈文,也理解不了袁耀的抒情立意之处。

但见学问最高的喻氏长者和谌礼两人神情极为凝重,而且在场大多数人都对这篇骈文赞不绝口,这几个土包子也只能假笑着附和众人。

今天,对豫章郡来说无疑是意义重大的一天!

只要读过几年书,胸中有些许点墨之人,在读过袁耀版的《滕王阁序》后,都会手不释卷,赞其胜过所有骈文!

一时“洛阳纸贵”提前在南昌上演,实际上别说买不到本就珍贵的纸张了,就连一向供过于求的竹简居然短短几天就直接脱销了。

要知道江南之地不缺竹子,而豫章士人稀少,用作书写的竹简从来不缺,但就短短三天,市面上已经是看不到竹简了。

甚至有奸商敏锐地嗅到了商机,大肆囤积便宜的竹简,雇佣了一批寒门庶子抄写了十几大车竹简的《滕王阁序》,然后立刻分三路运往中原、荆襄、吴越之地去贩卖。

因为袁耀当时没有对此文命名,豫章土著们一合计,先将其暂称之为《豫章赋》。

众人请教袁耀时,袁耀也没异议,毕竟现在还没有滕王阁,这个丐版《滕王阁序》只能改个名字。

《豫章赋》后来一经流传到中土士族圈子,立刻成为了所有文士、名人瞩目的存在。

据说第一批运《豫章赋》竹简到中原贩卖的奸商,最高一份竹简卖出了一万钱的价格!

当然,现在的袁耀还没有意识到,这篇《豫章赋》会使他在中原士族中声名鹊起,会给他的形象带来多么大的提升和改变。

《豫章赋》横空出世的当夜,谌礼和徐宗就联袂而至,主动示好袁耀。

谌礼本就是博学之人,著有《书仪》十二卷。

徐宗则自命为豫章第一大儒,与当世大儒孔融交好。

两人是整个豫章郡除了喻氏长者外最为笃学之人。

因此在刘磐和袁耀之间,这两人更倾向于“腹有文墨”的袁耀。

袁耀也知道光是“腹有文墨”,并不足以让这两人背后的宗族势力倒向自己。

便是带着这两人,在自己军营中巡视了一圈。

袁耀手下虽无名将,但却有一位担任过西园八校尉的老将指点练军之法。

那就是助军右校尉冯芳!

吕岱本就是良将之才,加上这位统领过大汉禁军的老将在旁指点,练起兵来自然差不到哪里去。

而且袁耀也去过了刘磐军中,为争一扇猪肉,一个屯左右两队的士卒能自己打起来。

只要这两个人眼睛不瞎,都能看出来哪支军队更军纪严明。

除了展示“手中有兵”,袁耀还要展示自己“胸怀韬略”的一面。

参观完军营,便是拉着谌礼和徐宗进了主帐,一番密谈后,两人便欣喜而归。

第二天,谌礼和徐宗,便再次叩营拜访。

这次还带来了熊、聂、王、罗、章、莫六族之人,还把一向不慕功名的喻氏长者也哄骗来了。

也是在自己主帐,袁耀说出了自己接下来要做的事。

那就是三分豫章郡!

袁耀打算将偌大的豫章郡,分为三个郡,各置郡守、郡丞和都尉。

分豫章郡南部,以庐陵县为郡治,设置庐陵郡。

分豫章东北部,以鄱阳县为郡治,设置鄱阳郡。

剩下的西北部,则仍以南昌为郡治,延续豫章郡。

“我豫章郡,乃千里大郡。论地域之广阔,堪比中原的一州之地!”

此时的豫章郡,其实就是一整个现代的江西。而中原的青州、徐州、兖州也差不多是一省的大小。

“论人口户数,我豫章郡人口最多时,有近五十万户、二百万口。除了南阳、汝南二郡,哪个郡的丁户比我豫章还要多?”

“而且自黄巾之乱以来,中原十户六空,百姓多死于天灾人祸,也有往别处逃难的。而我豫章郡四方清晏,仅有瘟疫流行,并无战争之人祸,人口并未折损多少。”

“现在如果再统计一遍丁户,想必我豫章郡户口人丁,必然超过南阳、汝南二郡了!”

“如此地广人众之大郡,仅靠一个郡府治理,如何能使百姓安居乐业?”

袁耀说到这里,众人也听明白了袁耀要三分豫章郡的理由了。

“我等生来就是豫章之民,死的时候又怎能为他乡之鬼?”

“就是,到时候编族谱,入祠堂时牌位怎么写?总不能我父亲是豫章郡民,到我这一代却成了庐陵郡民了?”

王氏和罗氏的人立刻站出来反对。

这两人分别是南昌县的县丞和豫章郡主记,但其背后的家族根基在鄱阳和庐陵。

这个时代的世家大族,都擅长两头下注。比如颍川荀氏,就在袁绍和曹操两头下注。

当然最知名的还是琅琊诸葛氏,直接魏蜀吴三头都下注。

豫章这些强族大姓们,自然也有两头下注的。

袁耀微微一笑,这些人的反对在他的意料之中。

“世上无亘古不变之事物!”

“就好比这豫章郡,三百多年前并不存在,乃是汉高祖分九江郡而置的!”

“再往前,九江郡也不存在,这里不过是吴楚两国交界之处。”

“或许再过几百年,世道会变得连郡这一级府衙都不存在了!”

王氏县丞冷哼一声:“世道变化,与我无关。”

“袁将军出身显赫,汝南袁氏名族声望,海内无出其右!诸葛府公的太守之职,也不过是尊父一句话就能任免的。若是将军想强行分郡,也不用和我等商量!”

这王氏县丞却是把袁耀当成了以势压人之辈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