侜县
已经是腊月二十八了,整个侜县的人民都在忙着蒸年馍。
蒸年馍可是大事,作为过年走亲访友的必不可少礼品,侜县人对蒸年馍这事也格外的重视。
军嫂们随军时间不短了,也入乡随俗,学着本地人一块蒸年馍。
苏染染见此,也没有搞特立独行,到了年二十八这天,同样做起了年馍。
军嫂们怕她一个南方来的不懂,还特地上门来指点她了。
馍说白了就是馒头,在西北地区一般叫做馍。
不过蒸年馍也不单单只做馒头,还会做一些包子。
包子的馅料有甜的也有咸的。
咸的一般用红白萝卜、粉条、豆腐拌匀做馅,在包的时候,里面还会放入一片指甲盖大小的肉片。
这样就能保证每个包子都能见到肉了。
别小看这指甲盖大小的肉,所有的包子做下来也要费差不多半斤肉,家里人多的,馍做得多,指不定就要用上一斤了。
除去包饺子需要用的肉,剩下的基本都用来蒸年馍了。
可想而知,这里的人对蒸年馍有多重视了。
甜的馅料一般用红薯和红豆蒸熟了,加点糖精碾碎拌匀。
家里条件好的就用上红糖或者白砂糖。
而这两样是需要票才能买到的。
军嫂们的生活条件比村里人要好上许多,一般都会买红糖或者白砂糖。
苏染染这些都不缺,自然都是用好的。
前几天她收到的包裹果然不是平舟岛的,而是京市丁玉珍寄过来的。
有给龙凤胎周岁的礼物,也有一些寄给她的营养品和食材。
虽然署名是丁玉珍,字迹却明显不是她的。
不过对此苏染染也没觉得很奇怪,毕竟自己妈在科研所。
有可能是她警卫员代寄的也说不定。
只是对于她能这么快知道自己的地址,苏染染还是有些惊讶的。
不过不管怎么样,收到来自亲人的包裹总归是一件开心的事。
这不,今天包包子,里头的一些干蘑菇恰好就能派上用场了。
一旁的周玉娟正在帮苏染染揉面团,她年馍一向蒸得早,前天就已经蒸好了,还给苏染染送来了几个。
此时揉着面团,她又忍不住讲起了八卦。
“你们看到没?方芷柔的脚好像已经好了,我今天看她都敢骑车了。”
闻言,谢芳舒有些惊讶。
“这么快?不是说崴到了吗?”
老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她怎么才半个多月就好了?
“谁知道呢?我之前还看她打着石膏呢,一副伤得很重的样子。”
周玉娟忍不住撇了撇嘴。
现在整个家属院谁不知道方芷柔就是个面甜心苦的?
说不得她那脚也是装的,根本没有这么严重。
“祁芳,你跟她家住的近,你说她这么急着骑车是要去哪?”
谢芳舒一脸八卦的朝祁芳问道。
可祁芳每天忙着妇联的事,又怎么知道她到底要去哪里?
而一旁的苏染染,听着她们议论起方芷柔,脑海里却忍不住闪过那天路过她家时,无意中听到她嘴里吐出一个很违和的词语。
苏染染原本就是这个年代的人,经历过知青下乡到改革开放再到网络时代。
自然很清楚有些词语原本是没有的,后来是在网络盛行的时候才突然流传开来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