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小说网

零点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重生:我的80年代 > 正文 第584章 原来这才是我最赚钱的买卖

正文 第584章 原来这才是我最赚钱的买卖(第2页/共2页)

维。后世你逮着一个义乌人问:你们那边也干小买卖?

岂不好笑?

男青年点点头,“现在还蛮多的,这几年冒出不少小五金厂,又不能指望计划销售,我们那边不少没事干的人,就贩些货,拿到外地去卖,混个营生。”

李建昆回想了片刻,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兴起,好像确实是1983年。

“来,来,瓜子汽水,面包饼干,白酒啤酒,蚕豆花生嘞!有同志需要吗?”

贩卖副食品的乘务员,挎着元宝篮子来到车厢,脸上美滋滋的,一脸轻松。

大抵上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她再也没为业绩发过愁,领导更没有由头骂她。

不出所料,刚刚上好的满满一篮子货,顷刻间见底。她不得不原路返回,再去上货,然后去往下一节车厢。

李建昆他们要了两瓶小支装的二锅头,外加瓜子、兰花豆和花生各一包。李云裳如今也算有点酒量,但不打算喝,磕着瓜子。

义乌男青年坐在她对面,婉拒了一起喝点的邀请,没被问到话,绝不敢抬头。

旅途漫漫,李建昆和王江河喝着小酒,谈论起他们的事。

对于古玩行道,小王现在生出点别样想法。

在首都,人们的古玩意识在逐渐苏醒。早在1981年,全国便开展了文物普查工作,随后发布了多项关于文物工作的报告,比如筹划成立“国际友谊博物馆”。

友谊商店里眼下不乏古玩出售,以老百姓的工资去衡量,通常价格不菲。

这样带来了一个好处,和一个不好之处。

不好之处在于,再想像前几年那样以白菜价捡漏,这种事不说不会发生吧,概率是越来越低。

好处在于,古玩市场日渐火爆,古玩的行情也在节节攀升。

小王抿口酒后,压低声音道:“马卫都有个朋友,手头有幅八大山人的《石松图》,一个南方商人,不确定是羊城那块的,还是港商,三次登门,上个月出手了,这个数。”

李建昆瞅瞅他竖起的两根手指,“那也不是什么好行情啊。”

他再孤陋寡闻,八大山人的名号还是听过的。

“美刀。”小王补充。

李建昆怔了怔,那就完全不同了。别看1983的美刀兑rb的汇率,还没到2:1,真在黑市上兑换,5:1都不见得能兑到。

“你有什么想法呢?”

小王剥一颗花生扔嘴里,嘎嘣脆,“真正的好玩意,我是舍不得卖的,不过有些玩意我把玩透了,也算不上很有价值,我打算能出就出掉,换回钱,去淘更好的物件。”

李建昆摇摇头说:“现在出手不合适,再等几年。你要淘好物件,没钱我给你。”

小王没好气道:“放不下了呀大哥!你今年还没去我那逛过吧。”

艹!

六尺巷占地大几百平的宅子,还放不下了?

李建昆瞪大眼睛问:“按…你估计,咱们手头的古玩,现在总价值有多少?”

小王想想道:“这么跟你说吧,像上面说的《石松图》那种档次的物件,价值只高不低的,我能拿出一百件。”

我滴个乖乖!

李建昆情不自禁咧开嘴角,那岂不是说,即使按现在的行情,也能卖出一个小目标?

敢情他忙活这么多年,在国内最大的赚头,原来在这里。

小王又道:“出货还是其一,另外我想弄间铺子,搞个固定场地,只要招牌打响,人家有货想出手,会送上门来。现在淘古玩的人太多,这样一来可比去外面踅摸,轻松有效率得多。”

李建昆灌下一口酒,砸吧砸吧嘴。

想法是不错,可惜时间点还差些。

现在利用个体户的手续,搞间铺子,不好搞太大。大了容易出问题。

他倒也没有一口否定,问道:“搞铺子的话,有相中的地方吗?”

小王微微颔首,“有几个。要不开年过来,带你去瞅瞅?”

“也行。”

李建昆寻思他对古玩行道,终究是个外行,古玩市场到底发展到什么程度?这个摊子具体该怎么布局?先查考一番,确实有必要。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