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窑的生意反倒火红了起来,最先热衷于这些透明玩意的不是江浙富户,反倒是各地藩王。
既然福王能用,凭啥他们不能用?一时间揣着大量金银的藩王家人纷纷云集于京西,还有托人与王安联络的,试图能加个塞早些买到成品。
divcss=&ot;ntentadv&ot;倒是自鸣钟和望远镜的生产不见起色,不能怪工匠们偷懒,而是洪涛瞎指挥。他又让陈矩从内官监找了十名宦官工匠,跟着手艺比较精湛的宦官工匠当学徒。
但只让学三个月,然后再换一拨,这样一来产量和质量肯定受到了极大影响。陈矩也问过为什么要这样做,洪涛回答说自鸣钟虽然是东宫造出来的,却不能忘本,更不能独吞。
等有朝一日从内官监的工匠里选出了合适人才,就会把所有手艺倾囊相授,然后把生产自鸣钟的生意交给内官监和银作局操办,报答父皇的养育之恩!
面对这么无耻但又一本正经的回答,老奸巨猾如陈矩、田义之流也不得不做出感动状,连声称赞太子纯孝。至于说心里信不信,爱信不信,反正洪涛就拿假话当真话说,天天说、月月说,说的还特别真诚,早晚会有人信的。
“太子所云之社会、国度,老朽闻之未闻却向往之极,有生之年不知能不能得见!”其实已经有人信了,比如李贽。
这个老头自打到了四夷馆,隔三差五就会和太子见面,而每次见面都要争论一番。话题从一开始的四书五经逐渐扩展到朝政甚至祖制,结果有输有赢。
但太子依旧是太子,李贽却越来越不像李贽。具体表现就是不再轻言生死,积极配合太医诊疗,甚至主动询问如何能延年益寿。
为此还采纳了太子的建议,每日晚餐之后坚持出门快走,从几百步到几千步。不到两个月,身体居然眼见着有了增强的起色。
这下连带利玛窦和四夷馆里的一些人也跟风了起来,经常一大群人围着翰林院转圈。有道是法不责众,即便有人看不顺眼却也无可奈何,总不能连路都不让人走吧。
是什么事情让生无可恋、坦然赴死的垂暮老朽突然间变成了珍爱生命、精神矍铄的老者了呢?两个字,希望!
人没有不怕死的,但有些人会厌烦活着。他们不满足于仅仅维持生命体征,还需要更高层次的营养,比如精神追求。一旦这种营养没有了,就会对生毫无眷恋。
洪涛恰恰满足了李贽的精神营养,一肚子关于哲学的知识哪怕仅仅是肤浅的、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依旧能给几百年前的思想家带来极大的启发和冲击。
有了这么多未知和模模糊糊的概念,就像是拼夕夕的最后一刀、初恋情人的回眸一笑,让人舍不得撒手闭眼,总想去研究一下为什么,然后就忘了大多数烦恼。
精神力,往往能左右人的身体状态。整日里焦虑不安,会让身体机能加快衰老,免疫力大幅度下降。天天充实快乐,在一定程度堪比抗生素和靶向药的效果,还不带副作用。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