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小说网

零点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苟在手术室加点升级 > 正文 第267章 病例讨论

正文 第267章 病例讨论(第2页/共2页)

,毕竟,因为这项手术的特殊性,需要对神经功能康复比较好的药品。”

divcss=&ot;ntentadv&ot;“即便是一些进口药品,如果对神经功能的康复比较有效,是不是也能引用进来?”

听到钟康罄副教授这个问题,其他人都或多或少有些沉默,这是因为,华国的药物原创开发,的确不如外国,但如果在这全新的领域引用外国的药物,会不会被人说闲话呢?

毕竟,这全新的领域由华国的团队进行拓展开发,如果还需要进口药品,进行后续的药物治疗,会不会有些……拉跨?

其他人面面相觑,这个问题,终究还是需要方闲来拍板决定。

“合理用药方面的话,我觉得还是可以探索一番。”其他人各有思忖,方闲却点了点头,算是默认了钟康罄的话。

“虽然现在咱们正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找到最优质的术后合理用药,但毕竟关系到术后患者的身体健康,自然是以恢复更快为先,进口的药物又怎么了?”

说到这,方闲的语气渐渐平淡,继续慢慢说道:“再说了,做研究这一行当,最重要的是什么?实事求是呀。”

“不能因为咱们需要进口,就不敢承认国内药物的原创开发能力……”

“另外,这一个月的手术下来,的确有一些小问题需要注意,那就是咱们的分工问题,要有一个明确的分工体系,一个萝卜一个坑,到时候就算有什么突发问题,也能及时应对。”

接下来,就是按照其他人的职能擅长,开始分配起各自的手术工作。

杨镂关的手术技能,应该是在座除了方闲之外最高的,所以,他便负责手术中的清创,清创术相对复杂,有初次和再次处理伤口之分,在清理伤口时,还需尽可能保留重要血管、神经和肌腱组织,精细操作,就需要杨镂关来进行。

至于钟康罄与秦泷,负责相应分管科室解剖学功能重建。

方闲的任务更重了些,作为团队开发系统的主心骨,在各个方面,方闲都需要格外留意,所以,他负责解剖学宫灯重建的随时修正或指点,另外,还需要负责神经转位、缝合、栽种等方面的操作。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嘛!

而李球,只是负责继续教学缝扎理念在肌腱直接封和操作中的应用,还在学习阶段,不能过多要求他,压力的确能够使人进步,但不能太大。

这次的病案讨论,持续了十几分钟,关于手术全程以及后续出现的各个问题,都搬到了众人面前,大家一起讨论应对方法,经过众人讨论得出的解决办法,也能更快投入实际中去。

也就在这时,会议室的门被人敲响。

在会议中突然造访的,是医院医务科和科研科的团队,听到方闲他们在这里进行分析总结,便亲自过来讨教。

虽然在别人会议进行到一半突然造访,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但他们既然来了,就说明一件事情,那就是医院相当重视这件事,所以才会让医务科与科研科的团队过来讨教。

这样一来,会议室就成了两极分化,原本还是面对面坐着的几人,现在都坐在了同一侧,而医务科与科研科的人,则是坐在了对面。

“方医生。”一个看上去能在科研科说得上话的人笑眯眯开口。“你们团队进行的新型科目开发,如果有遇上什么问题,我们科研科肯定会鼎力相助,都是一个院的,有什么困难都可以及时提出来。”

同时,医务科的人也表示了态度:“没错,新型科目的开发本来就是需要步步谨慎,咱们各部门协调合作,一起讨论讨论,对接下来的发展也有好处,对吧方医生?”

听着他们说的话,方闲搬出了自己一贯的应付说辞:“那是自然,开发新型科目可不简单,如果有需要的,我肯定会寻求你们的帮助,一个团队的力量毕竟还是太小,如果有其他人愿意帮助,那自然是再好不过了。”

“不过,现在的科目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耗时耗力的方面太多了,如果没有相关经验,确实帮不上什么大忙,如果一群人面对一个问题急得焦头烂额,那不是浪费时间嘛。”

话里的意思很简单,作为新兴科目,连他们都还只是起步阶段,就算其他人有心帮助,估计也帮不上什么大忙,而且,如果遇上一些新问题,不但帮不上忙,还有可能带来麻烦。

所以,精神鼓励可以接受,但实际上的帮助,就免了吧。

不过,刚好各领域的人才都在这里,方闲有了新的想法,那就是趁着这个机会,做一个后续发布会的模拟,他们这个团队成立有一段时间,工作进度也稍有发展,发布会上自然不能失误。

既然是发布会,就需要有一个人作为团队代表,原本方闲是这个代表的不二人选,但要说理论方面,团队里谁能比汪洋更强呢?所以,他自然而然就获得了代表的位置。

这是一个抛头露脸的机会,虽然杨镂关不太服气,但汪洋是最适合的一个,他不得不服。

会议室里,汪洋站在桌前,开始对团队新兴科目的发展做出简短介绍,这不仅仅是在模拟后续课题发布会,更是要把他们的工作进度,说给医务科与科研科的团队来听。

都是专业人士,就算各自分配的职能不同,他们也能听出方闲团队在新兴科目上的发展。

尤其是对手术后续的观察处理方面,更是做到了事无巨细,虽然麻烦了点,但成熟的医疗体系,不就是靠着庞大的基础数据堆积起来的吗?

听了汪洋对接下来的工作进行叙述,如果有不恰当的地方,其他人也会主动指正,这不是挑刺,而是为了让接下来的课题发布会更加严谨。

但能指出来问题的,也就有方闲一人,就算杨镂关听得仔细,想从汪洋的口中听出来什么漏洞,但到最后,除了方闲之外,他也没有找到什么漏洞。

只能无奈承认,理论方面,汪洋还是蛮厉害的。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