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民们,引来他们的阵阵惊呼。
比如每个月发工资啊,每天只用干五个时辰的活儿啊,还有专门的公休日可以不用干活啊之类的。
这一套俗称叫做画大饼。
当然了,有些人用这招是欺骗,大饼只能看不能吃。
兰芳这边要好多了,是真实存在的大饼,能看也能吃,只不过吃之前需要经历一番波折就是了,正是所谓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三十三个行动小组传回来成功的消息,平局每个行动小组初步组织起来了三百多个壮丁为核心的庄户群体。
就目前来看,他们加在一起已经超过一万人,这一万人是最初的新国民,也是比较靠谱的有战斗力的武装团体。
在一定的军事技能训练之下,如果兰芳军队将来登陆展开进攻,他们是可以充当内应、展开响应的。
另外,除了从基层拉拢流民和佃户这些最具备反抗精神的人加入并加以组织,行动小组也注重调查地方具体民情状况,并且注重拉拢一些仇恨清政府的人进入兰芳集团之中。
比如某些地方上有点良心和善心的人因为看不过去官府欺压良善,于是挺身而出对抗官府,要和官府打官司,但是被官府无情地摁在地上摩擦。
这种情况就和兰芳的教育总长陈罗孚的情况很像。
总有些读书读坏了脑子的读书人真的相信儒家那忠孝节义的一套,傻乎乎地去维持正义、广大理想,然后被深谙世界法则真相的官僚们吊起来打。
秀才、举人的身份并不能保护他们,他们一样会被降维打击,家人朋友也会遭难,甚至下场会比一般老百姓更惨——统治者需要杀死这群异类来震慑其余人,以免更多的异类冒出头来危害到统治集团。
所以可以说这些人对朝廷是充满了痛恨的。
于是乎,每当地方上出现这样的情况,当地的行动小组就会组织人手,动用各自的人脉关系,全力搭救。
或者贿赂,或者干脆劫法场。
反正两广和福建多山地,官府统治无法深入到深山老林,救了人就往深山老林子里钻,官府想追也追不上,更不敢进去,最后只能欺上瞒下草草了事。
而这些痛恨清政府的人就会被兰芳集团保护下来,过一阵子隐姓埋名改头换面来到行动组的根据地,成为兰芳的一员,走上反抗清政府的道路。
这群人往往也是农庄里最积极、最有战斗力也是最不怕牺牲的一群人,被行动小组倚为骨干。
因为清政府的高压统治,类似的罪犯还真不少,或者主动成为反抗者或者被动受难,受害者数不胜数,所以被兰芳势力悄悄营救出来的人也挺多。
泉州的某个行动组的组长罗阳甚至还冒着大风险救下了一个文字狱受害者的家眷,把他的妻子和三个儿子救了下来,带到了深山老林里躲了两个月,避过了风头,这才把人带回了农庄。
这娘四个也就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兰芳的一份子,三个小子咬牙切齿要给父亲报仇,要杀光狗官,还要找皇帝老儿讨个说法,天天勤学苦练报仇的本领,那叫一个积极性爆棚。
可以说兰芳的这一策略是十分成功的。
借助宗族身份和械斗的需求发展各自的武装,又借助大地主、员外的身份在地方扩大势力,站稳脚跟,增强影响力,遂逐渐打开了局面,走通了这条以底层为反抗主力的道路。
名义上是为了生存和宗族而积累力量,但实际上这些接受了兰芳新思想熏陶的人们对于宗族之类的说法是挺不感冒的,他们觉得这样搞格局太低了。
年轻人,应该把格局打开。
比如造个反、砍个皇帝的脑袋瓜子,这样才算大格局的行为。
对吧?
至于那些中上层的普通读书人和科举集团,在赵学宁看来,他们中除了少部分人真的讲究个人尊严和精神需求,会比较早的投效兰芳势力,大部分人也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儿。
光脚的不怕穿鞋的,穿鞋的还真是怕光脚的。
指望他们在兰芳彻底压倒清政府之前出多大力,那是别想的。
最开始,这群既得利益者应该会站在清政府那边和兰芳为敌,甚至还会有不少人为清政府殉难,直到兰芳彻底展现出席卷天下的气势。
然后这些家伙就会滑跪而来,以求在新的国度里取得一定的身份地位。
对于这群被康雍乾三代政治生物用权术打压到几乎苟且程度的既得利益者,赵学宁十分看不上眼。
他有自己的兰芳基本盘,虽然比较小,不足以统治整个神州大地,但是只要给他时间,他是可以培养出足够的行政人员的。
就算人不够用,到时候需要从清帝国本土选择行政管理者,那肯定也是从最早投效的这批人里面优先选择,至于最后才投效的,没他们的位置。
搞不好到时候赵学宁还要重新整顿土地,这群家伙会成为新国家的祭品也说不定,所以既然下层路线走得通,那就去走下层路线。
以带清不做人的统治方式,他会自动地把反抗者推到兰芳这边来,兰芳甚至不需要怎么发力去宣传,坐着等,都能等到一大批合格的“复仇者联盟”。
不过在兰芳势力急速发展的同时,赵学宁也注意到了清帝国基层社会的真实情况,搞清楚了乾隆盛世的底色。
说白了,文字狱这种高压政策是针对一小部分人的,盛世也是相对于一小部分的人来说的。
整个清帝国的中上层和底层其实是两个生活状态。
中上层在他的文字狱高压统治下都已经过了敢怒不敢言的状态,进入了麻木的状态,只知道对着弘历俯首帖耳,顺着他的意愿放弃思考,成为他的纯净的帝国子民。
但是底层贫民饭都吃不饱,还是挣扎在生死线上下,对于各项政策的反应并不敏感。
弘历老儿再怎么牛逼,再怎么威压天下,他也无法从根本上让每一个人都服从于他的意志,他对于基层的统治并不绝对,这一点,从遍布整个清帝国民间的这个教那个教就能看出来。
除了白莲教啊天理教啊这些大名鼎鼎的存在,什么青阳教、白阳教、八卦教、无为教、黄天教、大乘教、红阳教之类的数都数不清的教派那是如群魔乱舞一般存在于清帝国的民间社会之中。
这个教义那个教义,这个教主那个教主。
那这也不能怪社会上的人们愚昧,主要文字狱把正统读书人给整麻了,人们想要正儿都要担惊受怕,生怕给文字狱降维打击,谁还敢搞什么文化普及?
读书人们不去占领底层市场,那带清民科——牛鬼蛇神们自然粉墨登场,抢占底层市场。
说的难听点,三十年文字狱之后,带清大街上随便扔块砖头,砸死十个人,得有五个和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教派有关系。
这些教派大部分都是被别有用心之人拉起来宣扬迷信思想顺便敛财之用,其创始人主要就是一些脑子比较灵活但是没有门路向上发展的人搞起来的。
这群人聪明一点,但是没有办法读书或者读书卷不过那些卷王,又不甘吃糠咽菜,于是另辟蹊径,利用人性的弱点大搞封建迷信,宣扬自己的教派。
渐渐发展起来之后就从信徒们手上收取供奉,赚穷鬼的钱,由此发家致富。
还真别说,这年头这些神棍们还真的挺有市场的,因为不管人多穷多辛苦,总还是有那么一丢丢精神需求的,一个人只有一丢丢,一群人就有好大一丢丢,足够满足一些神棍的享受欲望了。
因为这群人大多数以敛财为目的,并没有反抗清政府的意思,而且有些还会给官府一些好处,地方官也乐得多一笔额外收入,所以对此也就没什么兴趣加以管理。
于是这些教派越来越多,搞得地方上一片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景象。
然而最终让清帝国走向衰败和覆亡的危险因素也就在这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繁华景象”中悄悄地酝酿着。
————————
ps:今天吃面懒得开新的午餐肉罐头了,结果吃起来很是不满足,明天果然还是要开一罐新罐头,不能嫌麻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