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河北士子韩奎,听小兄弟所言,莫非已经拜官封爵?”
那韩奎看着年纪十五六岁,身后却跟着一群来自河北的士子,眼中不屑之意溢于言表。
刘辩自然不会为了他而揭破自己的身份,索性让荀彧去处理。
“在下颍川荀氏士子,这位乃是族弟,些许戏言,切莫挂碍。”
荀彧彬彬有礼,表明身份后,那韩奎明显愣了愣,便不再多说什么,带着身后士子走开了。
主台之上,作为创办人的许劭拉着蔡邕的手,示意大家静下来。
“此次月旦评,许某有幸邀请到蔡大人前来开幕,望士子们踊跃参与。”
许劭说罢,便把主位让给了蔡邕。
蔡邕望台下扫了一眼,瞬间便发现了刘辩几人,但神色很快便恢复如常。
“今日月旦评相较往昔,有些特殊,诸位都知道当今陛下受光武先帝教养,文政军事皆是博采众长。”
“月旦评本就是为朝廷选贤,所以今日的题目也该是想陛下所需的。”
蔡邕说罢,满堂喝彩,没有一人反对。
“今日第一场,要比策论,方向是当今朝堂与诸侯的关系及应对方法。”
蔡邕看着女儿给自己写的题目,心中长舒一口气。“蔡琰这丫头,从小古灵精怪,还好并不是什么奇怪的题目。”
蔡邕说罢,便将主位从新交给了许劭,自己则坐到了一旁,开始等待评鉴士子策论。
“台下士子,那位先来?”
许劭望着人流问道。
“奉孝,何不上台一比?”
刘辩用手肘戳了戳郭嘉,笑道。
“陛下,臣已得天恩,何必平白占了他们的机会呢?”
刘辩与郭嘉谈笑间,已有士子上台开讲。
“在下,荆州黄安,私以为,当今天下,虽有攻伐之事,但无外乎天灾人祸四个字,只要陛下奉行仁政,以仁义治天下,必能让诸侯归心,让大汉永昌。”
黄安说罢,台下掌声雷动,许多士子皆觉得他说的十分中正,虽然没有加分项,却也附和当今的主流价值观。
而刘辩等人却是满脸的失望之色,并未鼓掌。
“果然啊,文若。奉孝之才,不是什么人都能比拟的。”
“荆州黄安,乙下等。”
随着许劭和蔡邕讨论完毕,黄安满心欢喜地走下了台,立刻便被一群穿着锦衣华服的商贾包围。
而最靠近许劭与蔡邕的两部马车中,却无人下来。
很快,第二位士子便走上了台前。
“在下西凉马波,私以为,陛下以大将军为西凉太守,有些枉顾西凉民情,其一大将军虽然功勋卓著,但不解西凉民情,若是陛下指派当地望族名士辅佐大将军,西凉军民当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马波说完,场下士人陷入了沉思,相比于先前的空话,明显他的发言更切合主题,更容易实操。
“西凉马波,甲下等。”
许劭与蔡邕几乎是立刻便给了评价,并且蔡邕立刻拉住了马波,开始交谈起来。
“此人倒有些见识,不过西凉马氏说出此话,颇有求官之意。”
荀彧看着刘辩缓缓说道。
“嗯,此事倒也可行,不然以舅舅的执政水平,朕还真有些担心,张让将此人策论记下。”
刘辩对马波的毛遂自荐并不在意,手中的棋子自然是越多越好的。
“在下河北韩奎,私以为,袁逢大人虽有同董之行,但陛下亲手杀害四世三公的元老,却也有些欠妥,正是此举,才埋下了二袁不安定的种子,若是陛下能调和阴阳,不连坐,不降罪,以陛下天威,二袁该俯首归心才是。”
韩奎正欲继续说下去,却被两道异口同声的稚嫩声音打断。
“此言大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