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小说网

零点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年代:四合院里的手艺人 > 正文 第77章 衣服不好,起球

正文 第77章 衣服不好,起球(第2页/共2页)

sp; 徐得庸笑着道:“够了,今个赚了两块多,加上之前修钟和我攒的,绰绰有余。”

徐南氏脸上露出笑容道:“好,你能攒下钱没出去乱花,奶奶很高兴。”

……

吃完饭,徐得庸看了眼放在家中的戏匣子,索性抱着去后院,花了半个小时给聋老太太装上。

院里的小屁孩听到动静,对看热闹自然是乐此不倦。

等装的差不多,一大妈也笑呵呵的过来,和聋老太太聊着天,看徐得庸接上天地线。

调试好有了声音,徐得庸将耳机递给聋老太太道:“老太太,您听听吧。”

“好好好……。”聋老太太脸上笑成了菊花道:“你个孙子不错。”

徐得庸笑了笑道:“您老别拿拐棍打我就成。”

聋老太太道:“你不做坏事,太太打你干嘛。”

“得嘞!”徐得庸道:“还有件事,这天线回头到了春夏打雷的时候要把线头摘下来,不然雷电有可能顺着天线下来。”

聋老太太郑重点头道:“我记下了,打雷的时候不听。”

徐得庸下午出车没走远,就在北新桥、鼓楼、德胜门一带转悠拉客。

老话说得好,“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北新桥的台阶磨不平”。

北新桥没有桥,就像老婆饼没老婆。

其实北新桥原本是有一座石桥,后因妨碍人们出行被拆除了。

而此处最神秘的就是那关于精忠庙内“锁龙井”,“小日子拉铁链”,以及后来“地铁绕道”的传说。

等明年北新桥扩宽时,精忠庙被拆除,“锁龙井”被填平,井里的铁链子也被工人们拉了出来,铁链子确实很长,不过也就是三米多。

当然,井底更没有锁着的蛟龙。

等傍晚的时候,他先去交道口拿了烧制好的套筒炉瓦,顺便要了些耐火土,又去杂货铺拿炉子。

那工作人员自然还认得徐得庸,见到他来了便笑着道:“同志您来嘞,昨个就做好送过来了,您瞧瞧,这做的不错吧?”

徐得庸走到做好的炉子边,伸手抬了抬,嗯,不错,有些分量,这时候还是比较靠谱。

他点点头道:“可以,我再买四节耐灶烟筒加一个两个弯头,您给算算拢共多少钱吧?”

竖着两节,横着一节伸不到廊道外面,必须再加一节。

工作人员不好意思的笑了笑道:“之前和您说炉子不超五块钱,我话有点说大了……,得,既然您买四节烟囱,那炉子就按五块钱算,不瞒您说,五块钱我们就是义务劳动。”

“那谢谢您嘞。”徐得庸咧咧嘴道。

自己这次真的“大出血”。

炉子五块,烟囱四块,两个弯头四毛,十二眼蜂窝煤摸具一块八,一共是十一块二,哦,还有六毛的套筒炉瓦。

除去两块钱订金,徐得庸又付了九块二,身上的现金急剧缩水。

将东西都放到车上,徐得庸又去隔壁买了一百块蜂窝煤,一块两分四,又花了两块四。

路不远,人家用平板免费给送。

等徐得庸带着东西回去,顿时引起院里人的注意。

院里几个半大小子围上来看稀奇,他心中一动道:“需要五个人搬蜂窝煤,每人搬二十块,搬完每人一颗糖。”

“我我我……。”闫解旷眼睛一亮立即举手道。

“得庸哥,我……。”刘光福毫不落后。

……

拉蜂窝煤的汉子一脸笑呵呵的看着。

徐得庸点了闫家、刘家两兄弟,以及院里另一家的小子,都是十岁左右。

还有两个五六岁的没被选上一脸失望,实在是徐得庸怕他们拿不稳给摔喽。

徐得庸抱着炉子回到家,在廊道收拾出一片空道:“蜂窝煤就放着,都码的整整齐齐,摔坏了没糖吃。”

“是,得庸哥。”

五个小子满口答应,充满干劲。

第二趟徐得庸抱着烟筒进院,阎埠贵眯着小眼睛道:“哟,得庸,这是买了烟囱炉子?行啊,小日子一天一个样。”

徐得庸笑着道:“嗨,三大爷您说笑,我听人说烧蜂窝煤比烧煤球节省三分之一,我一算账肯定亏不了,这不便买回了。”

“真的能节省三分之一?”阎埠贵一听眼睛亮了,心中小算盘顿时打的“噼啪作响”,随即道:“那一年差不多就能把炉子钱省出来……,嘿,你先烧烧看,要是真像你说的,三大爷也改烧蜂窝煤。”

徐得庸道:“成啊三大爷,烧什么还不是个人的自由,我这先忙了。”

“哎,您忙着。”阎埠贵连忙道,随即又开始掐指细算起来,他得算到分厘,节省的事不清不楚可不行。

易中海看着徐得庸抱着这么多东西放在门口,嘴角隐晦的抽了抽道:“得庸啊,你这套炉子不便宜吧!”

徐得庸咧咧嘴道:“一大爷您说哪里话,为了省钱我这连老婆本都砸进去了。”

易中海:“……”

这话怎么听着这么矛盾?

徐得庸说着话没有停下,又出去将三轮车搬进院子,将蜂窝煤模具和套筒炉瓦拿到家门口。

徐南氏出来看的直皱眉,不过她已经说了这事徐得庸做主,也只能忍下到嘴的话。

这段时间证明,自己的孙子不是在瞎搞!

五个小子煤球也搬得贼快,搬得时候小心翼翼,回去的时候脚底就像踩了风火轮。

男孩子嘛,尿尿都要比一比,更别说干这种有奖励的活。

徐得庸站在院门口,看着平板车最后两个蜂窝煤被被闫解旷搬走。

院里响起刘光天得意的大喊道:“得庸哥,我第一个搬完。”

“我也搬完了。”

……

徐得庸笑着送别拉煤的汉子。

回到院里,几个小子满手黑乎乎,眼中带着期盼仰头看着他,最小的闫解旷似乎还抓了一下脸,脸上多了三道杠。

他笑了笑,掏出糖果每人兜里塞了一颗,夸奖道:“不错,都是能干的小工人。”

“嘻嘻,谢谢得庸哥。”

“谢谢得庸哥……。”

“谢得庸哥,有糖吃喽……。”

……

几人七嘴八舌的开心道。

看的徐得庸有点于心不忍,感觉自己有压榨“童工”的嫌疑,于是一人又给塞了一颗。

几个顿时乐的没边,闫解放眼珠子一转,小声道:“大家就说一颗啊,不然还得分出去。”

正在开心的几个小子愣了一下,立即齐齐点了点头。

徐得庸不禁笑着微微摇头。

这言传身教的机灵劲,不能说像,简直一模一样的……。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