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港上,鱼和虾都是紧俏货,在后世广受喜爱的螃蟹和贝类反倒因为肉少,没什么人要。
“这些他们今天下午换不出去,死了的就不能要了,没死的也只低价换给黑市的海货贩子,所以你尽管还价。”崔静小声说道。
说着她还拉着唐筱筱走到一个摊子前。
“这些刀鱼怎么换?”那些大概有两三斤的样子。
“两尺布票。”那摆摊子的妇女说道。
“半尺。”崔静说道。
唐筱筱错愕的看着她,静姐,你怕不是在抢啊。
“一尺。”妇女举起一个手指。
崔静拉着唐筱筱就要走,
“好好好,半尺就半尺。”妇女见她要走立刻同意了。
崔静给了一张布票过去,妇女微笑着给她装好放在背篓里。
“这么便宜?”
“这不便宜了,我跟你说,我要不是家里有地方换票,这半尺布票才2毛5,一般人是不会用布票换的。”崔静耐心的说道。
“你们老家没有海吧。”
唐筱筱摇了摇头,京市和湘省都没有海。
“海货不值钱。”
“”
“你打算用什么东西换?”崔静问。
“我带了两个半斤的红糖,钱和票都拿了。”
“打算换什么?”
“虾、螃蟹,我也不知道,都行吧。”唐筱筱有些懵。
看到崔静还价的情形,她都不知道该怎么换了。
“走,跟我来。”
崔静拉着她到了一个海货多的摊子,用这一斤红糖给她换了差不多一背篓海鲜,大部分是大虾,还有几斤梭子蟹,和几斤刀鱼和黄鱼。
从海港回到停自行车的地方,唐筱筱都没有回过神,这物价让她这个上辈子在这个年代生活过的人,都有些懵。
崔静朝她笑了起来,“只要是开海,我们家属院每月十五,可以去赶海,让你爱人带你去一次就知道了。”
这个年代海洋没有被污染,海洋物产丰富。
渔民们赶海很有技巧,上交给公家的都不止唐筱筱这一背篓的。
但是以工分算的话,每天满工分才几毛钱,而一斤红糖,不说糖票,光钱都要1块。
“如果去菜场买的话,那肯定就贵了,而且鱼都是限量的。”
唐筱筱点点头,这个她知道,鱼类确实规定了每个户口只能买多少。
两人骑着车回去,她才知道崔静家里有个五岁的姑娘。
已经上家属院的育红班了,和刘军的孩子是同学,也难怪她对他们家的情况这么清楚。
一路上,崔静还告诉她怎么制作虾干,这样她的那些大虾也不怕放坏了。
海鱼处理好以后,用盐抹一下,像冬天放几天是没问题的。
回到家属院,两人又遇到了金玉梅。
“我说,现在的小媳妇啊,天天的骑着自行车出去瞎逛悠,一点也不知道男人赚钱辛苦。”
这话一听两人都知道说的是她们,当然唐筱筱更明白这是针对自己。
为啥上午的时候,金玉梅没有酸,到了下午见着唐筱筱就开始了呢?那是上午没有完全了解唐筱筱的情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