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小说网

零点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 正文 第五百一十四章 沿途的风景

正文 第五百一十四章 沿途的风景(第1页/共2页)

汴梁火车西站,往来行人不多。

毕竟关中经过唐朝过度开发,又经历五代十国,经济人口大幅度下降。

虽然这些年大宋一直在努力改善这个情况,可相比于其它主要城市的建设进程,长安的进度还是远远赶不上。

不过赵骏之所以先修成都到长安,以及长安到汴梁的铁路系统,为的就是促进关中的发展。

因而等关中地区治理好了,人口密度上去,经济自然也就能迅速繁荣。

上午辰时初,在卫队的簇拥下,车队抵达了西站。

赵祯这次出行的卫队规模并不大,贴身仪仗队一营五百人,然后周边随行卫队两千人。

加上曹皇后、两个公主和一些服侍的宫女太监,约两千六百人左右。

刚好是一辆载重为二十四节火车车厢的满额人数。

赵骏夫妇也去了。

不过儿女却是没有带在身边。

事实上赵祯也只带了两个年龄比较小,才四五岁的公主。

其余子嗣都在汴梁读书,老大赵昉今年16岁,刚升到汴梁第一高中读高一,老二赵昕14岁,去年九月刚升初三。

现在赵祯有三个儿子,五个女儿,跟他老爸宋真宗赵恒比起来,简直是儿女满堂。

而赵骏就一儿一女,儿子赵昙于庆历二年八月生,比景佑四年七月出生的赵昉小四岁,比庆历元年出生的赵昕小一岁,现在也同样在汴梁初中读初二。

除了儿子以外,女儿也基本都在读书的年纪,不管是赵骏的女儿赵清韵,亦或者赵祯的女儿赵清晗她们,要么读小学,要么在读初中。

因此在这个大家都在读书的年纪,那自然不可能搞什么特殊,出去巡视还带着正在上初中高中的孩子,便暂时只能这样。

正是上学的时候,火车站附近有不少穿着校服的学生。

赵祯从马车上下来,由于他的特殊性,周围人群都被隔开,不过虽然离得远些,却远远地见到很多学生如小溪汇聚成河流一样,向着西城门外的汴梁一所初中而去。

如今城里除了汴梁第一中心是当年赵骏来的时候,由政制院一手操办起来的第一所在内城的学校以外,其余学校,全都在城外。

外城到现在都没有一所高中和初中。

没办法。

大宋的基础教育发展得比较晚。

从景佑三年建的第一所学校开始,直到七年后的庆历三年才兴办第二所。

到如今全汴梁有高中三所,初中十二所,小学五十多所,也是最近几年教育发展迅猛才建立起来的事情。

偏偏庆历年后,汴梁内城和外城的房价涨势过于迅猛。

而要想建立起一所初中,至少也得占地十亩,要想建一所比较好的初中高中,怎么样也得占地上百亩。

像赵骏当年读书是跟着爸妈去了长沙,爸妈在长沙打工,他的小学成绩非常出色,去了长沙最好的初中,母校占地面积达到了115亩,可见办校需要的场地多大。

以汴梁内城和外城的房价,教育部想申请在城里办学校,别说政制院答不答应,财政部那边首先就不会同意,有这钱能在城外修多少学校了?

所以每次上下学,都是城里孩子跑到城外去读书。

好在教育部也考虑到了这一点,几所重要的学校都修在城外城门处,离城里较近。

内城学生也还有一高以及附属的第一中学维持,学生考试并不是专门考哪所学校,而是统一联考,考上了就去离家最近的学校读书。

加上汴梁的主要人口并不是在城里,而是都居住在城外,因而上学路程基本上也能覆盖到两三公里内。

至于学校少,能不能覆盖全汴梁五百多万人口的问题也简单。

这个年代想上学读书也不是那么容易,门槛非常高,必须是那种极为顶尖的尖子生才有可能,所以倒也能应付得过去。

朝廷之后的重心就是继续发展基础教育,把普惠教育下沉,先多建小学,将扫盲工作放在主要位置。

等小学数量足够多,再把初中教育提升上来,最后再大力发展高中、大学。

就像后世我国也是如此,很多60-70后基本上都是小学文化,就在于那个时期初中、高中、大学一是数量少,二是门槛非常高。

等到80后,初中和高中数量才多起来,到90后的时候,也就是千禧年后,大学才开始扩招。

不然为什么说70-90年代,即便是一个专科学校的学生,那含金量也比后世一个一本大学的文凭含量金高呢?

只是即便如此,相比于曾经的大宋,眼下的大宋却已经是充满了朝气和勃勃生机,有了这些学生作为国家的基石,未来不可限量。

“看到这些孩子,朕欣慰啊。”

赵祯走下马车,然后搀扶着曹皇后下来,笑着感慨了一句。

曹皇后亦是扫视了远处的学生们,却没有表现出太高兴,只是摇摇头道:“就是昉儿跟昕儿”

“唉。”

赵祯叹了口气。

这个时候赵骏也走了过来道:“走吧陛下。”

在大庭广众当中,还是得用官方称呼。

“嗯。”

赵祯点点头,迈步走向了车站。

赵骏跟在身边,曹皇后与赵祯并列站着,位于赵祯右侧,他则在赵祯左侧略微靠后半个身位的位置。

两个人边走边聊天,他问道:“陛下,刚才看你叹气,是怎么了?”

“就是看到那些学生,再想起昉儿跟昕儿。”

赵祯苦笑了一声说道:“跟你家真才实学考进去的昙儿比起来,我那两个不成器的东西真是。”

“这很正常,不能指望儿孙个个都是天才。”

赵骏讪笑了声。

赵昉和赵昕读书成绩都不怎么样,还是走关系进的学校。

赵昉最近几年稍微好点,自小有他的教导,成绩虽然不突出,但努力奋进,现在终于排进了班级中下游,勉强算是个尖子生。

赵昕就逆天了,小学的时候还能排在班级前二十,上了初中就一直是倒数第一,且与倒数第二差距很大。

相比之下,赵骏基本上没怎么教导过的赵昙,赵昙却以全汴梁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考进了汴梁高中的附属初中。

并且进去之后,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